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孵化于上科大,成立2年融资2轮,标新生物5条管线同时在研

2023-02-13 16: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过去企业普遍喊难的1年,创新药公司标新生物取得了节点性成绩:一是完成了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逾亿元人民币;二是核心团队从几个人发展到20多个人,5条管线同时在研发中,其中1条管线已经拿到临床批件,有望2023年上半年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在与标新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小宝的90分钟沟通中,“最重要最紧急”这个词被频繁提及。作为一个刚创业两年的新手创业者,他对“领队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作战”已有一套自己的心法。

能逆风而行的科技创业者,除了快速习得商业思维之外,自身的技术背景更要过硬。在创新药公司遍地的上海,标新生物出道就有独特之处:孵化自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由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姜标院士和在蛋白降解领域深耕多年的杨小宝博士共同创立,采用蛋白降解技术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以解决临床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采用这种技术研发的创新药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进展最快的药物尚处于临床2期。

标新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杨小宝

从高校科研到硬科技创业者

”简而言之,降解致病的蛋白,就可以治病,这是一种颠覆式的小分子药物开发方式。”杨小宝分享说。

而其技术原理,早在20年前一场诺贝尔奖颁奖礼上就被世人知晓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以色列科学家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Irwin Rose,表彰其共同发现了细胞是如何清理异常蛋白质的,即泛素(Ubiquitin)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

伴随着药物研发的经验积累,近5年蛋白降解在成药性研究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全球药企巨头包括中国大的传统药企以及创业公司,纷纷想在这里挖出一座“金矿”。

而标新生物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因其技术优势被推着进入了这一赛道。

此前,杨小宝没想到会走上创业之路。一心热衷于科学研究的他,为实现自己内心深处的高校科研梦想,在2008年博士毕业又在药企工作5年后,还是毅然决然选择出国进修做博士后,并于2016年底归国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姜标院士团队,开启了自己作为技术带头人在蛋白降解领域的科学研究,并负责搭建蛋白降解团队。

“上海科技大学非常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硬件软件环境非常好,我们的科学研究在上科大组织的一次蛋白降解领域学术会议中受到了资本和大药企的关注。于是,标新生物在资本的推动下成立了。在成立之初,上科大联育孵化器给了标新生物很大的帮助,不仅提供办公研发场地,还让公司以课题组的形式继续使用上科大的一切软硬件资源,同时学校各级领导包括校长都会通过各种形式定期关注企业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推荐企业参加学校各种创业培训,助力我们这家上科大免化所孵化的首家生物医药创业型公司快速成长。”杨小宝与张通社分享道,他敢于在大环境偏冷时全身心创业,与上海科大的帮扶有直接关系。

能快速吸引资本的关注,是因为在全球不多的同行者中,标新生物的技术优势很明显:拥有分子胶和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双平台。分子胶是一类可以诱导E3泛素连接酶底物受体蛋白与靶蛋白之间产生新型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靶蛋白被泛素化降解的小分子;而PROTAC是一种两端分别靶向目标蛋白和E3泛素连接酶的双功能小分子。两者均可以将致病蛋白进行泛素化标记,然后通过蛋白酶体进行降解。

PROTACs对靶蛋白的降解机理

 

分子胶和PROTAC诱导泛素化的机制

“蛋白降解领域经过20年的发展,完成了从科研成果到临床概念验证的转化,接下来的10年,是多种蛋白降解机制药物百花齐放,并陆续进入临床验证的10年。”

2020年10月,标新生物正式签订了天使轮融资协议后,杨小宝开始四处招人组建团队,从上科大孵化的科创项目正式走向企业化运作,公司也搬到了临港新片区。

初创期做足长板

“那个时候,我天天打电话找人,这个领域的人才非常稀缺。”回望创业历程,杨小宝表示不像在上科大容易吸引青年人才加入蛋白降解团队从事科学研究,公司初期组建团队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毕竟要从无到有筹划公司的方方面面。“不仅没有周末,甚至也没有晚上,一个人恨不能当几个人用。”

经过几个月密集“挖掘、搜寻”,杨小宝利用身边的人脉,吸引了不少知根知底又适合标新生物的核心人才:现在标新生物的药化负责人是原来杨小宝在上科大带的博士后,再去美国深造了两年后加入标新生物;生物团队负责人,是杨小宝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认识的朋友;申报注册的负责人在德国博士毕业,慕名加入标新生物;公司专利布局负责人,也是上科大工作期间合作专利律师……

到2021年的5月份,标新生物差不多有15个人团队。初始团队搭建起来后,杨小宝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地,“因为实验可以往前推进了”。

一开始杨小宝也想去大公司找技术大拿,但很快发现这条路难走得通。就算大公司的高管愿意降薪来创业公司,但是不一定能适应经常要自己上手实操干活还要连轴转的工作方式。

“一定要找到合适的人加入,这对于创新药初创公司来说太重要了。”——杨小宝

“通过投资人、朋友和我们自己不断寻找,我们非常幸运的认识了药物开发链条中各个工段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以及研发机构专家教授,并把他们发展成公司顾问团队。”杨小宝说,总有办法用其所长。

与其他公司顾问只是挂个名号不同的是,标新生物几乎每周都要与每位顾问开会沟通。杨小宝说,对出初创公司来说,这种合作方式既高效又节省成本,同时对于我们公司内部的团队也进行了强有力的培训和成长。

现在标新生物已有20余人,其中75%是研发人员。“我们团队的优势就是候选化合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这一点我们非常明确;药物研发之外的事情,需要不断吸收学习,我们也倾向于与外部合作来完成。当下来说,每年确保有一两个管线确立,这才是重中之重。”在产业链分工上,杨小宝的策略是短板与人合作,集中资源把长板加长。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前不久分享道,在经历了爆发式、跨越式发展之后,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创业者来说,在调整期,要做好取舍。”

比如,对于比较小型的做肿瘤的创新药企业来说,没有必要一上来就建厂房,外面还有很多CDMO更便宜。有些创新药企业建了厂房又转卖出去,浪费了大把时间和资金。

在这种大方向上的取舍上,杨小宝没有犯过错。“我们成立才2年,外面的案例能给我们一些警醒。我们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么,能被大药企、资本认可的长板是什么。”

把握好长跑的节奏

定了战略方向和目标,也有了团队和资金,剩下的事情就是按照节奏来跑赢市场。

在创新药领域,用十年花十几亿做出一个产品,是常见现象。时间长、投入大、风险高,是每一个创新药创业者必须直面的压力。

并且,近年来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除了国内外的大公司,初创公司们也筹集了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投入到分子胶降解剂的研发中,数十项涉及分子胶降解剂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对于成立于疫情期间的标新生物来说,速度和节奏是杨小宝尤其在意的。“相对于大药企来说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除了思考怎么让企业活得更久,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药物研发效率。”

从一些细节上,能看出他对效率的死磕。

搬到临港新办公室之前,装修的时候直接把男女洗漱间装好。“一旦有类似疫情这种突发情况,我们可以住在公司里工作。”

标新生物位于临港新片区海立方科技园内

在疫情中两年,标新生物做好了详细计划,分出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外包进行。总之,不能因任何原因让节奏慢下来。

在临床试验地点的考量上,杨小宝选择先在中国开展再到全球多中心进行。“核心是你的药先要(在临床)上人,不管是在美国做还是中国做,同时进行对我们来说不太现实,资金消耗量太大。”

任正非10年前在华为极其强调“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打法,这句话概括了杨小宝这两年在标新生物的经营理念。“随着首条管线推进至临床阶段,我们眼下最急最重要的事情转向产品管线临床研究上面,也要学习借助大药企的力量,尝试与之开展合作、输出、转让等多种商业模式,同时再落实第二条管线,积极推动即将进行的IND正式申报及获得临床批件后的一期临床试验开展,保证企业拿到更多的现金流,才有资源推动更多的管线往前跑并维持企业至少两年生存期。”

如果晚上去标新生物办公室,能经常见到研发团队在讨论工作。杨小宝笑谈说,如果这些海归技术人才不是真的对药物研发感兴趣,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标新生物临港研发实验室区

张通社了解到,标新生物已构建了包含不同骨架的上千个化合物的分子胶库,可以招募并降解不同的底物蛋白,进而可以由开发传统的血液系统疾病药物拓展到开发实体瘤药物。

此外,当前PROTAC在研发中可用的E3连接酶配体屈指可数,标新生物运用理性设计产生的分子胶化合物库构建了新型E3连接酶配体-链接子库,通过对现有抑制剂进行改构后与E3连接酶配体-链接子库对接而设计出PROTAC小分子。这种小分子不但可以发挥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功能,克服现有小分子突变耐药,而且继承了分子胶的特殊降解机制,可同时降解酶活功能蛋白和“不可成药”靶点蛋白。

“这就是标新生物的双机制降解剂(GLUETAC)开发平台特色,它能够大大拓展经典蛋白降解药物的适应症,克服传统抑制剂的耐药问题和某些靶点难成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从而满足实体瘤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杨小宝说,在全球范围内,这也是标新生物独有的差异化优势。

如果产品最终不能上市造福病患,前面做得再多再好,企业一切都归零,这是所有创新药开发者都懂的。国外创新药研发型公司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最终95%的创业公司会死掉,只有5%的团队才能继续前行。“在蛋白降解领域,不管标新生物是不是那5%,在此之前都要拼尽全力,企业才有一丝曙光。”杨小宝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