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鲲号”海试成功,造岛神器朝“深蓝”更近一步
6月12日上午11时15分,“天鲲号”回到了港口。
在经历了近4天的海上航行试验后,此次随行海试的建造组组长王健兴奋的在朋友圈写了首词:
浪淘沙·花鸟山
号笛长鸣又升帆,披荆斩棘,再征花鸟山。排障除难不畏险,信心饱满。
任凭浪涌接踵来,勇往直前,遨曵数百舟轮间。朝霞映照返航路,天鲲凯旋!
在“天鲲号”海试之前,王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试航肯定没有问题,但或许有意外情况出现,我们监造组有信心。”
记者从中交天津航道局(以下简称“天航局”)了解到,在海试期间,“天鲲号”的动力系统和推进系统等诸多设备均成功经受了海洋环境考验,向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关键一步。
疏浚人的梦与荣耀
疏浚,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早已有之。
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隋朝开凿大运河,这些古老的故事正是中国疏浚业的缩影。
而中国近现代疏浚业的开端,要从1897年海河工程局(天航局前身)在天津成立时算起,至今已有121年。
在这个两个甲子的变迁中,中国疏浚船的发展经过了国外垄断、师夷长技、自主研制三个阶段。
海河工程局于1902年从荷兰购进了首艘挖泥船,这一时期的疏浚船舶主要以购置为主,装配、建造为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增拨基建投资,逐步充实船舶设备。疏浚船舶设备基本上是以进口为主,建造资金大多依赖于国家无息贷款的扶持。
2000年以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由起初国产化改造到完全可以自主设计建造,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此期间,我国还成功建造了数艘万吨级以上的耙吸式挖泥船,最大的耙吸式挖泥船“通途号”舱容可达20000立方米。
直到2017年11月3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天鲲号”缓缓驶出船坞,缓慢而又沉着地驶向江海交汇处,这艘新晋“亚洲第一”,承载了多少疏浚人的梦。
“天鲲号”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掘深度可达35米,能以每小时60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岩石以及海水混合物输送到最远15000米的地方。
天航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天鲲号”融合了当前世界最新科技,各项性能指标均超过现役亚洲第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鲸号”。
此外,“天鲲号” 采用全电力驱动型式,挖掘系统能力位居世界前列,输送系统能力世界第一,适应恶劣海况的能力全球最强,35米的最大挖掘深度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全球首创在重型自航绞吸船配置钢桩台车/三缆定位双定位系统。
这么多“地表最强”集于一身,网友也给起了“天鲲号”众多昵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造岛神器”、“地图编辑器”。
“天鲲号”建造组组长王健投身疏浚业已达36年,而他最得意的作品,就是“天鲲号”。
“目前世界上造疏浚船数量最多的是中国,而且出口到印度,出口到伊拉克,出口到伊朗,咱们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把这个历程完成了。”王健说。
“我每天都要上船去走一圈,特别自豪。这可能是我这一生中分量最重的作品了。我就想为咱们国家疏浚装备事业做点贡献,为咱们国家在疏浚装备的技术、生产能力或制造能力上,能超过欧洲。”
此外,王健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到这里来做监造组长,是我自己要求来的,因为经历5年的研制,我对这条船有感情。”
这也是“天鲲号”结束海试返航后,王健就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词的原因。
不仅仅是王健,监造组副组长冯长华也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中国疏浚。
1955年出生于天津的冯长华,自1977年参加工作后,就一直在和疏浚船这个行业打交道。在长达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冯长华从疏浚船的实习生、加油工到轮机长,再从陆地的船舶管理到疏浚船监造。
2015年,本应安享退休生活的冯长华被返聘回“天鲲号”监造组,继续为国造船。
冯长华表示,“‘天鲲号’是我国第一条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建造的船,我们属于工程技术人员,有船舶制造的经验和经历,所以在技术上对于这条船是可以发挥我们的一些技术专长的。”
如今,“天鲲号”已经完成了开工、下水、码头系泊试验、海试。
海试返航后,再进行一些调整和测试,就可以交付使用。
自2017年11月3日下水后,“天鲲号”又历经了7个月的打磨锻造。
天航局方面透露,7个月来,“天鲲号”先后完成了全船液压管系安装,船舶舾装涂装工作,构建分布全船电力系统,柔性钢桩台车轨道的加工,钢桩台车安装,主辅钢桩安装及倒桩试验,气动减震系统安装调试,推进系统调试及全船动力系统安装调试等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完成船舶倾斜试验,为保障本次海试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天鲲号”在交付后如何大展神威?
曾担任“天鲸号”船长, 借其丰富的经验再次掌舵“天鲲号”的张燚告诉记者,“我希望以后在岛礁建设中,‘天鲸号’和 ‘天鲲号’两条船能够双剑合璧,创造佳绩。”
中国交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查长苗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力挺“天鲲号”:“‘天鲲号’的性能是挖掘能力强,所谓挖掘能力强就是两个指标,一是能挖更硬的石头,二个是挖掘产量更高,不管在哪里施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查长苗还表示:“将来海洋工程需要我们造什么样的船,我们就造起来。”
“天鲲号”监造组副组长冯长华表示,“中国也算疏浚的大国了,现在正在向疏浚强国迈进,最主要的就得靠装备先进和技术上的先进,在不久的将来走出海外,迈向深蓝。”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天鲲号”成功海试返航后,将解决试航期间发现的一些系统问题,然后为下一步挖泥试验做准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