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寻李鸿章的“洋顾问”

2023-02-13 12: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为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在晚清政府发动自强运动的环境下,他们得以幸运地参与中国在军事、经济、外交、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不但获得了自身的成长,也在一片广袤的天地间开创出属于个人的一番事业。

—— 《李鸿章的洋顾问——德璀琳与汉纳根》

环球寻访德璀琳与汉纳根家族

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一大难题在于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德璀琳、汉纳根在天津先后去世之后,一个曾在天津侨界盛极一时的大家族如风流云散。近100年匆匆过去,时过境迁,无论在他们大半辈子生活奋斗过的中国,还是在他们出生成长的德国,现在都已经没有什么人知道他们了。理清他们一生活动的轨迹以评价他们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更需要大量的私人资料,如日记、书信、家谱、档案以及家族后代的口述史等。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我们踏上了环球寻访德璀琳与汉纳根家族后代的旅程。

德璀琳的五个女儿分别嫁给德、英、美、意四国国籍侨民,其后代早已回归本国,如何在全世界找到他们的后代真是一大难题。不过,当我们开始着手去寻访他们的时候,却似得到了德璀琳与汉纳根二人在天之灵的帮助,让我们的寻访旅程一帆风顺,陆续找到散居于各国的11位德璀琳、汉纳根后裔,记录和拍摄了他们的叙述,翻译了他们珍藏的大量信件、文件、书籍,还到德国北部拜谒了汉纳根的故居和墓地。

德璀琳像

我们得到的第一条宝贵线索,来自居住在汉堡的莫妮卡·施提罗博士(Dr.Monica Strelow)。她的中文名字叫石慕宁,出生在天津,直到18岁才回到德国。2000年我们第一次在天津相见的时候,她已是65岁的老人,却说得一口流利的天津方言。因为对天津浓浓的乡情,她非常愿意帮助我们寻找在德国的汉纳根后代。这本是一件大海捞针的难事,但聪明的莫妮卡想到“汉纳根”是个法国姓氏,在德国并不多见,于是就从电话簿上寻觅,然后试着给一位姓汉纳根的人打电话。无巧不成书,那人竟是“天津汉纳根”的远房侄孙。

我们在莫妮卡的家里与“汉堡汉纳根”见了面。这位名叫赫尔曼·冯·汉纳根(Hermann von Hanneken)的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汉纳根家族的起源,说他们是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也是将军,是老汉纳根将军的兄弟。他还告诉我们,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居住于世界各国的汉纳根家族成员多达数百人,不少人现仍居住在德国。从赫尔曼那里我们得知,汉纳根的小儿子迪特还健在,现定居于美国;汉纳根的外孙郎厄(Karl C.Lange)先生就住在德国,他对汉纳根本人的历史知道得更加详细。

德璀琳像

经赫尔曼介绍,几天后我们抵达德国西部小城拜访了郎厄先生。郎厄先生是汉纳根大女儿之子、汉纳根遗产在德国的继承人之一。他送给了我们一本收录了汉纳根第一次来华时期与父母的通信及其亲属的部分家书,书名为《中国来信》。书中的126封书信几乎对那个时期汉纳根经历过的每一件大事都有所涉及,时间跨度虽然只有短暂的8年,但对于研究汉纳根来华初期的经历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接下来,最奇妙的是,当郎厄先生为我们打开其家族珍藏了一个多世纪的老相簿,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在我们眼前翻过,德璀琳、汉纳根及他们的家人,仿佛立刻从以前的资料上立了起来,掀开了时间为他们遮上的层层面纱,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天津的别墅里尽情欢笑、引吭高歌,一切变得不再遥远,恍若触手可及……

更神奇的经历还在后面。2002年,我们约请郎厄先生夫妇与郎厄先生的妹妹及其丈夫来天津访问,来看一看他们先祖生活过的地方,寻访先人故迹。当他们参观“近代天津博物馆”的时候,意外地遇到了另一位德璀琳的后代、现居美国的建筑师布鲁斯·伊森(Bruce Eason)夫妇。郎厄先生兄妹是德璀琳大女儿的外孙,而伊森先生则是德璀琳最小的女儿吉塞拉的孙子。从来不曾相识的他们竟各自跨越了半个地球,相遇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神奇的巧合,简直就像是小说和电影里的情节。

原来,伊森先生是受天津市市长的邀请来访。同许多人一样,年轻时的伊森对自己家族的历史并不了解,直到祖母去世时将几件家族遗物传给他,他赫然发现,其中一个玉碗竟是中国清朝的慈禧太后赏赐给他曾祖父德璀琳的。从此,他开始留意搜集德璀琳的资料,并对中国特别是天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2年的一天,他读报纸时意外得知,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市的怀特市长也是他的邻居和好友将要去中国天津访问。他急忙给市长家里打电话,想把有关德璀琳的历史资料交给市长,不巧的是,市长已经去机场了。正当伊森抱憾时,市长竟又回家了——因天气原因,航班推迟了。伊森高兴地把资料拿给市长看,并拜托他在天津寻找一条名叫“马场道”的道路。伊森骄傲地说:“那条路是我的曾祖父修筑的。”怀特市长在天津访问时不但经过了马场道,而且下榻的饭店正是昔日德璀琳为股东之一的利顺德大饭店。天津市长李盛霖听怀特市长谈起格林维尔市有一位德璀琳后裔,立即热情邀请伊森访问天津。这就有了伊森夫妇的天津之行。

远隔万里、素不相识却血脉相通的德璀琳后代,几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此情此景,我们只能感叹,冥冥之中,德璀琳、汉纳根似乎在指引着他们的后人,不约而同地会聚到他们曾经视为家园的天津,来到一直追寻他们事迹的我们身边,为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

伊森夫妇与本书两位作者合影

2004年10月,我们来到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我们先去拜访了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市的伊森家,在他家,我们亲眼看到了那只德璀琳获赐的玉碗,玉质莹润、闪着幽光;一只银光闪闪的大奖杯也摆放在餐桌上,细看杯身,那是德璀琳获得的天津赛马冠军奖杯。伊森还给我们展示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的股票。这些德璀琳的遗物更使我们拉近了与那段历史的距离。

离开南卡罗来纳,我们又飞往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市。在这里,我们终于见到了汉纳根唯一在世的最小的儿子迪特里希·冯·汉纳根(Dieter von Hanneken,即迪特)。他出生于1914年,汉纳根在天津去世后,他随母亲、外婆和姐姐离开天津回国。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军正横扫欧洲之时,他年满24岁,本应服役,但不愿充当纳粹的炮灰,就移居到了美国。他原想成为好莱坞的编剧,却未能如愿,转而就读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毕业后回到美国当了一名律师。

汉纳根次子迪特

迪特离开天津时年纪虽小,但已懂事,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儿时的诸多细节:在德租界的家门前,一条小河(即墙子河)蜿蜒而过,往东流过去不远即汇入海河;海河里许多轮船、帆船和渔船来来往往;家里的中国厨师能像变魔术似的把河里、水塘里的鱼虾蟹做成种种美味,那是自从离开天津后就再也没有尝到过的味道;还有照顾自己的“中国阿妈”(即保姆),每逢父母外出不在家时,阿妈就被赋予父母的权力,这些中国阿妈们淳朴真挚的面容仍牢牢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我们打开摄像机,将一位耄耋老翁对中国家乡鲜活生动的记忆,默默地记录了下来。不用提问,也不需要提醒,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如涓涓溪流,从他心里流出,成为我们收获的最珍贵的史料。老人还为我们提供了他亲自整理的德璀琳家谱。他告诉我们,德璀琳除了早逝的两个女儿多拉和露西之外,其他三人都很长寿,但遗憾的是,埃维琳在英国已没有后代,只有埃尔莎和吉塞拉的后代枝繁叶茂。特别是汉纳根家族在回到德国后,于1920年在汉堡以西一个小镇购置了一片面积约2.5平方公里的农场,并修建了几座别墅,这在德国家族农场里算是规模很大了。汉纳根的家族墓园就坐落在农场里,墓园里安葬着汉纳根夫妇、德璀琳夫人和露西四位家族成员。

2006年,一个下着绵绵秋雨的清晨,我们再次来到德国,前往汉纳根农场拜谒了他的墓地。在一个半圆形土丘的南端,葱郁的林木掩映着一座高大的花岗岩十字架。十字架下方镌刻有墓主汉纳根的德文名字——Constantin von Hanneken。据当年亲眼看到汉纳根下葬的“汉堡汉纳根”赫尔曼的母亲说,一副包有铁皮的木质棺材安放在砖砌的墓室之中。

德国汉纳根墓

站在墓前,我们献上鲜花,与沉睡在这里80多年的汉纳根默默相对。遥想他在旅顺8年洒下的辛勤汗水,在甲午海战中与北洋将士一起挥洒的激情和热血,在井陉煤矿指挥生产的意气风发,在北戴河海滨别墅与家人休憩的恬然自得,被当作敌侨遣送回国的黯然神伤,种种情境交织在眼前;更联想到德璀琳在天津留下的种种印记,裁弯取直后的海河、戈登堂和维多利亚花园、邮政局、博文书院、利顺德饭店、马场道……一种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面前墓地里安睡的就是我们的一位天津老乡!

文中的“我们”实为一个团队,即“近代天津博物馆”的创办人、作家航鹰女士,馆长刘悦先生,研究员刘晋秋先生和刘欣女士,天津大学张畅博士以及馆内其他工作人员。其中,航鹰女士为寻找搜集德璀琳、汉纳根的史料,曾五次前往德国汉纳根故居拜访其后代亲属;刘悦先生和刘晋秋先生作为助手,分别先后陪同航鹰女士几次赴德国,又经数年合作于2011年出版《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汉纳根传》一书;刘欣女士在德国为航鹰女士一行充当翻译和向导,并不辞劳苦地整理和翻译了大量搜集到的德文资料;张畅女士与刘悦先生曾于2004年前往美国拜访汉纳根次子和伊森先生,拍摄记录口述史资料,于2011年前往德国德璀琳故乡搜寻史料并感受其成长环境氛围。所以,能够在全球搜寻到德璀琳、汉纳根后代,实是整个团队经年努力的成果!

节选自《李鸿章的洋顾问》后记,内容有删减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晚清重臣、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两位洋顾问:德璀琳(Gustav Detring )与汉纳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翁婿两人在华一生的活动。作为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在晚清政府发动自强运动的环境下,两人不但恭逢其时参与了中国在军事、经济、外交、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也在中国开创出属于个人的一番事业。本书通过两人在华的特殊经历,呈现出在华外国侨民群体的整体状况,并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所发生的作用。

书名《李鸿章的洋顾问:德璀琳与汉纳根》 作者:张畅 刘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作者简介

张畅(女,1973年生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社会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天津城市史研究以及近代来华外国侨民口述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参与编译《清末高官比利时人——保禄·林辅臣的生平》,参与撰写《近代中国看天津——百项中国第一》,发表论文十余篇。

刘悦(男,1971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大学。1995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蒙纳士大学金融系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英文翻译工作。曾多次赴欧美国家搜集有关天津近代历史的宝贵资料,采访众多曾在华侨居的外国老人。主要作品有《抗龙旗的美国大兵:美国第十五步兵团在中国1912—1938》《李鸿章的洋顾问:德璀琳与汉纳根》《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汉纳根传》《近代中国看天津——百项中国第一》《天津的桥》《清宫的门缝儿》《清末高官比利时人——保禄·林辅臣的生平》《翻译手记》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