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土耳其地震为啥救援难?中国卫星给出答案
据外媒12日凌晨报道,土耳其副总统奥克塔伊表示,土耳其强震已导致该国24617人死亡。多颗中国商业卫星传回的卫星影像显示,土耳其震区高层建筑较多,且损毁严重,这给震后救援制造了不小的难度。
遥感卫星一直是地震灾情发生后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卫星所携带的成像和雷达系统可以及时、有效且全面地分析地震中心的实际情况,有助于灾情的分析和救灾工作的开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10日接受采访时透露,该公司高景一号04星于2月8日拍摄到土耳其重灾区伊斯肯德伦市的震后卫星影像,结合高景一号02星于2021年6月27日拍摄的该地震前卫星影像可以发现,地震发生后,当地许多建筑不同程度受损,多座高层建筑倒塌,部分建筑上空升起浓烟,城市空旷地带和道路上停满了避难的车辆。据了解,目前,包括公羊救援队在内的多支中国社会救援力量正在该地展开救援,搜救被压埋人员。
中国四维高景一号04星于2023年2月8日拍摄的土耳其伊斯肯德伦震后影像
高景一号02星于2021年6月27日拍摄的土耳其伊斯肯德伦震前影像
此外,此次地震也对土耳其许多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和主要港口造成了严重破坏。高景一号04星2月8日拍摄到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港卫星影像显示,这座土耳其在地中海的重要港口内,大量堆放的集装箱在震后倒塌,并在随后引发火灾。火灾发生后,当地港口管理部门和市政当局实施救火作业。
据外媒报道,在火灾发生之后,伊斯肯德伦港暂停运营,马士基、达飞轮船等航运公司也被迫将船只转移到该地区的其他码头,并陆续发布客户资讯。受此影响,伊斯肯德伦港到港、离港、在港、在泊船舶数量均大幅下降。目前,伊斯肯德伦港的大火已被控制。
高景一号04星于2023年2月8日拍摄的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港口震后影像
高景一号系列卫星全色分辨率达0.5米,多光谱分辨率2米,该系列卫星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可设定拍摄连续条带、多条带拼接、按目标拍摄多种采集模式,还可以进行立体采集。
除了光学卫星之外,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也是获取地震灾区影像的主要手段。10日,有中国卫星公司表示,土耳其强震发生后,已调度安排公司的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紧急变轨,对地震灾区卡赫拉曼马拉什市(北纬:37.5769° 东经:36.922°)观测成像,并于土耳其当地时间8日15时30分获取震中区域遥感影像。
卫星拍摄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市原始卫星影像
据了解,该卫星具备条带和滑动聚束等工作模式,提供优于1m分辨率的图像,可以高质量绘制出道路、桥梁、建筑物的状况,便于救援人员掌握更多当地信息。
卫星拍摄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市震后卫星图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对于金属极为敏感,图像中显示的白色亮点多为建筑中的金属结构,竖列的白色亮点表示高层建筑的主体机构相对完好,而零散的亮点可能为楼房倒塌后散落地面的金属。卫星图像分析技术团队结合震前当地的卫星影像后评估,卡赫拉曼马拉什市有众多连排高层建筑,地震后当地高层建筑损毁严重,这无疑加大了震后救援的难度。
国外光学卫星拍摄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市震前卫星图
卡赫拉曼马拉什市震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图
而据外媒报道,一份土耳其海峡大学出具的初步报告显示,位于地震震中的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市约有40%的建筑损毁。海峡大学地震工程学教授穆斯塔法·埃尔迪克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土耳其强震造成了当地建筑“煎饼式坍塌”,这是工程师们最不愿看到的一种坍塌类型,在这样的坍塌中,拯救生命非常困难,这使得搜救队的行动极为不易。
中国蓝天救援队驰援土耳其马拉蒂亚的一支救援队队长何庆榕9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其抵达马拉蒂亚后的一个重灾区作业面救援现场就是一个全面煎饼式的坍塌现场,整个作业面的面积基本有450平方米左右。倒塌的建筑物基本为一层向左,一层向右,摇摆式地坍塌下来。整个救援现场形势非常复杂,“我们能够感受到目前坍塌现场的生存几率是非常低的,由于已经超过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尽管幸存者的生还几率不大,但是我们仍然会坚持不断地进行搜索救援。”
目前,卫星仍在对该地区进行持续性观测,从山体、地表沉降等地质层面量化评估并分析演进变化,为掌握该地灾情动态,灾情研判和其他地质灾害风险监测提供应急处理决策的依据。
原标题:《土耳其地震为啥救援难?中国卫星给出答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