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黑暗的时代”书写“关于黑暗时代的歌” | 布莱希特诞辰纪念

2023-02-10 17: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月10日是德国诗人、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诞辰。

汉娜·阿伦特称他为“德国当今最伟大的诗人,以及可能是德国当今最伟大的戏剧家。”

他被认为是唯一可以跟卡夫卡和布洛赫在德语文学里、乔伊斯在英语文学里,和普鲁斯特在法语文学里比肩的大师。

他创立了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史诗剧”,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戏剧理论家之一。

他还是一位“在黑暗的时代”仍然书写“关于黑暗时代的歌”的伟大诗人,与里尔克齐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德国诗人”。

布莱希特一生创作了48部戏剧和2000多首诗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除了莎士比亚,没有人可以与其比肩。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出生在巴伐利亚的奥古斯堡。小时后的布莱希特是个体弱的孩子,由于先天的心脏疾病,他曾被送到疗养院修养。布莱希特六岁到教会小学念书,十岁成为奥格斯堡皇家巴伐利亚高级中学的学生,和大多数的学生一样,接受拉丁和人文科学的教育。

在学校期间他便开始写作,十六岁开始为地方报纸写文章,并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圣经》。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莱希特虽然曾受命到军医院当卫生兵,但很快就结束了,因为他公开表态对战争不抱信心。

1922年布莱希特的《夜半鼓声》在慕尼黑和柏林的剧院上演,布莱希特因此获得了有名的克莱斯特最佳年轻剧作家奖。

1933年,布莱希特因反对纳粹而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在我逃亡的第二年,

我在报纸上,在外国语言中读到

我已失去我的公民身份。

我没有悲伤没有高兴,

当我看到我的名字在很多别的名字中间,

既有好人也有坏人。

逃亡者的苦难在我看来似乎

并不比留下了的人的苦难更大。

——《在我逃亡的第二年》布莱希特,1935

长达15载的流亡生涯里,布莱希特的足迹踏遍了欧美每一个角落。

在苏黎世的旅馆,布莱希特见到了亨利希•曼、西格斯和本雅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莫斯科,他观看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访问演出;

在好莱坞,他跟喜剧天才卓别林成了好友,还与当时访问美国的老舍相谈甚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好莱坞要肃清所谓受到共产主义思想侵蚀的作家和艺术家。布莱希特被人告发,自那时起布莱希特就受到联邦调查局的监视。

1948年布莱希特辗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东柏林。

此时的德国在布莱希特眼中,“只剩下千疮百孔的城市和美好的祝愿。”

流亡十五年后回到我的国家,

我搬进了一座好房子。

在这里,我挂起我的能剧面具和卷轴画《怀疑者》。

每天,当我开车经过废墟,我总想到

我拥有这座房子的殊荣。我希望

它不会使我容忍成千上人挤在

狭窄住所里,即使是现在

存放我手稿的柜顶上

也仍搁着我的行李箱。

——《一座新房子》,布莱希特,1949

布莱希特对德国怀着深沉的感情,他渴望用自己的戏剧创作来挽救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衰朽的精神。

从歌德到海涅,一代代有良知的德国文学大师都希望能够启蒙民众,用手中的笔拯救祖国。布莱希特也承继了这样的文学传统,他返回东柏林,建立柏林剧团,重新排演着一出出戏剧。然而,他感到的却是深深的无力。

德国,从他少年时代的第一次大战起,也是一桶血,他则是海琴的灵魂。

血曾经在慕尼黑的街上流淌,而现代德国又与古老的日耳曼故事中淌着的血流重合。他回到地窖,以卑微的理由,想从此把孩子带出来,让孩子接受教育,用冷水去洗掉地窖地砖上留下的血。歌德用他的《浮士德》,海涅用他的《德国》做过,然而污迹越来越大,德国母亲快要窒息了。

——《布莱希特的情人》

1954年布莱希特获颁国际斯大林和平奖。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在研究贝克特的《等待多戈》时,因心脏病发而过世。

法国当代作家和文学评论家雅克-皮埃尔·阿梅特搜集了大量布莱希特的资料,用详尽的史料支撑,在小说《布莱希特的情人》中详尽描绘了这位大师的人生最后八年时光。

小说巧妙虚构了受东德雇佣监视布莱希特的戏剧演员玛丽亚·艾希这一角色,玛丽亚在执行任务初期,怀着一颗“炙热而纯洁的心”,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使命感,有近乎荒谬的信念。但在她观察布莱希特,与这位戏剧天才、思想巨人相处的过程中,这种信念慢慢动摇。她一遍遍审视着布莱希特,审视着自己,也审视着两人之间的“爱情”。

布莱希特的形象也在这种特殊视角的凝视中丰满起来,他不只是对祖国心怀忧虑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有着普通欲望的衰老男人。

小说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失败:布莱希特拯救德国精神的理想在东德庞大而腐朽的体制下无法落地生根,他与玛丽亚之间只有误解与不信任,玛丽亚与她的爱人之间也只有带着“原罪”的爱情。

然而,失败本身又如此迷人,越是在风雨飘摇的世界中,在注定的命运面前,人们愈要抗争,愈要用生命的时光挑战这份命运。

流亡的旅程也可以说是布莱希特的艺术灵魂成长的心路历程,带给他的戏剧和诗歌以不朽的魅力。时代是无法选择的,如何在命运的飘摇中找寻到蓬勃生存的方式,布莱希特无疑用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指引。

原标题:《“在黑暗的时代”书写“关于黑暗时代的歌” | 布莱希特诞辰纪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