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也可以走近“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文物医院向公众试开放
无论是记录文物修复工作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反映养心殿修护的《故宫新事》,都让观众对传说中的文物医院充满了好奇。180余万件文物,历史长河中蒙尘的、甚至支离破碎的文物如何以曾经熠熠生辉的样子呈现在大众面前,这背后少不了文物医院工作人员的努力。
为了展示和宣传文物保护与修复技艺,故宫文物医院将于近期向社会公众预约开放。6月9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故宫文物医院迎来了第一批40名预约观众,首次试行开放,“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带着读者探访故宫文物医院的奥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通过展示文物修复过程,希望使观众了解文物修复的科学性,体会到文物修复工作者崇尚的‘工匠精神’。”
故宫博物院文物医院内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修复类别包括书画、金属、钟表、陶瓷、木器、漆器、镶嵌、纺织品等,拥有“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术”、“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复制技术”、“古代钟表传统修复技术”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故宫文物医院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位于故宫西侧城墙下、内金水河畔,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按照使用功能分为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文物保护修复辅助业务三大部分,汇集有200名文物保护专家。拥有“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步辐射与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文物医院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使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更好地造福于文物修复工作。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也设立于故宫文物医院。
书画部的工作状态文物医院有神器
文物医院开放的第一天,单霁翔院长就带大家去看了一件用于文物修复的神器:文物专用CT机,巨大的CT机一边是X源,一边是探测器。
故宫文保科技部工作人员雷勇介绍,简单来说,拍片子就像切西瓜,一般的医用CT机一次可以切10牙儿,这个文物专用CT机就可以切100牙儿。很多文物的表面有不同的年代累计重叠在上面的痕迹,越是详细地对文物表面进行扫描,就越可以对文物进行准确的分析。它通过不同角度以无损方式拍出器物内部构造和伤况,再通过数学建模重构的方式把被拍摄物体重建成三维模型,就能给出不同断面的信息。
文物专用CT机下面就是用这个文物专用CT机拍摄的文物的“片子”,志愿者介绍,这是一件青铜器物的组件的检测图,右下角的图是其外观,通过扫描可以知道它里面有一个支撑的柱子(右上角图中红色柱体),扫描也显示这个柱体中间有断裂和歪曲,且柱体旁边多余的一小块为后来用于支撑填进去用于塞紧的。左上角为其一个横截面,通过扫描可以看到截面上的图案,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填的不同的釉料密度不同。
文物专用CT机拍摄的文物文物医院首次开放,志愿者正式上岗
6月9日,故宫文物医院迎来了第一批40名预约观众,首次试行开放;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文物医院志愿者经过层层筛选和专业培训后正式上岗。
志愿者和首批观众与单院长在文物医院门口合影文物医院经过三年的筹建,一年多的试运行,各项工作准备基本就绪,也接待了很多文物博物馆界专业人士和重要外宾。为了在开放参观时不影响文物医生的日常业务工作,又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欣赏文物修复,获得高质量的参观体验,经过研究,决定控制文物医院的开放时间和参观人数,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
故宫文物医院志愿者招募自4月份开始,收到了871份有效简历。应募者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各方面呈现多样性,其中以中青年、女性、本硕学历、在职者居多。文物医院特别成立了遴选小组,对每一份简历进行认真审读,遴选出75名应聘者进入第一轮面试。通过现场演讲和提问,按照每位志愿者得分选出35人进入第二轮面试。此轮面试既考察应聘者的讲解能力,又考察应变能力,最终录取了25人进入岗前培训环节。培训时,依据这些志愿者的兴趣和学科背景,分为A、B、C三个小组,对应文物医院的三段建筑功能分区进行针对性培训,安排志愿者进行定点讲解,经过现场模拟训练后正式上岗。这些志愿者经过了严格考验,都有很好的学科素养,以教师、高校硕博士为主,还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主持人等。
走进文物医院的长长的走廊,志愿者们各自站在各自的“科室”前面,当有观众走来驻足并且投以好奇的目光时,志愿者们就会热心来讲解。
志愿者向观众讲解各个文物修复室的文物修复情况
开放日当天,文物医院长长的走廊两边是不同的工作室,不同的修复部门门口都挂有牌子,每个修复室靠近走廊的玻璃处都摆放有在修的文物或设置工位,往来的人可以透过透明的玻璃看到修复室内的情况。
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漆器组的老师在修复清洗一件漆器文物医院的走廊里也陈列着一些修复以后的文物,如在《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已经露过面的唐三彩骆驼和马。
修复报告中写:三彩骆驼(唐),伤况描述:1、破碎,三彩骆驼整体断裂为头颈、躯体、右前腿、部分左小腿及底板四部分。2、缺损,三彩骆驼缺少左前腿小腿部分和足部、两后腿小腿和足部以及三分之二的底板部分。3、附着物,三彩骆驼残存底板上有原修复材料覆盖层,残存腿部、颈部等部位均遗留粘接痕迹及其他污染物。
在修复中,修复前对三彩骆驼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确定附着于器物各部位的原修复材料为虫胶,根据检测结果对各部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除尘、除胶以及粘接面清洗工作。对断裂部位重新进行渗透加固井完成粘接工作。对缺损部位进行补配。由于骆驼躯干部分重量大而四肢相对纤细,考虑到承重要求,先使用B72对断面做隔离保护,再以环氧树脂做补配部分材料。遵从可辨识修复原则,在修补部分表面进行随色处理,达到文物展览整体效果和谐统一。
修复后的唐三彩骆驼与唐三彩马修复后也给出保存建议:建议文物直立存放,避免磕碰与划伤等外力作用。勿接触有机溶剂,以免对修复材料造成化学损伤。避免紫外线直射,加速修复材料老化。勿存放于温差、湿差过大的环境,并尽量注意防尘,避免相关物理作用下加剧釉面剥落速度。
修复前的唐三彩马书画修复也是故宫文物修复的大宗。开放日当天,记者也进到书画修复室内近距离看到修复师的工作。备料、拆解、清洗、揭旧、补缺、托芯、贴条、全色……传统书画装裱修复需要很多道工序,现场的师傅们也在小心翼翼工作。
将纸的残片收集存放在文物医院,木器修复室的旁边是漆器修复室,再旁边是百宝镶嵌工艺的修复室,这三个科室通常是分不开的。
木器修复室的老师在修复一件插屏的边框木器修复室的老师们在对一件紫檀塔的部件进行除尘和清洗在百宝镶嵌工艺修复室记者看到修复师们在修复一件檀木边嵌染牙香港图插屏,志愿者介绍,这幅插屏反映的是乾隆时期繁荣的商埠的情况。因为象牙比较珍贵,是一片一片拼凑而成,象牙通过染色和晕染形成山石等颜色和效果,这涉及镶嵌工艺修复组中修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门类——牙骨镶嵌类。因为之前镶嵌用的都是粘蜡胶,比较容易老化和松动,容易脱落,所以修复师们正在用原来的粘合剂重新粘合,对于遗失的配件则根据档案和材料补配。
镶嵌工艺工作室内部在纺织品修复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看到有修复师在修复清宫旧藏乾隆时期为皇帝和后妃们演戏的人穿的一件蟒袍,这件衣服的腋下因为系腰带磨破了一个口子,修复师们正在用它原来的针脚配线缝补
纺织品修复部在钟表修复组记者也见到被网友们封为“故宫男神”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因为当天正是故宫医院向大众开放的首日,王津师傅说他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招待一下参观的游客们。
王津师傅在钟表修复组陈列着王津师傅修过的、也在《我在故宫修文物》中谈到过的一些钟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文物医院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是服务于‘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项目。之所以命名为故宫文物医院,一是因为文物修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像患者到医院看病一样,不仅需要有传统技术的工匠进行经验性地判断,也需要借助各类分析检测的仪器来诊断,以便在修复过程中,最大程度保护历史文化信息,不改变文物原状,实现传统工艺技术传承。二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播出后,文物修复受到欢迎的程度明显提升,通过展示文物修复过程,希望使观众了解文物修复的科学性,体会到文物修复工作者崇尚的‘工匠精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