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壹美开展 | 柔软的存在——张天幕的礼物

2023-02-10 11: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展览预告

● 柔软的存在——张天幕的礼物 ●

文:程辰

张天幕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女画家,国画专业科班出身并一直都在坚持水墨画创作,在业界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她一直关注中国古代书画的研究,尤其喜欢徐渭和八大山人的作品。出于女性艺术家常有的敏感,近些年她开始更多关注这些书画的视觉形式、结构和比例,并尝试进行类似形式分析的读图式观赏,而这些书画的内在形式也逐渐潜入张天幕的潜意识,并不断在她的各种创作上或多或少地逐渐显现,也通过雕塑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张天幕的这种下意识初现于2017年,当时她在网上看到《中岳嵩高灵庙碑》的拓片非常喜欢,就随手打印出来贴在案头前。这张拓片源自河南省登封嵩山中岳庙,碑刻于北魏太安二年(公元456年),字体拙朴,风格高古雄壮,笔力苍劲,行笔自然,风骨磊落,结体还存有浓厚的隶书风格。拓片中文字的形象灵动,充满张力,甚至让张天幕觉得比自己创作具体的艺术形象更为鲜活。这张拓片挂在张天幕案头,激活了她内心对于此种形式神奇的感受。这种骨子里对中华书法艺术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让她一直隐隐产生就此发挥进行创作的欲望。

 

 

 

其实自2016年开始,张天幕开始逐渐尝试用软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使用布料创作对她而言较为自由。她开始探索软材料及其工作方法,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对软材料的使用逐渐突破了她惯常的平面思维,朝着三维的目标与成果生发——“织物”开始由二维绘画材料升级为三维的独立的且自足的艺术媒介。张天幕给我们塑造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童话艺术世界,一件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出现了——这些作品打破一般对雕塑的认知,是由更易塑造的软材料构成。

 

这两年,我和张天幕有过多次深入交流,还先睹为快见到了她让人感到新颖和惊奇的多件作品。我们无意中发现作品的形式竟然对应上了她在《中岳嵩高灵庙碑》拓片中对字体的感悟和处理。比如拓片字体中对钩的处理,主要有竖钩、戈钩、竖弯钩等,起笔多为藏锋入笔,用墨厚重,收笔则各不相同,甚至有将钩脚去掉的处理,而在张天幕对其创作形象中久有很多类似“触角”“腔体”和“肢节”的方式就是源自这种形式感。再如,拓片中对“竖”的处理,竖画用笔为方起方收或圆起圆收,但都是中锋行笔,整体竖的长短和粗细大多随着字势整体结构及排布而巧妙变化,而张天幕的作品也有显现,她的这批作品中有很多纵向的结构,很难说是一种生物或是形态,但其形式就充满着碑帖中文字的形象。同时,张天幕对软材料的选择也颇为谨慎,用的大多是高饱和度的布料,好似这种深色的形态本身蕴含着碑帖中运笔的轻重缓急。而这种大量深色材质的运用,也让她有意无意地躲开了毛绒玩具的甜美与雷同。

 

张天幕凭着内心童真般的灵感,制作出了这一批非客观之物,让我对这种“软”材料形成的作品产生由衷的欣赏和关注。众所周知,雕塑的产生和发展在于人类对永恒的渴望,人类进入数码时代之前,所有形式的永恒都与物质的硬度和密度挂钩,人的肉身不过百年,为了能够承载精神的“永恒”,我们将肉身硬化、固化,那么石材和金属的雕塑就成为全人类在不同时空下的共同选择。因此,传统雕塑也固定了自身的形态,其永恒和唯一性在硬度和密度上得到了显现。但雕塑的这种特质也在接受着挑战,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有意识地用软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如罗伯特·莫里斯和伊娃·海瑟等。1968年,罗伯特·莫里斯更是鲜明地对雕塑作为三维物体的固体特性提出质疑,这是一个大胆的质疑,直接针对雕塑的本质。他说:“我想要以一种颠覆先验意图的方式来工作,试图寻找一种能造成无法预测的、不确定结果的方法”。莫里斯选择用软材料进行创作,尽量放弃对材料形态的控制,拒绝任何绝对固定和坚硬的形式,将软性材料的不确定性释放出来,让软性材料依赖重力来决定自己的形态。以此为艺术理念,莫里斯创作了一系列以毛毡为材料的装置作品。这些软材料雕塑抛弃了硬度,每次展示时因摆放的角度和位置转移,也会使其和之前展示的结果有些许不同,这些许不同看似微不足道,但在自古追求永恒和坚硬的古典雕塑看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条细微的裂缝。现在看来,莫里斯的这些创作针对雕塑本体语言,旗帜鲜明地反对雕塑的形式语言,但他的这些新雕塑作品也充满了形式感,更多地是在材质和形态上对古典雕塑恒定的形式进行反抗。反观张天幕作为一名画家,她在对雕塑和材料的认识上显然没有从事美术史论和雕塑学科的人所拥有的较为固有的定式,而是更加感性和自由。因为她只是以自己的童真之心面对手头软材料的不确定性,反而因此获得了更多艺术上的突破和内心的慰藉与自由。

 

 

张天幕的这一系列作品因其柔软、自由且让人感到温暖而亲切,那些手工的针脚传递出人们对有机物和自然材料的独特感觉,这是工业社会的批量产品所没有的。这让人联想到,张天幕用各种纤维材质创作,并与自身生活所产生的密切联系,用这些材料来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其间她所存在的关系和经验也会被注入作品当中,变成她所倡导的艺术生活化的象征。不同于金属、石材等传统硬质材料的不易操作所造成的“门槛”,软材料的获取、制作和表达更为自由,呈现方式也较为丰富。张天幕也因此发现,作为“现成品”的软材料有了与大众产生链接与互动的可能。让她对艺术的社会功能产生新的认知——艺术不单是艺术家自我发现与表达的过程,也具有了大众自由表达的可能性,更可以是艺术家与大众之间的产生心灵交流的场域。作为这片神奇场域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张天幕希望这种创作方式能够激发和释放大众的心灵,产生开放性的联想与思考,甚至希望观众也可以用家中的旧衣物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由此获得艺术上的大众化与自由。得益于张天幕非常巧妙地通过激发软材料的开放性,艺术家和大众之间“界线”被打开了。张天幕和她的作品不再是个人创作,也是值得推广的具有艺术社会学的意义的工作方式,其折射出的丰富而多彩的人性光芒,也是艺术家给我们这个被疫情困顿世界的一份珍贵礼物。

 

 

张天幕送给我们大家的这份“礼物”,首先源自于一张石碑的拓片。石碑来自古代世界记录历史的庄严仪式。有意思的是,“礼物”一词原指的是古代祭祀仪式庆典等重大活动所用的行礼之物,承载着文化的规则并伴随着庄严的仪式,后来才逐渐演变为馈赠亲友之物。礼与物组合在一起,礼依托于物的物质化而显现,而物也因为礼影响其价值。因此礼物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礼”,而不在于物。正如张天幕的作品一样,呈现的虽然只是物,但在疫情困顿之时张天幕给这个世界呈现如此新作的这份心意才是最珍贵“礼”。遗憾的是,现在人们往往注重礼物中的“物”,处于一种经济理性中,忽略其最原初的精神内涵。正如对待艺术品,人们往往过于重视作品的形式而轻视了作品背后表达的真正意义。

 

 

 

人与人之间真正宝贵的是文化和精神价值上的“礼”和礼尚往来。最早进行礼物研究的法国人类学家马赛尔·莫斯讨论原始人类的“礼物”,是要探究人如何通过“物”与他人进行感情的关联与互动,所以礼物的交换本就不是物,是人的关爱与感情,虽说也许只是“一点心意”,但因为是从内心里流露出来而显得弥足珍贵。哲学家德里达因此说道:礼物是一个不可能的东西,不可能存在于真实的时间里,没有在真实的世界里存在过。也正是因此,他说:有些东西是不能被解构的,正义不能被解构,礼物不能被解构,即使我们在生活中遍寻而不得,我们一直在寻找纯粹的礼物而不得,但是“礼物正在到来中”。虽然今天礼物的纯粹性已经不在了,但我们依然要勇敢地去面对当下这个处于各种压力下的世界,去寻找纯粹的“礼物”。

 

感谢张天幕柔软的作品,这是她在疫情的当下,送给我们每个人的一份柔软的“礼物”。

● 艺术家简介 ●

张天幕

ZHANG TIANMU

1971年生于吉林

先后就读于国立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壁画助教进修班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深圳

主要个展

2020.11 “装可爱是一种毒药”,木星美术馆,中国深圳

2018.04 “喝茶不求甚解像跳跳糖一样的姑娘”(项目展),茶所,中国北京

2018.03 “生命中应有之轻”,曼艺术画廊,中国苏州

2015.06 “暗园尽头”,东京画廊,中国北京

2014.06 “不自知”,艺·凯旋艺术空间,中国北京

2013.09 “自游”,华氏画廊,中国上海

2012.08 “梦幻交织”,八大画廊,中国上海

2012.03 “幻游记”,艺·凯旋艺术空间,中国北京

2010.11 “知道和不知道”,圣东方画廊,中国北京

相关展览

免费观展

 开馆时间:10:00 - 17:00(每周一闭馆)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参观

因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观众进入场馆须规范佩戴口罩,按要求出示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双码”(北京居民健康码和通讯大数据行程卡),“弹窗”及非“绿码”一律不得入馆。展览期间实行实名制预约、错峰、限流参观。预约方式:搜索壹美美术馆小程序,点击展览预约并发送真实姓名+电话号码。

END

-one art museum-

壹美美术馆官方微信出品

编辑: 邹映桥

校对:高珺

审核:杨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