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思想周报|世界杯的政治交锋;巴布琴科该不该装死?

庄沐杨
2018-06-11 09:11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世界杯:足球的舞台,也是政治的舞台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即将在6月15日打响。这项四年一度的赛事,也在许多方面宣告了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地位。而近来,国际政坛步入多事之秋,东道主俄罗斯此前就因为“神经毒剂谋杀案”而与西方多国交恶,而在其他一些世界杯的新闻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少国际政坛热点事件主角们的身影。

卫冕冠军德国队在备战过程中就闹出了不愉快。上个月,德国阵中的两位明星球员,土耳其裔的厄齐尔和京多安在英国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见面的时候,做出了一些让德国球迷异常愤怒的举动。京多安在赠送埃尔多安球衣时,把这位政治强人称为“我的总统”。事实上,京多安虽然是土耳其后裔,但却只拥有德国国籍,他和一同参加会面的厄齐尔也成为德国舆论的众矢之的。球迷和媒体方面的主流看法都是认为这两位球员缺乏对德国的认同感,质疑他们的身份认同和为国效力的信念。而考虑到近来土耳其方面的政治走向,两位球星和埃尔多安的友好关系也让德国国家队的管理层,甚至德国政坛高层们感到惊讶与愤怒。据悉,总统施泰因迈尔和总理默克尔在会谈中,再一次讨论了有关德国的移民后裔如何更好地融入德国社会之中的问题,要知道土耳其族裔在德国人口数量相当可观,而且如今德国队阵中也有不少移民后裔。尽管多番澄清,但京多安还是在最近一场友谊赛中遭到了德国球迷的嘘声,德国队领队比埃尔霍夫也不得不出面呼吁球迷和球队要保持团结。

卫冕冠军有头疼的事情,上届亚军得主阿根廷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们此前接受了以色列国家队的友谊赛邀请,要在耶路撒冷踢一场热身赛以备战世界杯。而在巴以局势再度进入高度紧张状态之际,是否继续参加这场“友谊赛”就成了压在阿根廷身上的一块石头。过去四年来,阿根廷经历了头号球星梅西退出和重返国家队,足协虽然经历人员重组,但腐败、无能和混乱的管理工作仍在继续,和以色列踢友谊赛的动机,也被认为更多是为了金钱方面的考虑。不过,比赛最终在各方舆论压力之下没有成行。在支持巴勒斯坦的阵营中,阿根廷此举被认为是“无愧于历史的正确选择”,哈马斯则发表声明,对阿根廷致谢。但以色列方面并不甘心,他们的媒体针对阿根廷取消友谊赛的举动进行了各种解读,比如认为和巴勒斯坦同属阿拉伯世界阵营的卡塔尔,在此事中施加了不少的压力给阿根廷,因为卡塔尔当局是阿根廷球星梅西和他的俱乐部代表队巴塞罗那的赞助商。另外,梅西也是土耳其航空的代言人,以色列方面指称土耳其和土耳其航空都是哈马斯的支持者,所以和卡塔尔方面一样,对阿根廷大加威胁,迫使友谊赛取消,这是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针对以色列的行动。

伊朗和美国最近的糟糕关系,也影响到了伊朗代表队的备战。NBC报道,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之后,美国的耐克公司日前宣布,将不会给伊朗提供装备上的支持,这意味着一些伊朗球员将无法穿着耐克提供的球鞋进行比赛。这是在去年末韩国三星公司拒绝为伊朗体育团提供纪念手机之后,伊朗体育代表队面临的又一次尴尬。伊朗队主帅卡洛斯·奎罗斯对此感到十分愤怒,他认为球员已经适应了过去常用的装备,如今距离世界杯开幕还有一周多一点的时间,要想重新适应新的球鞋,势必会给备战工作带来不便,他呼吁国际足联干预此事。

同样是装备上的麻烦,英国《每日电讯报》最先曝光了英格兰队世界杯球衣的制造链条问题。按照该报的报道,英格兰的世界杯球衣是在孟加拉国的一家工厂里生产的,那里的工人们每小时收入低至21便士,但这套英格兰球衣却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一套, 价格约为110英镑,折合人民币接近一千块钱。不过英足总方面的回应则称,无论是球衣制造厂商,还是代工工厂,都遵循了当地的法律法规。有趣的是,有部分网民对此事发表意见时,称在没有比对两国物价水平的情况下,强行将球衣售价和工人待遇进行比对的做法是欠妥的。但批评也好,声辩也好,既没有让球衣售价更亲民,也没有让孟加拉的工人们收入水平更加高一点。

除了这些大赛前的新闻之外,东道主俄罗斯在世界杯期间会怎样迎接前来观战的世界各国球迷,则是既让人又令人担忧的问题。俄罗斯有不少让不少西方政客和媒体感到不安之处,尽管国际足联长久以来秉持的理念中就包括让政治远离足球,但且不谈这一理念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在这个多事之秋,可能世界杯的舞台上不仅会有精彩的进球,还将充斥着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贸易冲突和平权运动。

巴布琴科该不该装死?

上个月底,一天前还被报道在基辅遭枪击身亡的俄罗斯记者阿尔卡季·巴布琴科(Arkady Babchenko),意外地出现在了在乌克兰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而参会的记者原本期待的只是有关巴布琴科谋杀案的最新调查进展,却没想到乌克兰警方和巴布琴科一同配合演了一出“大变活人”。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瓦西里·格里察克(Vasily Gritsak)告诉媒体,是乌方当局伪造了巴布琴科的死亡,目的是“追捕想要谋害他的凶手。”此前,乌克兰警方称,俄罗斯战地记者巴布琴科在离开公寓去买面包的时候,背部连中三枪而亡。一名政府官员则告诉媒体说,41岁的巴布琴科在送医途中就已宣告不治。发布会上,当局表示让巴布琴科“装死”,是官方调查的一部分。这项调查已经开展了一个多月之久。警方表示,他们已经逮捕了一名与之相关的嫌疑人。根据格里察克的说法,俄罗斯当局在东乌克兰雇佣了一名退役士兵,悬赏三万美元,让他干掉巴布琴科。

巴布琴科对到场的记者同仁们表示歉意,他说:“我曾多次被迫亲手埋葬我的朋友们、同事们,我知道那很难受。”他甚至都没跟最亲密的家人提起过这场“表演”。“尤其要对我的妻子奥列奇卡说声抱歉,但我别无选择,”巴布琴科对着满屋子目瞪口呆的记者如是说,“这场行动准备了两个月之久。”发布会上的巴布琴科身着黑色连帽衫,讲话时吞吞吐吐,他表示:“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任务。我现在还活着。”因为一些原因,巴布琴科在2017年选择逃离俄罗斯。近年来,在基辅有许多记者遭到谋杀身亡,而这些案件大多悬而未决。针对巴布琴科和乌克兰方面共同导演的这出复活大戏,俄罗斯方面否认跟针对巴布琴科的谋杀计划有任何关系。乌克兰方面则已经给巴布琴科发放护照,后者预计也将放弃俄罗斯国籍,选择成为乌克兰公民。

直到目前,事件本身并没有出现新的反转剧情,不过由此引发的舆论却呈现出极大的隔阂。北约秘书长斯托滕贝格就此事发表评论时称,乌克兰方面和巴布琴科配合下导演的这场复活戏,显然破坏了新闻自由,并且被用于煽风点火式的政治宣传。斯托滕贝格还抨击了“假新闻(fake news)”带来的困扰,并呼吁继续保持媒体的自由和独立。北约秘书长的发言也被认为是西方世界对乌克兰方面的不满,因为基辅方面一直致力于成为北约的一员。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上周接受一家西班牙媒体采访的时候则回应了西方国家和媒体对巴布琴科事件的抨击,他表示这是为了保护新闻自由而不得不做出的手段。谈话中波罗申科又将矛头对准了俄罗斯,称俄方此举意在破坏乌克兰的国家安全,并且向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乌克兰政府无法控制整个国家。

巴布琴科死而复生的消息传来,国际舆论不出意料地一片哗然。BBC方面援引多方评论,将这一事件描述为一出“越过底线”的反转剧,不少西方人士也都纷纷惊叹于事件的“戏剧性”。《纽约时报》则提到了俄罗斯的一些记者对此事的愤怒。俄罗斯新闻网站Meduza的联合创始人Ilya Krasilshchik称巴布琴科的复活“令人难堪”,因为他破坏了“俄罗斯记者和媒体的信誉”。另一位俄罗斯记者Yevgenia Albats则斥责道:“(巴布琴科的复活)让‘假新闻’的指责成真,这样一来俄罗斯方面……会在新闻伦理上占得上风,克里姆林宫肯定在庆祝了。”

但也有不少新闻界人士对此事发出了不同的意见。《华盛顿邮报》刊发了总部位于基辅的新闻媒体Hromadske International的联合创始人Maxim Eristavi的一篇文章,称西方媒体对此事的愤怒与斥责是错误的,是“被误导的”。文章中提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东欧记者面临暴力威胁几乎已经是常态了,在这些惨剧背后,新闻记者们面临的暴力和骚扰愈发严重,而“这些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选择在……当一名新闻记者,就得有这样的“觉悟”,你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拳头甚至子弹。文章的最后,Maxim Eristavi也发出了质问,在他看来,记者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证,从而才能继续支持他们“正义的事业”。相比之下,对巴布琴科的愤怒和抨击,和新闻界对“假新闻”指控的顾忌,多少显得“何不食肉糜”。

    责任编辑:韩少华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