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读博难,超百所“双一流”,取消统考
原创 数据洞见未来 青塔
对于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博士“申请-考核制”,有人欢喜有人忧。
青塔统计国内各大高校公布的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现,超百所“双一流”高校都白纸黑字地表示,学校已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
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正视一个事实:“申请—考核制”已然成为我国“双一流”高校博士招生的主渠道,大势所趋。
博士统一由考试招生选拔的时代,即将落幕。
中国高校,全面实行博士申请考核制
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发布,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47所“双一流”高校中,超百所已全面取消统考,实行“申请-考核制”。
对于考生来说,从统考到“申请-考核”制的转向,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学校对于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与“一考定胜负”的普通招考不同,“申请考核”制由考生个人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初审、综合考核,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取。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将从学历、科研成果、英语能力、专家推荐等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递交申请材料。
然而,部分“双非”高校出身的考生,却因此被掐断了读博“双一流”的可能路径。
部分高校除成绩、学术水平等常规要求外,还对申请者的毕业院校或所在学科的位次排名提出了要求,如需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学科评估B档及以上学科等。
图 | 对于“双非”出身的考生而言,读博的机会变得渺茫。
有网友这样总结:普通招考,你报了名,就有资格参加考试;而“申请考核”制,你可能连“报名资格”都够不到。
博士“申请-考核制”的背后:利与弊
时至今日,对于申请考核制,人们的评价依然呈现“两极化”趋势,既有“损害教育公平”的批评之声,也有“符合学术选拔传统”的支持之音。
招生选拔过程中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博士“申请-考核制”破除了传统招生制度标准化、机械化等弊端,使真正具有科研潜力、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能够不被应试考试所埋没。
要知道,学术型博士生,从来不是考上来的,多维的选拔体制有利于挖掘出真正的优秀人才。
然而,博士“申请-考核制”也对公平录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网友在某社交平台上就“如何看待中国的博士申请考核制逐渐演变为近亲繁殖制?”提出疑问,各方讨论极其热烈。
图 | 大众对博士申请考核制的实施,提出质疑。
考虑到博士生教育资源分配的现状,不难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推行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是否会使考博人的求学之路越走越窄?
除名校出身的招考资格歧视外,“申请-考核”制的评价方式中,无论是对学术潜力、还是科研成果的强调,都指向了另一个隐忧——“唯论文”和“唯成果”论。
“申请-考核”制实行短短数年,一部分高校的招生要求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对论文影响因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篇数要求也由1篇涨至2篇。评价标准俨然已经成为“五唯”的微缩版。甚至还出现了一部分为了“刷论文”、“刷成果”,在申读博士前先去从事科研助理等岗位的学生。
此外,博士“申请-考核制”,把大部分招生选拔的权力让渡给了导师。半公开下的导师权力失范,导致导师自主裁量权的边界尚未明确,这就容易使面试成为影响招生公平的“灰色地带”。
有网友表示:“取消统考,应该严格筛查前置学历和发表。而不是让导师用邮箱筛出来陪跑的,再自己出题捞人。”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在我国,从高考到考研、考博,每一次的招生选拔,毫不夸张地说,那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博士生,是国家科研的后备军。博士招生制度的改革,需要更加宏大立体的顶层设计。
既要保障入口公平,更要保证培养质量。
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改革,要明确取消标签化的做法,持续优化和推进普通招考制度改革,把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作为招考工作的核心准则,打破现有院校出身带来的身份歧视,为“双非”院校学生群体设计向上流动的通道。
同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制定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选聘办法,从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能力等方面出发,保障和规范导师的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严格划定导师权责归属。建立招生资格定期审核和动态调整制度,确保博士生导师选聘质量。
图 | 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从清北试点,到全国高校纷纷推行实施,走过改革的深水区,“申请—考核”制已在国内开花结果。
可以预见,博士“申请-考核”制,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写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招考标准和评价方式。
当博士招生选拔机制日趋完备,优秀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钱学森之问”已盘旋在我们心头十几年,是时候让它拥有一个答案了。
原标题:《读博难!超百所“双一流”,取消统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