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安钟楼,一段与消防的世纪故事(上)
同安,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闽南重镇。在这里,古朴的老街,安静的溪水,闲适的人们。
走进同安,我们找寻一段隐没在历史风尘中的消防往事。
从钟楼说起
Zhong Lou -
民国五年(1916年)6月1日,同安发生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护国战争,革命党人庄尊贤、潘节文率闽南讨袁联军攻打同安县城,在战斗中,两人不幸壮烈牺牲。1930年,辛亥元老陈延香先生募集资金,在同安城中心建造了这座钟楼,纪念两位民主革命先驱。资料记载,1951年10月,同安诞生新中国第一支义务性质消防队。1969年,在义务消防队的基础上,“同安县消防中队”挂牌成立,钟楼成为消防中队的驻扎地,钟楼成为同安消防的家。
(资料图拍摄于1982年1月14日)
然而,这段历史在同安乃至厦门的史籍中,却只有只鳞片爪。钟楼与同安消防这段历史情缘,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的寻访,从一个八旬老人开始。
拿到颜立水老师的联系方式,是在2022年3月通过媒体的一位朋友。颜立水曾担任同安县文化局局长,宗教事务局局长,多年来致力传统文化保护,对同安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研究。或许,这是我们探寻同安消防历史的一把钥匙。
“颜老师很好相处,你尽管找他就是了”,朋友这样跟我说,让我把“社恐症”放在了一边。
泛黄的笔记
Bi Ji -
2022年5月18日上午,与颜立水老师电话约定后,我们一行人从岛内驱车前往同安。颜老师住在南门路的一个居民小区,与路口的钟楼咫尺之遥,站在他家的阳台,就可以俯瞰矗立在街心的钟楼。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颜老师担任同安县文化局局长,提起钟楼与消防的历史情缘,老人眼里泛光。“我是亲身经历了消防队从钟楼搬迁出去的”。老人说道,1984年,钟楼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亟待展开,驻扎在钟楼的消防队需要搬迁。
说到这里,老人翻开一本他撰写的《老时光里的同安》,找出当年他拍摄的钟楼照片。由于年代久远,照片略显模糊,但与现存在钟楼风貌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行惊讶的,是老人的一本红色笔记本,在发黄的内页里,清晰地记录着同安消防从钟楼搬迁出去的来龙去脉。
在“关于恢复钟楼原貌”一页上的记载:“1987年9月21日。同政(87)240号文件《关于恢复钟楼原貌的通知》发至有关单位”;“1987年9月23日上午,同新民建筑队洪某某、杨某某,文管会林某某施某某等到钟楼实地测量,提出修复和拆迁意见…..”;“1987年9月28日,消防队搬迁完交给文管会”;“1987年10月20日,钟楼周围原消防队的建筑物开始拆除”。
这段一页纸的记载,是颜老师35年前写下的,真实还原了同安消防从钟楼搬迁离开的这段历史——1987年10月20日,同安消防从钟楼搬迁。至此,同安消防与钟楼,留在了这段沧桑的记忆中。
悠远的声音
Sheng Yin -
我们和老人下楼,来到钟楼脚下,文管会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
颜老师说,钟楼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防空警报的“发布中心”。抗战时期直到解放后每当有飞机来袭,急促的钟声和尖厉的防空警报便从这里响起。“钟楼的警报声很长,在乡下都能听得见。”或许因为处于城区中心的制高点,独有的瞭望和警报作用,钟楼就此成为消防队的驻地。“每次消防队出警,都能听到消防车的警笛,很远都能听到。”
颜立水说,当年的钟楼,周围没有任何高层建筑,环绕在钟楼的,都是低矮的平房,消防队就驻扎在钟楼延伸出去的两层建筑内。钟楼内部的一楼,是消防队的办公场所和器材存放室,消防队员们都住在两层楼房内。
老人的讲述,为我们描述了当年钟楼消防中队的大致轮廓。然而,当年消防队在钟楼的情景是怎样的?我们试图通过深入走访,继续找寻当年钟楼消防的情景。
我们还有怎样的收获?
原标题:《同安钟楼,一段与消防的世纪故事(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