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兴安岭一线扑火队员:18岁生日歌还没唱完就奔往火场
津云客户端6月9日消息,一场烧了五天五夜的大火,使得内蒙古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约5100公顷原始森林被毁。大火发生后,内蒙古大兴安岭国家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林场工人和森林武警共投入3600多人参与扑救,于6日上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目前转入清理阶段,部分扑火队员陆续撤出。
“雷击火”得到控制
1日下午18:30左右,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自然保护区发生林火。起火区域位于原始森林无人区,由于当时雷暴天气频繁,判断林火系雷击引发。
津云记者从火灾联合指挥部了解到,汗马保护区火场于6日上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目前,火场已全面进入清理和看守阶段,最为关键的工作是防止死灰复燃。部分扑火队员陆续外撤。
这是一场“意外”之火,也是对大兴安岭地区应急响应、人员调配、装备配备、设施建设、科技含量等一系列防火灭火细节进行的一次大考。当下装备的水平大幅提升、应急体制机制的全面完善成为此次成功扑灭林火的最大助力。
在这场大火背后,救火一线和“准一线”涌现出诸多感人的故事。
他经历了一场别样的成人礼
6月2日20:00,额尔古纳市天还没黑,在武警森林九中队的宿舍里,正在进行一场聚会。这一天是队里年龄最小的战士冯天龙的18岁生日,战友们给冯天龙买了生日蛋糕和一些零食。
正当冯天龙和战友们一起唱起生日歌的时候,中队突然响起紧急集合的铃声。“所有人保持二级战备状态!”命令很快就下达到了冯天龙的班级。生日歌还没唱完,他们就开始整装。
在收拾装备的间隙,冯天龙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感觉自己慌了神,心里很紧张,所以想在出发前跟家里人说一声。”电话里,妈妈鼓励着冯天龙,嘱咐他注意安全。电话刚刚挂断,集合出发的命令就到了。
当天22:00,冯天龙和战友乘运兵车向火场进发,在车里老兵们开始闭目养神,而冯天龙却睁着眼睛望向车外漆黑的树林,双手也不由自主的来回搓动,头上有点冒汗。经过16个小时跋涉,冯天龙所在的武警森林九中队抵达了火场。
“刚看到大火的时候心里害怕了。虽然训练过,老兵也说过火场的事,但这和自己亲历是两种感觉。”还没等冯天龙缓过神,旁边的班长就开始安排任务,冯天龙的任务是使用风力灭火机灭火。
6月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白天高温,夜晚寒冷,这样的环境对扑火战士是一种考验。“灭火的时候,虽然穿着防火服,但还是很烤,就像热水洒在身上一样。眼睛被熏得的生疼,鼻子被呛得出不了气,特别难受。火球从头上’呼’的一声窜过。好像电影里面的镜头。”冯天龙讲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扑火时的惊心动魄。
在火场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冯天龙和战友们轮换着去用水桶提水灭火。十几斤一桶水,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提着奔跑并不是很困难。但是在深山密林里,特别是火场一带,林茂树密、山高坡陡,走路都困难。冯天龙和战友们只好手脚并用。在休息吃饭的时候,冯天龙感觉脚疼,脱下鞋子,发现两只脚被汗水泡得已经发白,后脚跟都被磨破。
“累了倚着大树眯一会,渴了就找个水坑喝口水……”经过5天奋斗,火情终于得到控制。经过这次磨炼的冯天龙也对武警森林部队的职责有了更深的领悟。“对我来说,这个18岁生日很特殊,这是一场别样的成人礼。虽然我也都知道,进入火场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但作为武警官兵不能退缩,我愿意把汗水和泪水留在这里。”
6月7日,额尔古纳市武警森林九中队的宿舍桌子上,放着已经变质的蛋糕。刚刚撤回驻地,参与火场扑救的新兵冯天龙倒头就睡着了。
“我们的突击队是第一批进入火场的”
6月1日下午19:00左右,内蒙古航空护林局局长闫志刚接到了林火情况通报。如果当时从他负责的机场调直升机去救援,能加快灭火速度。然而,当时天色已晚,加上气象条件不允许,直升机无法起降。
闫志刚立即组织内蒙古航空护林特勤突击队30名队员准备待命,随时开赴火场。这支突击队组建于2017年4月,是国内第一支航空护林特勤突击队。队员全部是退伍军人,平均年龄25岁。
2日早晨4时许,气象条件转好,突击队员立即登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开辟供米-26大型直升机降落的机降场地。直升机到达火场附近的上空时,地面全都是密集的植被,只能悬停在30米高空。突击队员全部索降到地面。有多年飞行经验的闫志刚虽然在塔台指挥,但手心里直冒汗。
索降对机组的要求非常高,每位突击队员都负重30多公斤的装备。每个人索降都会改变直升机的载重和平衡,运动中的直升机很难把控。1个多小时后,5000平方米的机降场地开辟完毕。30名突击队员立即投入灭火行动。“我们的突击队是第一批进入火场的。”闫志刚说。
闫志刚的老搭档沈显成,是特技飞行观察员,汗马火场前线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都依仗着沈显成的双眼。从2日开始,沈显成每天都要往火场飞四、五个小时,最长的一次飞了8个多小时,大大超出了飞行观察员的单次飞行时限。
作为飞行观察员,首先要具备领航员的资质。带领直升机到达火场上空后,沈显成要测算火场的风向风速,火线方向,火场面积大小,位置,扑火人员和车辆的分布情况等。所有数据信息都要绘制成图传给前线指挥部。指挥部根据沈显成的图纸布置救援任务。
有时候火场下雨,机场晴空,有时候航路中途遇到雨云和雷电,即便有气象雷达,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还是会出乎意料。4日和5日,飞机都遇到了半路返航的情况。“当时能见度不到1公里,飞行员就像蒙着眼睛飞。飞机数次躲避雨云才返回机场,一旦遇到雷暴,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丈夫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48岁的刘俊芬是金河镇林业局防火处职工,从6月2日以来她的任务就是蒸馒头。6日当天,仅10个小时,她和同事们就蒸了4000多个馒头,这几乎是她家10年的用量。虽然和面有机器,但扛面袋、团馒头、切馒头都得人工完成。三天下来,刘俊芬的手腕、胳膊、腰都贴上了止疼膏药。
只有上厕所的时候才能短暂的休息,刘俊芬会拿出手机和丈夫微信聊天。两人的聊天记录还停留在2号早晨,2号中午丈夫作为第二批救火队员前往一线火场。
火场没有信号,手机只能当手表使用。虽然丈夫已经数次参与救火,但刘俊芬还是非常担心。这次的火场是原始森林,以前没有人去过。里面的蜱虫特别多,虽然丈夫注射过疫苗,但被蜱虫咬伤还是有中毒的可能。
刘俊芬通过炊事班领导向前线指挥部打听过丈夫的消息,至今一线火场没有传回丈夫的音讯。这对刘俊芬来说是最好的消息。因为一旦一线火场有受伤或者生病的队员,指挥部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安排救治,没有消息就证明丈夫没有受伤和生病。
刘俊芬不知道自己蒸的馒头,丈夫是否能吃到。在一笼馒头即将下锅前,她特地团了几个大号馒头,希望丈夫能吃到。
采购给养就像是“抢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前往一线火场的队员们自带3天的干粮。火灾发生后余涛接到赶赴金河镇准备给养的命令。
2日凌晨3点,根河菜市场刚一开门,他就冲了进去。“说是买,就和抢差不多,时间太紧了。”余涛说。肉类、蔬菜全都要新鲜的,称重过后直接装车。
短短一两个小时内补给数千人的口粮,对于并不大的根河市来说,几乎所有的商店和菜市场都被抢空了。采购完给养,余涛必须立即赶往直升机场装机,送往一线。
每天的给养采购清单必须要调整。前几天以高蛋白的肉类为主,后面几天补充蔬菜和防暑的绿豆汤,水果。每天十几个品种,给扑火队员最充分的保障。
7日中午,余涛带领队员将8吨给养往一架米-26运输机内装载。短短20分钟,8吨给养装机完毕。但何时能起飞,还要看天。直到7日下午5点,仍然不具备起降条件。但此时余涛却接到了命令,有30多名队员和大部队脱离,有队员出现拉肚子的情况,需要紧急送给养和药品。
余涛和闫志刚紧急联系各方,在雷暴间隙驾驶一架小型直升机快速前往一线。闫志刚告诉记者,返航途中飞机绕过了四、五处雨云才飞回来。而回到机场时已经超过了规定降落时间。
9日8点,天气好转,米-26机组立即升空,8吨给养奔赴一线。
截止8日下午,闫志刚和同事累计飞行227.22小时,152架次。机降人员3302人,吊桶洒水350吨,投送物资给养41吨。
国家将投入450亿用于森林防火
记者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了解到,联合指挥部将火场清理工作责任落实到段、片,明确各个火场清理责任人、责任队伍,并派火场清理督察组对火场清理全面督导,保证火场实现无烟、无火、无气、无垃圾。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实施新一期《全国森林防火规划》,规划明确未来10年我国将投入450亿元用于森林防火,重点实施林火预警监测系统、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森林消防队伍能力、森林航空消防、林火阻隔系统、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六大建设任务。
这项规划拟充分利用国家开放低空和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契机,采用租赁或购买等方式,新增租用森林航空消防飞机100架,改造升级航站17个,新建全功能航站25个,实现全国森林航空消防覆盖率由54.1%提高到90%。
(原题为《津云对话大兴安岭火场一线队员:累了倚树眯会儿,渴了水坑喝口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