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和这些习惯有关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美国癌症协会近期公布了美国女性乳腺癌的最新统计数据,其中有不少数据的变化值得大家关注!
数据显示,近四十年来,美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平均每年增加0.5%。
但与此同时,从1989年至2020年间,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43%,意味着死亡人数减少了约46万人[1]!
(来源:参考文献[1])
在我国,多年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粗死亡率(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死亡人数)也呈总体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7.2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3.40/10万[2]。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差异,我们又该如何降低乳腺癌的患病和死亡风险呢?
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已经成为了全球趋势。我国乳腺癌平均确诊年龄为48.7岁,与美国相比提早了近13岁[3]。乳腺癌正不知不觉中趋于年轻化。
除了遗传家族史、激素、部分疾病等难以控制的因素外,还有一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和行为,也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1. 肥胖
虽然关于肥胖对绝经前乳腺癌的影响还未形成定论,但一项纳入28.2万例患者的荟萃分析表明,患上乳腺癌的风险随 BMI (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单位为千克/米2)升高而增加。BMI > 30 kg /m2 的人群,相较于未超过的,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约1.3~2倍[4]。
另有研究发现,肥胖也会影响雌激素水平,明确增加绝经后乳腺癌患病风险[5]。甚至有报道称,近50%的绝经后乳腺癌都与肥胖有关[6]。
而现在年轻人长期熬夜、不健康饮食都会增加肥胖风险,乳腺癌发病率也自然不断上升。
所以平时养成良好饮食、作息习惯,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2. 吸烟、饮酒
吸烟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群的1.2倍[7]。乳腺细胞对于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很敏感,容易受到影响。
而重度饮酒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是不饮酒和偶尔饮酒人群的1.6倍[8]。和男性相比,由于酒精吸收的方式不同,女性身体更容易受到酒精的伤害。
在生活中,要注意少饮酒、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3. 精神压力大
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熬夜、失眠、作息不规律、心情抑郁、焦虑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女性内分泌功能失调,影响雌孕激素水平的正常分泌,从而增加患癌的风险。
说完了发病率高的原因,我们再来聊聊为什么美国的乳腺癌的死亡率能够不断降低,他们有什么法宝呢?
很简单——定期筛查!
乳腺癌早期通常是不痛不痒的,没有明显的症状,自己也很难察觉到。所以,只有定期筛查才能尽早发现问题。
大量证据表明,乳腺癌筛查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就推广乳腺癌筛查工作,民众的乳腺癌筛查意识普遍很强[9]。
相对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则起步较晚。近10余年来,我国逐步开展乳腺癌科普和宣教工作,但对于很多女性来说,乳腺筛查观念并未根深蒂固。不少人还一直抱有“胸不疼就不用去医院”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很多乳腺癌患者一旦确诊就是晚期。
既然乳腺筛查这么有用,我们该怎么做呢?
乳腺筛查包括临床乳腺查体和乳腺影像检查。
临床乳腺查体,看上去名字复杂,其实就是指临床医师进行乳腺和腋窝的视诊和触诊。大约有5%~10%的乳腺癌可以单纯通过这种方式被检出[9],这种方式经济、易操作,是乳腺癌筛查的基础,可以作为辅助检查方式。
当然,我们筛查的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特别是临床不可触及的病变,因此影像筛查更为重要。
乳腺影像筛查,包括乳腺超声、乳腺X线检查(乳腺钼靶)以及乳腺MR成像(MRI)。
美国多进行的是乳腺X线筛查,因为这项检查对微小钙化灶的敏感性很高,而有些早期乳腺癌仅表现为钙化灶,是其它影像学检查不可替代的。
不过乳腺X线检查对于致密性腺体敏感度较低,而亚洲女性乳腺通常都为致密性,所以我国更推荐乳腺超声检查联合乳腺X线检查。
具体怎么做,多久查一次,可以参照下面这张图:
1)有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乳腺癌家族史;
2)有乳腺癌病史;
3)有胸部放疗史(30岁之前累积放疗剂量≥10 Gy);
4)有非典型乳腺增生和小叶原位癌;
5)月经史长:比如初次月经初潮小于12岁,结束晚于55岁;
6)首次生育年龄晚或不生育。
大家平时可以定期进行乳腺自查,比如观察乳房是否有轮廓变化、有无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皮肤改变症状,乳房内是否有肿块等。如果发现异常一定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判断。
知妹还要再提醒一句,乳腺自查不能代替乳腺筛查。很多乳腺癌早期没有特殊表现,乳腺自查可能也没有什么感觉,所以定期筛查至关重要。
最后,即使真的得了乳腺癌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尽早发现,积极治疗,乳腺癌的生存率也可大幅提高。
希望大家也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姐妹们,让更多人了解到乳腺筛查的作用!
审稿专家
莫雪莉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乳腺疾病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https://ac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3322/caac.21754
[2]刘雪薇,王媛,韦丹梅,等. 1990—2019 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34-41.
[3]臧丹丹, 崔颖, 闫庆国. 乳腺癌诊断年龄抽样分析及中美对比研究[C]//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
[4]杨海梅,刘相良,杨晓强,李薇.肥胖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0,60(15):103-106.
[5]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Diet,Nutrition,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 cer:a Global Perspective.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Ex- pert Report 2018 [M].Washington DC:AICR,2018. Avai- lable at dietandcancerreport.org.
[6]van Kruijsdijk RC,van der Wall E,Visseren FL. Obesity and cancer:the role of dysfunctional adipose tissue [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 Prev,2009,18(10):2569-2578
[7]Gaudet MM,GapsturSM,Sun J,et al. Active smoking and
breast cancer risk :original cohort data and meta-analysis[J.J Natl Cancer Inst,2013,105(8):515-525.
[8]Bagnardi V,Rota M,Botteri E,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site-specific cancer risk:a comprehensive dose-re- sponse meta-analysis[J].Br J Cancer,2015,112(3):580-593.
[9]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制定专家组.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2022年版) [J] .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 09(2) : 6-13. DOI: 10.19450/j.cnki.jcrh.2022.02.003.
内容制作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