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三届”院士陈政清忆高考:科学家的梦想曾遥不可及
1966年高中毕业,1977年重新跨入高考考场,此间漫长的11年时光里,老三届院士陈政清曾无数次感叹遥不可及的科学家梦想。直至恢复的高考再次点燃希望,考取湖南大学力学专业,随后的一路,陈政清都在和时间赛跑,追赶科学家梦想。
我的高考迟到了11年
1977年10月21号,国内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个特大喜讯激活了数百万知识青年荒芜的心田。与大多人不同的是,陈政清提前20天得知了这个消息。
40多年过去了,陈政清仍清晰地记得那一幕。十年来从未来过他工作地方的母亲,赶了一天的路,从湘潭老家来了。当时正在岳阳钱粮湖农场总场中学任高中老师的陈政清看到母亲的身影出现在教室外,第一反应是家里出大事了!
“果然也是大事!是国家准备恢复高考了!”对于母亲捎来的这个消息,陈政清第一反应是完全不敢相信。由于这比国家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提早了20天,再三和母亲确认消息来源是在湖南大学教书的大姐后,陈政清仍是将信将疑。
1947年,陈政清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一个商店职员家庭。“从小就向往当一名‘科学家’、‘工程师’,不仅学有所成,还能造福全人类。”谈及当时的科学家梦想,陈政清说道。 然而,正当他信心满满准备报考半导体专业时,1966年6月13日,国家发布推迟高考的消息,随即高考停考,这让陈政清傻了眼。
1968年12月,陈政清被下放到了位于岳阳市的钱粮湖农场成为一名知青。陈政清形容这段岁月,“那是一段漫长又迷茫的日子。”1974年底,感觉大学梦彻底破碎的他结了婚,1976年当了父亲。
“直到高考恢复的消息完全公开,才真正相信,等了11年,我终于等到了高考!”对于这个特殊的日子,陈政清印象深刻。
高中毕业11年后,仍考了个地区数学第一
“这一路走来,唯一不变的是我对科学这件事情的兴趣。无论有条件还是没有条件,我都坚持看书学习。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高考绝对没问题。”相较于很多荒废了学业的考生,对学习有着惊人的热情的陈政清对高考信心满满。
到钱粮湖农场的第三年,陈政清被“选拔”到农场七分场中学当初中老师。两年后,又被“提拔”为总场中学高中老师。由于老师少,学校哪门课缺老师,他就教哪门,数学、物理、化学等等都教过。利用教书的机会,陈政清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书籍。农村夏天蚊子多,陈政清就穿上长筒胶鞋看书。
就这样,陈政清一边当着高考补习班的老师,一边自己复习着,一个多月后的冬天,30岁的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
那年高考语文题的难度,陈政清觉得连今天的初中都不如。他记得很清楚,第一题是把一句拼音写成汉字,作文题是《心中有话向党说》。“那年的数学最后一道题是有点难度的高等数学基础题,基本上没人做出来。”陈政清记得考完数学出来,马路上到处都是人,大家一堆堆在议论考题。自学完高等数学的陈政清老师一下子就被大家围住了。成绩出来后,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农场老师数学成绩考了岳阳地区第一名。
不久之后,陈政清等来了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湖南大学力学专业”。陈政清决定进入大学学习,从此开始了他与湖南大学40年的缘分。
与时间赛跑,追赶科学家梦想
1978年3月入校,陈政清已经31岁了,是全班年龄最大的同学,并且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面对迟来的学习机会,陈政清十分珍惜。对77级而言,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英语,大家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对于陈政清而言,学英语还有一样格外的困难。“我有神经性耳隆,高音频的音标听不太清,第一堂英语课几乎没有听懂教授的一句话,非常‘恐怖’。”为此,他咬牙花巨资买了一个收音机,连睡觉都戴着耳机听,一个星期后才开始听懂课。英语书不离手更是标准配置,每晚10点熄灯后在路灯下看半小时,每天早上6点起床晨读一小时。四年坚持下,英语不再是难题。
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的深入,陈政清开始领悟到力学科学的无穷奥妙。陈政清师从当时被誉为国内塑性力学“三巨头”之一的熊祝华教授和结构力学的王磊教授,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在那个研究生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年代,他没有忙着找工作和赚钱,而是继续和时间赛跑,追赶科学梦想。1984年,又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固体力学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清华大学杜庆华教授(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嵇醒教授。
接触陈政清的人都感叹,他对学习有着惊人的热情。博士毕业时已经40岁的他,仍然一有学习机会就会抓住不放。1991年,英国有一个面向中国政府的专项资助项目,陈政清顺利地通过了由英方组织的考试,考取了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期间,他学习到了结构抗风与减振的最前沿科研成果。
此后,陈政清在柔性桥梁非线性设计理论和抗风理论与应用研究、结构减振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曾先后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的经历是很多这个年代科学家的共同经历。相较于后人而言,可能我们的路漫长了点,但我耐性比较好,能持之以恒,不管对理想,还是对学习科研,我都坚持下来了,这样才能抓住机遇。” 陈政清说。
(原题为:《院士陈政清忆高考:科学家的梦想曾遥不可及》)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