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满怀敬畏心”,灵河文化《三体》创作实录
原创 GuDuo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文|经纬
幽灵倒计时、宇宙闪烁、射手和农场主、三体游戏、脱水与浸泡、人列计算机、飞星、红岸基地、ETO组织……刘慈欣在原著小说中编织的各种科幻概念、名场面均在剧版《三体》中一一被呈现了出来。
“终于等来一部符合期待的真人版《三体》!”这种声音自剧集开播以来,至今仍回荡全网,好评不绝。随着腾讯视频对《三体》剧集正式开启大结局点映礼,部分观众也已提前目睹了“智子”、“飞刃”、“古筝行动”等后续高能情节。
作为国内最具划时代意义的顶级科幻IP,《三体》小说的伟大毋庸置疑,但其影视化改编之路也是极其艰难的。这部由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三体宇宙、咪咕视讯、灵河文化出品,灵河文化制作的《三体》,目前从整体的改编质量、制作品质和播出效果来看,的确做到了“叫好又叫座”。
无论是开播一小时腾讯视频站内热度突破25000、上线20多天始终稳居骨朵剧集热度榜前两名、微博#三体电视剧#话题总阅读量超17亿的高热、高关注,还是豆瓣超21万人打分8.2、知乎2万人评分8.5的高口碑,亦或是原著粉频频夸赞的“十分贴合原著情节,高度还原书中名场面”等评价,都让这部高品质的真人《三体》剧坐实了“国产第一硬核科幻剧”的声誉。
由此,剧版《三体》也正式开启了中国电视剧进入科幻领域的新赛道。而其幕后的制作团队——灵河文化,也成功引起了业内外广泛的关注。骨朵于近日连线了电视剧《三体》出品人、总制片人,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白一骢,灵河文化副总裁、《三体》制片人蔡佳,灵河文化十翼工作室编剧负责人、《三体》总编剧田良良,试图通过与他们之间的深度对话,带领大家了解这部作品在改编和制作层面的策略、过程、艰辛与不易。
“回归原著”的改编策略
“以原著粉为第一受众、兼顾路人粉,这是我们在经过一年多的试错和做出20多版方案之后,最终确定下来的改编策略。”
白一骢告诉骨朵,由于《三体》IP在国人心中的伟大地位,以及完全没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案例基础,做这样高难度的科幻项目,在开发之初他就带领团队把能想到的方案全都做了一遍,“包括加强悬疑线的,加强科幻线的,调整时间节点的,非常未来化的,甚至带有感情线的,各种版本的方案我们都做过,最终在平台方、原著作者刘慈欣及各主创参加的会议上,大家决定还是回归原著本身。”
“回归原著,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契合原著的风格和气质,这也是这么多年一直做IP改编摸索出来的一个方式方法。”在成功改编过《终极笔记》的田良良看来,刘慈欣原著小说写得十分克制又非常有张力,语言的分寸感、精巧情节的编排和质感等,都彰显了这部作品无穷的魅力,因此在做影视化改编时“传递味道胜于传递信息本身”。
一方面,剧中大量原汁原味的台词、金句、名场面,以及诸如杨冬实验失败后绝望但不咆哮、孤独而又克制的情绪表现,汪淼倒计时部分的紧张、惶恐、悬疑,史强日常的幽默、接地气等,基本都将原著的气质还原了出来。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边翻书边追剧的话,你会发现我们其实也做了很多改动”。田良良表示,她在全剧中大约有六七处比较大的改动,如杨冬做对撞实验提前拿到了实验结果、第五集汪淼重启纳米试验、史强的“炸弹倒计时”,以及增加完善了很多原著中的补充说明等。“有些人物和情节在书中是一笔带过,或者相关描写偏文学化,那么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为了使人物塑造的更加真实,故事线索更加明晰,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改动。”
“台词的提炼、人物的丰富塑造、部分场景的改动等,其实在剧本阶段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遵循原著基础之上,尽量去做完善。”蔡佳表示,一切改编都是服务于原著的。无论是编剧还是制片人,几乎每个人都把原著翻来覆去读了很多遍,强烈的信服感和代入感是团队的一致追求。
此外,蔡佳还提到,在剧作层面,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十分困难的改编点在于,《三体》涉及大量的天文、物理等领域的科学知识。这不仅对于观众而言是一种观看“门槛”,对于许多文科出身的创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们采用了一种比较‘笨’的工作方法,先把涉及到的所有理论知识全部提炼出来,自己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去琢磨,然后尝试把它转化成可以理解的内容,最后拿着问题清单,一个一个去咨询相关领域的科研专家,根据专家的反馈,再作调整和落实。”据蔡佳透露,为了确保真实准确的表达,团队曾专门请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相关专业的科学家,开过多场座谈会讨论这些内容如何能够精准的拍摄和呈现。
“现实主义”的制作理念
如果说“回归原著”是剧版《三体》在剧作层面极为有效的改编策略,那么“科幻概念+现实主义”的质感营造则是其在制作层面最为突出的特征。
熟悉原著的观众会知道,《三体1:地球往事》在科幻世界观架构上,并非是那种特别偏未来世界的、玄幻架空的感觉。因此,灵河文化制作团队在与各方充分沟通之后,将剧集的主要基调定为“现实主义”。
“其实科幻和现实主义手法相叠加是不冲突的,而且如果看科幻小说比较多的话,就会发现它们是非常契合的。”田良良认为,在宇宙尺度下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刻画真实的人,才是非常有张力的表达,“这也恰恰是科幻的魅力所在。”
前几集中,相对“复古”的服装,充满年代感的手机,生活气息浓厚的小吃店、胡同、街道、地标建筑以及真实的计算、报表和科学实验场景等,都在各个细节层次上夯实了该剧现实主义的质感。据了解,《三体》的拍摄,除红岸基地和作战中心的内景是搭建外,其他外景均为实景拍摄。剧组甚至去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站、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拍摄,“这是进入到这里拍摄的第一个剧组。”
此外,红岸部分的年代场景充满了怀旧式的代入感。从军大衣、大卡车、喇叭里的红歌到工人劳作,以及各种科研机器设备和探索外星文明的天线等,每一处细节都彰显了制作团队基于现实主义理念所极力还原的用心与努力。
即便是在三体游戏中,秦始皇说陕西话,周文王的追随者说河南方言,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等老外的翻译腔等,不仅非常贴合每个人物所处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特征,还使得原本相对枯燥的对话场景变得十分活泼有趣,增加了观众的追剧乐趣。
选角方面,被网友誉为“神还原式选角”,尤其是陈瑾扮演的叶文洁,观众一致认为她“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人物”。蔡佳表示,好的选角一是从外形上能够让人相信,再者必须是演技派。“这部剧里的人物都是科学家,一个演员站在这里,首先别人得相信你是一个科学家。”
白一骢则向骨朵介绍了剧中三体游戏的制作过程:一开始想用CG技术,但是效果出不来,就选择了用动作捕捉技术+CG的方式来做。“最初的设想是全部由真人去演,但后来大家都觉得真人演会出戏,尤其是秦始皇面对一堆老外,演员演起来会很尬。”最终剧组放弃了真人表演的路子,采用了以游戏的质感去呈现,并邀请到马东、侯鸿亮、郭靖宇、梁振华、江南、唐家三少等多个业内资深大佬参与了“动捕扫描”。
实际上,无论是“CG”技术还是动作捕捉技术,近几年在国内许多影视作品中早已出现过,但在剧集作品中鲜少有像《三体》这样的体量规模。白一骢坦言,“三体游戏最大的难度在于,国内很少有剧会做这么大的CG量,而且是用2007年客观存在的技术来呈现出当时看上去很厉害的游戏,这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也是不断摸索和尝试的过程。”
结尾“古筝行动”的特效场景实属国内罕见。“最痛苦的地方在于没有先例可以学习和借鉴,我们当时也不知道如何去做到将一个船的实体切开,既符合物理规律,又能够达到书中所描述的效果。”最终灵河团队找来了几位物理学家,经过严格的动力学演算,甚至真才得以将其震撼地呈现出来。
而从2007年汪淼与史强在北京偏悬疑的“现代剧”,到红岸时期青年叶文洁部分的“年代剧”,再到三体游戏中依靠动捕扫描技术做出的“特效剧”,以及结尾古筝行动的“科幻片”,《三体》的制作不像市场上流行的古装剧或都市剧,所有的服化道、特效基本都在一个制作系统中,“这部剧有4个美学系统,很多场景可能一两场戏就没了,场景使用率和所有资产的使用率都非常低,以致于整体制作非常困难、也非常烧钱。”
率真、敬畏、忐忑,
灵河做《三体》,更多是热爱
“夸赞当然好,但我们可能更在意差评,差评能让创作者知道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够好。”剧集刚开播之时,“忐忑”、“担心”、“压力”是包括白一骢、蔡佳、田良良在内几乎所有《三体》创作者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而对于一个与《三体》项目几乎同步成长起来的内容制作公司——灵河文化来说,从最初的《暗黑者》系列,到《老九门》《沙海》《终极笔记》等“盗笔”系列,再到《御赐小仵作》《三体》等高口碑高热度之作,灵河文化在内容制作尤其是IP开发上,业已探索出一套独属于自己的方式方法和路径。
剧本改编层面,在田良良看来,同样都是大IP改编剧,《三体》和《终极笔记》的改编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方面,从技术上说,“先确定风格气质,再把控人物,然后增补缺失的线,最后再把亏的坑填上”的剧本改编步骤,二者大致类似,“但它们操作起来的方法很不一样,而且侧重点也不同。”
另一方面,如果说《终极笔记》人物非常鲜活、探险设计非常华彩,需要将改编重点放在深入挖掘人物的成长线和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对于冒险性、悬疑感的看点呈现上,那么《三体》可以说“每一处都是改编难点”。
“《三体》是我遇到的所有剧作项目中,迄今为止最难的。”田良良表示,相较而言,在改编《终极笔记》等探险类剧集时,或许还可以采用较夸张的手法去营造神秘的气氛,但《三体》“除了科幻概念之外就是一个纯现实主义的东西,你要让观众觉得可信,就必须做到写实。”
制作层面,“敬畏”、“热爱”、“幸运”、“活泼”、“严谨”是蔡佳眼中,灵河文化能够成功打磨《三体》的几个关键词。“其实我们在做很多项目之前,并没有过多的去探讨它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收益,更多是抱有热情去做。”
基于每个项目的不同,灵河文化会选择使用不同的团队和方式去制作,不局限于类型,不停止吸收好的经验和教训,重复实践,然后再重复吸收、重复实践。蔡佳表示,“不管项目如何变化,最终其实还是回归到一个扎实的创作逻辑里面。”
在公司发展维度上,作为灵河文化掌舵人,白一骢表示,“公司从创立到发展至今,核心团队包括高管,没有一个是职业经理人或者商人、资方代表,我们全都是搞专业的创作者。”
在他看来,灵河文化的核心观念是,“内容创作以兴趣和热爱为主导”。“如果有一个很赚钱的活,和一个能赚一点钱同时又能让我们觉得很嗨的活,二者只能选其一的情况下,我们一定选让我们干得很嗨的项目。”灵河成立以来的很多作品,很大程度上带有强烈的重内容重创新属性。
“当然,不能说公司所有的片子都一定和《三体》一样好,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好作品,还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他表示,“公司要生产,要持续创作,要有持续稳定的作品输出。”如此率真,才能有如此热爱。如此热爱,才能创作出如此好看的《三体》。
原标题:《“满怀敬畏心”,灵河文化《三体》创作实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