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凤凰卫视专题聚焦!南海大地艺术节再出圈!
2月4日,凤凰卫视“发现大湾区”栏目以《大地艺术节:最初的湾区》为题,对南海大地艺术节进行了专题报道。
这是一场“大地创生”的艺术实践,它在中国的首秀,选择了广东佛山的南海区,15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用作品展现中国的岭南文化。
大地艺术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艺术家利用自然界的生态条件创作作品,但是自然材料会枯萎腐烂,不能永久保存,所以发展到现在,大地艺术节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村落是农耕文化的“活化石”,艺术家因地制宜,通过艺术装置把古老和现代的文明结合,各类艺术装置“破土而出”,散落在西樵山的一个个村落之间。
何海洋(大地艺术节负责人):因为它有别于在城市里的美术馆这种集中空间的展览,通过艺术的方式,艺术的引导和解读,能够有机会深入到一个地方,能够跟他们的人接触,走到村落里,走到老街里面,看一看他们的这种传统的建筑,他们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天天都在做什么。
太平墟
何海洋(大地艺术节负责人):这条街曾经非常的繁华,远近八乡的人都会到这消费购物,街上全部都是店铺。
西樵镇西江堤岸的太平墟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因为商旅码头而兴旺。南海人的生活离不开墟,它是广府区域对繁荣街市的称谓。每逢农历三六九的墟日,前来趁墟的人们络绎不绝。
马岩松(建筑师):我觉得这种跨时间的文化特别有魅力,这种文化一定是非常的独特,有力量,同时又非常包容。整个古街都像一个曾经闹市的场景,但是今天就完全被废弃了。当我们重新看到这段古街的时候,可能会对原来的那种繁荣和文化有一种新的感受。
马岩松《时间的灯塔》。李均良/摄
何海洋(大地艺术节负责人):太平墟边上的这条江叫西江,它实际上在我们的广东、甚至在整个中国,它都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它是我们整个中国西南的一个物资的大通道,在古代非常的重要。太平墟也是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的节点。
水脉的流通造就了墟市的繁荣,本地的渔业和丝织因此而兴盛。太平墟码头曾经是连接粤东和粤西的重要水陆节点。从广西经西江而来的商旅,客人在这里云集。旧时太平墟两边商店林立,摩托车自行车都开不进去,人们只能步行前往。现在的太平市场已经不见旧日的热闹,仅剩夕阳和西江水相伴。
马岩松(建筑师):这条河让我想起了整个这个流动的时间,很多其他地方的文化顺着条河来到了广东,整个这条河,其实就是这个地区的一个文化载体。
渔耕粤韵
来自香港的艺术家郭达麟将西樵的桑蚕文化与虚拟体验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条时间隧道,深受游客喜爱。
何海洋(大地艺术节负责人):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在艺术作品的这个观赏的过程中,还能有一种参与和互动。艺术节我们希望的作品,更多是传达一种简单的美好,简单的快乐。
儒溪村
1995年华语乐坛出现了一张被称为世界范围内真正有影响力的中文唱片,极具张力的歌声是来自广州土生土长的歌手朱哲琴。现在她更多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朱哲琴(艺术家):日出是一个红颜色,是在我8年的声音创作里首次出现的一个颜色,是我和儒溪村的人们一起合作完成的。我的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是用了青砖。
儒溪村大地艺术节的分区之一,它坐落在西樵山下,是闻名大湾区的桑园围水脉之村。宋朝的时候,聪明的南海人改造水塘来养鱼,塘边则植桑养蚕,桑基鱼塘应运而生。
何海洋(大地艺术节负责人):西樵山虽然不高,但它被很多人文的学者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是因为在六七千年前,这个地方是史前文明——新石器的制造中心,它实际上是开启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这在整个广府地区、在珠三角、在岭南都是屈指可数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起源。
朱哲琴(艺术家):这次其实在南海做作品,对我来说有种回家的感觉,因为我是在广州长大的。从小每到节庆的时候,母亲会带我们到南海、来佛山来烧香。我觉得大地艺术节的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不是为了艺术,而是希望通过艺术播种在村落,然后让这个土地有种新的活力,新的有机的碰撞。它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艺术。
大地艺术节上有800年历史的儒溪村,青砖瓦房、板石小路、交错河涌,都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
水是儒溪村的主线。人们依水而居,形成了岭南特色的水乡民居。
这一栋老房子远离中心村落,坐落在水道的旁边,艺术家向阳把自己的创作点设在了这里。
向阳(艺术家):当我走到这个村的时候,我看到这些残垣断壁的时候,我觉得它是有价值的,它是一个历史留下的文化痕迹、生活痕迹。这是我觉得是应该保护的,而且是非常要严肃的保护,因为它是这个地方的特征。
向阳(艺术家):这个房间里,我没有刻一滴水,但是你整体看下来,它到处都是水。表现这个当地的特征是什么?有香云纱。我就用一个香云纱抖着、晒着,感觉到这里是它的内容,它就变成一个整体,一幅独立的作品。像这一家人,每天都会带着孩子跑,就在这个窗户,用这种方式在看。
向阳不破坏建筑的一砖一瓦,在房子里刷上10多层不同颜色的涂料,在慢慢凿刻出色彩层次丰富、生动有趣的小像,凑近一看,每一层都清晰可见。下笔的深浅,就决定了展现的颜色。对向阳而言,古老的墙体是一种记忆的载体,生活的痕迹都附着其上。剥离下来的墙灰,被他集纳到一个透明的小袋子里,贴在小像的下方。
向阳(艺术家):其实在墙里面涂一层颜色过后,我找了很多人来写字,写他们想写的任何内容。比如,红烧肉、我爱吃包子、我爱干什么、我很烦……就是记录人们在这个生活的过程中的所有,这是一瞬间的痕迹。把它放到这个墙里面,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它有它的基因在。
普通的老宅,在向阳的改造下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屋外面昔日修筑的桑园围在现代人的加固下,依然守护着南海这片土地。
向阳(艺术家):我是想作为一个艺术方式,让它长久地存在下去,和当地的文化和自然共生共长,让这个作品成为这个地方的一部分。我们不用去大拆大建,我们去改变这个地方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个自然生态。
佛山南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自隋朝置县起,南海就一直处于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这里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也被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低调务实的南海人,产生了许多行业的隐形冠军。
何海洋(大地艺术节负责人):今日大湾区的繁荣,一定是有来龙去脉的。整个这个区域是怎么一步一步积累它的文化、财富、人才,然后支持今天的繁荣的发展。艺术作品可以作为一个坐标,把大家带到村落里。
原本废弃的老屋就像一个美术馆,描绘着属于本地的历史和故事。
陈海泉(儒溪村主任):让人知道在南海、在西樵有个儒溪村。
何海洋(大地艺术节负责人):这是我们艺术节对乡村的一种帮助,但大家一定要有耐心,它是一个长期的慢慢生发的一个过程。南海郡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到今天,它又怎么成为开启我们大湾区今日繁荣的基因。
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于2022年11月18日在西樵镇开幕,以“艺术在樵山”为主线,以“最初的湾区”为策展出题。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位/组中外艺术家,在西樵山、听音湖、太平墟、平沙岛等八大分区“在地化”创作73组作品,用艺术讲述南海故事,呈现南海价值。→点击查看南海大地艺术节打卡全攻略
原标题:《凤凰卫视专题聚焦!南海大地艺术节再出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