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舌尖上海|口水趟趟滴,那些让人难以拒绝的本帮菜

2023-02-06 16: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近日,闭店改造近一年的上海老饭店终于在新春时节升级归来。上海老饭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的保护单位,拥有悠久的历史。

“痛失真名”的老饭店

上海老饭店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创立,最早叫荣顺菜馆,老板是来自浦东川沙县人张氏夫妇。他们的手艺在当地远近闻名,于是便在城隍庙西首的旧校场路,租下了一间单开间门面的二层楼街面房子,开设了一家名为荣顺菜馆的小饭店。

当时的饭店面积很小,店内只能摆下三张八仙桌,其中一张还得靠墙才能摆下,故俗称“两张半台子”。当时附近来来往往的都是些普通人家,所以夫妻二人做的也是价格实惠的家常菜。凭借合理的价格和不错的味道,荣顺菜馆逐渐扩大,从“两张半台子”扩张到了十二张。

1932年,荣顺菜馆更名为老荣顺馆,继承家业的儿子创新了推出了草头圈子、八宝辣酱、八宝鸭等如今称作经典的本帮菜肴。在漫长的时间中,上海老饭店曾多次接待邵逸夫、陈冲、白杨等社会名流。

那么为什么现在上海老饭店的名字和以前看上去没有一点关系了呢?原来,老荣顺馆逐渐成为老城厢请客吃饭必来的饭馆,上海人又习惯将常去的地方叫老地方,后来说着说着就变成了老饭店,于是饭馆便“从善如流”,改名为上海老饭店。

难以忘怀的“浓油赤酱”

本帮菜,即指用上海本地烹制技术制作的菜肴,其传统风味可以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来概括。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糟为主,口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

上海菜汇聚了苏、锡、常、宁、徽等16个地方风味,在诞生之初多以普通、廉价的食材为原料,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代代名厨的优化改造,草头圈子、八宝辣酱等用料普通的菜肴摇身成为代表菜。

八宝鸭

八宝鸭多次被评为上海名菜,所谓“八宝”指的是板栗、白果、猪肉丁、鸡肉丁,香菇丁、鸡肫丁、笋丁、火腿丁,将它们与糯米一起拌炒,填入鸭子里,整体饱满,用筷子轻轻划开,即是一道盛宴。

四喜烤麸

四喜烤麸是上海人餐桌上的“常驻嘉宾”,吸饱了汁水的烤麸,配上香菇、黄花菜、黑木耳等,一口咬下去咸中带甜,是熟悉的家常滋味。

红烧河鳗

红烧河鳗是本帮芡技法的代表作之一。文火慢炖过的河鳗肉质糯而不烂、细腻如绢,在嘴里轻抿就能化开。这道菜难在要做出“自然芡”,即不用水淀粉勾芡,但要烧出胶质感。

油爆河虾

油爆河虾是本帮菜中必点的一道,也是考量厨师功夫的一道菜,做出来的虾,肉熟而不老,壳脆而不焦。刚出锅的油爆虾酱香扑鼻,呈“头壳爆开,尾脚须张”状的外壳红艳松脆,卤汁红亮如漆,浓稠饱满。

原标题:《舌尖上海|口水趟趟滴,那些让人难以拒绝的本帮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