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元宵节,古代带面具的“相亲大会”?

2023-02-05 14: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各位inker们,大家元宵节快乐!

虽然元宵节不是法定节假日,但今年元宵正好赶上周末,大家都准备去哪玩呢?

如果没什么灵感,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闹元宵的吧!

中国最早的化妆舞会?

大家都知道: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但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一说法来源于道家天官、地官、水官的‘三元’之神说。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庆贺元宵,天官赐福;

七月十五,中元佳节,祭祀先人,地官赦罪;

十月十五,下元佳节,祭祀祖先,水官解厄。

上元节和中元节都有燃灯的习俗。

但因为上元节是人间的节日,中元节是鬼魂的节日,所以燃灯的位置不一样。

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

上元节的灯都放在陆地上,比如孔明灯。

中元节的灯则是放在水里,比如河灯。

@橘子清茶

元宵节还是中国最早的“化妆舞会”。

在这一天,大家出街时都会戴着可怖的面具、穿奇装异服,画风很有些诡异。

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

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这一习俗最早起源于驱鬼祭祀活动,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盛行。

如今,随着祭祀仪式的消亡,人们渐渐也不再佩戴面具了。

元宵要去茅厕祭祀她?

除了观灯赏月外,元宵节还曾流行祭祀一位女神。

不过,这祭祀的地点,就有一些特别了。

祭祀她,得去茅厕。

在古代,百姓相信家里的边边角角都有“家神”看顾。

作为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茅厕,自然也要有神仙护佑,也就是“厕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厕神”是一位名为紫姑的美貌仙女。

在不同地区,她还有子姑、箕姑、厕姑、坑三姑娘等别名。

对于紫姑神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刘叔敬的志怪小说集《异苑》。

她原本是个凡间女子,容貌美丽但命途多舛,为人小妾,被主母逼迫,每天倒净桶、打扫茅厕。

最后,在正月十五,她不堪折磨而死。

世人哀怜紫姑,每年都在元宵这天祭奠她,迎她回人间。

虽然是“厕神”,但紫姑的主要业务,却更像是“笔仙”。

唐宋之后,人们开始将“扶乩请神”占卜法与紫姑祭祀相结合。

“扶乩”跟我们现在“请笔仙”差不多,就是把笔或筷子插在倒扣的竹筛中,由两人共同扶着,在沙盘中写画,视为神谕。

咨询者一般是女性,咨询的内容则是来年家中的农桑和生育情况。

这是因为元宵节正是万物回春、蚕桑将始之时,而她管理的“净桶”,不仅指出恭用的便桶,还指分娩用的产盆,与生育直接相关。

因此,紫姑既是“厕神”,又是女性的守护神。

暴走能除百病?

在古代,有极为严格的宵禁制度。

《周礼》中秋官司寇所属有司寤氏,便是掌禁止夜行。

但为了“闹”元宵,各朝帝王都会解除禁令,称为“放夜”。

《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以上元夜为时间背景展开的

元宵节这一天,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性别隔阂,不问男女贵贱,所有人都能走上街头。

而且,大家不仅要走,还要暴走!

在明清时期,北方盛行一种叫“走百病”的元宵节活动。

在正月十五或十六,妇女们相约梳妆出行,上城头,摸门钉,见桥必过,甚至走去郊外,以祈求祛病延年。

在南方,也有类似的习俗,叫“行通济”。

这种活动起源于明朝,至今在佛山,还是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元宵节活动。

从正月十五晚子时开始,到正月十六晚亥时,几十万人齐集佛山通济桥前,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

一边走,一边还会默念“行通济,冇闭翳”,以祈求时来运转、顺顺利利。

偷东西才吉祥?

作为中国的“狂欢夜”,除了放宽宵禁之外,在元宵节还能合法偷窃。

在这一天,“偷窃”被视为合理,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且人们不但能盗物,还能偷人。

《帝京景物略》中记载金元时期,“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

元宵“偷窃”的习俗至今依然存在。

海南省文昌县民元宵夜偷情的习俗。

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四川元宵节有“四偷”的习俗。

“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

贵州黄平一带的苗族也有偷菜节。

元宵当日,姑娘们成群结队去别人家偷白菜,再将偷来的白菜做成白菜宴。

谁吃的多,谁就能早日觅得意中人,谁养的蚕也最好。

为什么元宵节要看花灯?

大家都知道,元宵节有两个较为普遍的风俗——舞龙和看灯。

但为什么要舞龙,又为什么要看灯呢?

这就与元宵节的特殊使命有关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龙掌控水,因此在元宵节舞龙,就意味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便是祈生。

而灯火通常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且“灯”与人丁的“丁”字音相近、形相似。

所以,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

不同地方用灯祈子的方式不同。

成都有“送灯”的习俗。

新嫁了女儿的人家,会在元宵节买一盏漂亮的台灯和面粉制的小老鼠送到女儿家,寓意多子。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广州则是“请灯”。

将在地庙里看中的灯告知庙里的司祝,用红柬写上“某宅敬请”,祈愿家中添丁。

古代打工人元宵有三十天假?

对于21世纪孩子们来说,元宵的来临意味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假期余额不足。

对于打工人来说就更残酷了:元宵节不是法定节假日。

但是在古代,元宵节是可以放长假的!

汉朝,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元宵赏灯的习俗从那时开始流传的。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唐代的灯会是 “上元前后各一日”,算起来共有三天假期。

宋朝元宵节放假七天。

据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庆节、上元节同。”

到了明朝,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对热闹的节日有着特殊的爱好。

于是身为工作狂的他,竟下令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为元宵节,放假10天!

要知道在当时全年仅有冬至、元旦、元宵三个节日,元宵节居然是其中假期最长的,简直爽歪歪。

到了清朝,元宵假期又缩减回理性的长度,农历十四到十六,共三天。

但问题来了,这段时间三个节日接连放假,大臣们来回折腾十分麻烦。

于是,清统治者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这三个节日连在一起,放个30天的超长假期!

那么多天的假期啊,到了现代,“啪”的一声就没了!!!

据说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千百年来第一次当家做主的老百姓,工作热情实在是太高了。

元宵节距离春节实在太近,放假会影响开年工作

看来,超长假期注定只能是一场梦……

醒醒吧,明天又是上班的一天

作者:来士普

责编:丛夏

原标题:《元宵节,古代带面具的“相亲大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