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把你吓懵的都市传说,其实都是这么编出来的
每个城市都有一幢修不好的楼,一趟消失的末班车,和一位只活在别人口中的“朋友”或者“亲戚”,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都市传说 [1]。
哪座城市都得有1~2幢失修的大楼(通常是宾馆)| Giphy
我刚来北京读书的时候,就听学姐讲过北京那趟连售票员带车消失在黑夜的375路末班车灵异事件。在北京读书的这几年里,我陆续听到了关于这个传说的不同版本,而这辆消失在北京黑夜的末班车变成了347路、330路、333路……无论是哪一路,在讲述人那里,它都成为了一辆“鬼车”。
“停靠在8楼的2路汽车”算吗?|Giphy
当375路公交车开出首都可能会遇到水土不服,恐怖效果减弱。毕竟上海有延安路高架的龙柱传说,哈尔滨有猫脸老太太,香港有人肉叉烧包传说……这些流传在不同城市街道、小巷中的传说支配着只属于当地人的恐惧。
你可以选择相信或认为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但是你无法阻止这样带有神秘色彩的、夸张的都市传说(Urban Legend)散发它的魅力,让在屏幕前阅读的人欲罢不能,兴致勃勃地转发、讲述。
让人欲罢不能的都市传说 | Giphy
现代社会中也会发生各种神奇的且无法解释的事件,特别是当你或你的朋友是当事人时,我们就希望找到各种理由解释它的发生。那些既惊心动魄,又有合理解的都市传说就在我们的分享与交谈中被创造了出来。最近,在听了通勤的小伙伴分享的关于地铁的种种神奇经历后,我也心痒手痒,想创作一篇关于地铁的都市传说,给每天通勤的小伙伴的冬日生活增添一分寒气。
第一步:想一个drama的主题
创作都市传说,也是戴着镣铐跳舞。
在确定主题时,我们需要考虑确定类型(Type)和母题(Motif),这是构成都市传说的基本要素 [2]。
举个例子,我们从小到大听过无数的鬼传说,就是都市传说中的一个常见类型(恐怖传说/怨鬼害人)。而你的同学给你讲过的校园里某栋教学楼的灵异传说,则属于校园怪谈。一种类型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故事。
中西方学者都对都市传说的类型作了不同的分类,例如都市传说研究的大佬布鲁范德将其分为七个类型。中国学者也有不同的分类,“困扰人的现代交通、科技之迷、无法侦破的案件、购物的噩梦、恐怖传说、正在生成的传说”[3]或“灾难预警、异化生物、死亡空间、校园怪谈、幽灵乘车、怨鬼害人”[4]。
一篇都市传说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母题。而一个母题是故事中独立存在的、可以被不同故事使用并被持续使用的基本成分,一般可分为三类:故事中的角色、涉及情节的某种背景、单一的事件[2]。或者,可以将母题理解为一个传说中的关键情节,不管传说怎样变化,这个关键的情节都不会改变。
以广为流传的盗肾传说为例,割肾就是这个传说中最抓人眼球的关键因素(母题)[5],而以此为中心展开的各种情节各异的传说都可以算作都市传说中的犯罪传说[6]。
吸睛永远是必修 | Giphy
母题和类型,都是是构成传说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可能会触及到现代都市人所关心、担忧、焦虑的话题,迎合他们猎奇的心理,如前面提到的地铁就与现代人的出行息息相关,地铁的事故、地铁乘车安全等问题,都是通勤的上班族担心的问题,那么以此为基础进行丰富和加工,就可以创作一个都市传说了。
这一则传说最简单的版本如下:
小美加班到深夜,在10点49分时搭上了最后一班回家的地铁,上车后她才发现车厢里空无一人。更可怕的是,列车并没有在任何一站停下,而是一直开往了黑暗的深处。
地铁传说可以算作“困扰人的现代交通”这一类型中的一种,关于现代交通工具的传说可以视为布鲁范德“关于汽车的传说”的一种变形。而“深夜空无一人的地铁车厢”可以视为这则传说的母题。尽管它非常简短且粗糙,但是也足以引起人们好奇心:为什么会有空无一人的车厢?以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担心和恐惧:末班车真的会这样吗?
觉得害怕但是又按捺不住的八卦魂!| Giphy
实际上,往往是恐怖传说、怪谈等包含着负面情绪的都市传说确实更能够激起大家关注的兴趣,一方面是人猎奇心理的作祟,另一方面,在都市中奔波的打工人,往往被焦虑与不安的情绪所影响,所以这些听起来令人不怎么愉快的都市传说成为了人们排泄都市情绪的下水道[7]。
第二步:
在地化的处理加工及量身定做
那些听起来情节各异的都市传说可能使用着同一个母题,例如异常地铁或者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以此为中心可以扩展出不同的都市传说。
在丰富主干情节时,增加一下特定地区、人物的细节等,可提高都市传说的真实性。就比如,当你讲述北京375路公交车的灵异传说时,就很可能无法吸引生活在上海的朋友们的注意,反而是上海的龙柱传说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山大诡事》显然只对山东大学的同学更具吸引力。当你创作的传说发生在听众所熟悉的地方时,就会创造出身临其境之感。
当心故事会水土不服 | Giphy
那我们对刚刚创作的那个故事进行进一步加工:
小美加班到深夜,急匆匆地向4号线中关村站赶去,终于在在10点49分时搭上了最后一班开往天宫院的地铁。上车后,她平复了呼吸,才发现车厢里空无一人,不仅是她所在的车厢,左右两边的车厢也没有人。
她试探着走向其他车厢,终于在一节车厢里看到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儿,她的衣着有点复古,像自己妈妈年轻时的打扮。小美坐到了她的对面,感觉安全了一些,女孩儿看了看小美,轻声对她说:“你在下站下车吧。”小美一脸疑惑:“我没到站,为什么要下站下?”女孩儿说:“下站停,你一定得下车,不然你就下不去了。”小美听了这话,背后一阵发凉,不自觉地就移向了门口,海淀黄庄到了,小美下了车,回头看自己的那节车厢,却发现车厢里空无一人……
小美后来听同事说,北京地铁往往会在运行时间结束后,让列车空车往返,把因此前地铁施工惊扰的魂魄送回原地休息,而23点就是子时,也就是魂魄休息的时刻……
如果你创作的都市传说中包含某地的风俗习惯的话,那还可能被朋友用来回答相关民俗问题。
美食传奇 | 截图自网络
所以,当你为了引起大家兴趣讲述都市传说时,要结合倾听对象的关心和焦虑,甚至可以为不同的朋友量身定做不同的都市传说。
这个关于北京地铁4号线的传说,就很可能引起你在北京打工、依赖4号线通勤的朋友的兴趣。如果他是健身达人,你大可以把你的“灵异经历”的发生地点放在健身房。布鲁范德就曾经说过:“我们讲述的传说,是我们这个时代许多希望、恐惧和焦虑心理的反映。[1]”
怕啥来啥 | Giphy
第三步:
成为表演艺术家或者拥有一个朋友
都市传说写到这就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在讲述时使别人相信。加入真实的细节当然会增加可信度。而要使事情更加真实,这事儿得发生在你自己身上,不然就得是和你亲近的人的经历。
“我有一个朋友” | Giphy
所以,用“我听说”开启一段对话的效果就远远不及“以下是我的真实经历”或者“我的爷爷是一个会法术的道士,所以我从小就对不同寻常的事情非常敏感”。
如果你说,去年我加班之后,坐上了晚上10点19分的4号线末班车……那么你的朋友肯定会深信不疑。
当然,你不想当主角也没关系,也有办法让讲述具有真实性。
你可以说,我有一个在地铁工作的朋友,他告诉我:
北京80年代修地铁的时候工程不顺利,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故。有人说这是因为在地铁施工时会挖出一些尸骨,那些魂魄无家可归就出来阻挠。后来还是请了得道的高僧,连做了好多天的法事,请求神灵庇佑施工,并且保证以后每晚23点以后(子时之前),会关闭地铁,然后让列车空驶一个往返,将被惊扰的魂魄安稳地送回原地休息。所以末班空荡荡的地铁不能坐,那就不是给人坐的。上次他下班的时候碰到一个女孩儿,急匆匆地向值班室跑过来,告诉我们她刚刚上了一辆空车……
这样你的这则“幽灵地铁”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即使他们内心并不相信,但对灵异事件的好奇心都会驱使他们对这个传说产生兴趣。
当然要选择相信啦 | Giphy
第四步:上价值!
《请将这个故事转发给你关心的人》《千万不要喝陌生人的饮料!》《危险!提醒你外出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相信你一定看过类似的标题,它们往往来自我们的父母的朋友圈,尽管我们对此不屑一顾,但是这类带有“告诫”意味的话语总是能引起父母的注意。
例如当我们给之前创作的这则传说加一个标题时,就可以是《听完这个故事,我下班再也不敢一个人坐末班地铁》。
所以你可以在创作结尾附有一些小tips或劝诫、说教之类的话语。如此,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你的都市传说还有某种警示功能,让人们在相信它的同时,还想要把它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避免陷入危险的情况之中。这样就能够获得父母辈或是对相关问题忧虑的人的关注。
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Giphy
“众人拾柴火焰高”
当你创作了一个在大城市奔波的年轻人消失在黑夜末班地铁中的传说时,它可能几经变化与丰富,最终成为你父母朋友圈中一篇耸人听闻的公众号文章,然后再被你的父母转发给你,并提醒你:“注意!晚上别太晚回家,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做!”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创作着都市传说,你向朋友讲述的情感故事、灵异经历可能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上述加工成为别人所听到的都市传说。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丰富发达的今天,一则都市传说会不停被转载、讲述,在此过程中被不断加入新的情节,放置在不同的场合中,最终面目全非。
搞创作吗?好多人一起那种 | Giphy
这就是传说所具有的集体性、变异性的特点,传说一经讲述,就会在不断讲述或转发的过程中加入集体的创作,也正是在你我的添油加醋中,它不断发生着变化。当我们前面那则故事传播出去之后,过几年,或许我会在毕业周年聚餐中听到它演变成下面一个版本,是讲述人(我的学妹)从她舍友那里听来的:
小智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有一天晚上他加班到深夜,在去地铁站的路上和远在家乡的母亲通了电话。母亲提醒他说早点儿回家,晚上不安全。小智心想,这么大的城市,灯火通明,又怎么会有事儿呢,但还是加快了脚步,向4号线中关村站赶去,终于在在10点49分时搭上了最后一班开往天宫院的地铁。
上车后,他平复了呼吸,才发现车厢里空无一人,不仅是他所在的车厢,左右两边的车厢也没有人。这时小智又想起刚刚那通电话,决定把自己的实时位置发给女朋友小美,然后就开始刷手机看今天错过的新闻。
在驶过一段隧道的时候,地铁突然激烈地晃动了几下,手机新闻中的图像也随之卡顿了几秒。“嗡嗡”,智能手表震了两下,小智知道,这是提醒他就寝的时间,现在已经是23点了。
坐稳后,小智继续刷新闻,余光隐约感觉对面有人。小智慢慢抬起头,发现坐着一个小孩儿,穿着校服、背着双肩包,一动不动。小孩儿盯着小智说,“你在下站下车吧。”小智一脸疑惑:“我没到站,为什么要下站下?”小孩儿说:“下站停,你一定得下车,不然你就下不去了。”小智听了这话,背后一阵发凉,不自觉地就移向了门口,海淀黄庄到了,他下了车,回头看自己的那节车厢,却发现车厢里空无一人……
小智叫了一辆车,这才回家。家里电视还开着,女朋友小美正在敷面膜,“你可回来了,感觉路上时间比往常久啊。最近这个治安真是不太行,前几天新闻上说失踪的孩子,今天说是找着尸体了。”
小智还在为刚刚在地铁上的经历摸不着头脑。新闻上正好在播女朋友说的这件事,他一看,这个今天发现尸体的失踪的小孩儿,跟他刚刚在地铁中遇到的那一个长得一模一样……
小智后来听同事说,北京地铁往往会在运行时间结束后,让列车空车往返,把因此前地铁施工惊扰的魂魄送回原地休息,而23点就是子时,也就是魂魄休息的时刻。
砖抛完了,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创作的都市传说!
读后小tips:
1. 都市传说并不都是恐怖的,只是这些类型的传说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实际上,我们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讲的“拍花子”的“真实”事件就是非常具有警示意义的都市传说。它可能是脱胎于真实的社会事件,因此听起来更“真实可信”。
2. 谣言与都市传说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难以区分的。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可以从内容等方面加以辨析,但是在日常交流中,要分辨它们是很困难的。以上这个神神叨叨的都市传说就是我们根据一些新闻和传说编的,毫无科学依据,仅供娱乐。
图12 嗯!| Giphy
参考文献
[1] 扬·哈罗德·布鲁范德:《消失的搭车客》,李扬、王珏纯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连书店,2018年。
[2] 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99页。
[3] 甘露:《灵异传说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华中学术》2016年第1期。
[4] 付博:《后现代焦虑表达:中日韩都市传说的虚像与实景》
[5] 施爱东:《盗肾传说、割肾谣言与守阈叙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6] 扬·哈罗德·布鲁范德:《都市传说百科全书》,李扬、张建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连书店,2020年,第852页。
[7] 施爱东:《都市情绪的下水道》,《新世界周刊》,2007年,第5期。
作者:一颗苹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