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红谊 | 聆听地球深部的“脉动”
地震,作为地球内部经常发生的一种运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地震发生时,会伴随着一系列波动,即地震波。
而地震波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穿透整个地球内部的弹性波。
“地震成像的工作原理与医学上的CT(计算机断层扫描)有异曲同工之妙:医生通过X射线探知人体内部的病因病灶,我们地震工作者则通过地震仪接收地震波,从而通过算法反推出地球内部的结构,了解它的脉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李红谊介绍道。
▲李红谊
在以地震学感知地球深部这条研究之路上,李红谊已经前行了20多年。
尽管她总谦虚地将“被选择”作为自己坚守岗位多年、硕果建树颇丰的原因,但从她的人生经历之中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被选择”只是开端,她其实始终依靠的是一颗上进、拼搏的求索之心。
对李红谊而言,就读地震学相关专业的确是命运使然,“我们那个时候接受的教育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因此她只能一边了解这门陌生的学科,一边发现其中乐趣。
在逐渐对专业有所认识之后,从走出学校到湖南省地震局就职,再到赴美读博、赴意开展博士后研究,学习独立开展科研……李红谊的每一步都迈得十分坚定。
尽管这些经历之中暗藏许多“劳其筋骨”的艰辛磨砺,以及“苦其心志”的茫然瞬间,但她始终甘之如饴,“年轻的时候就想挑战自己,勇敢追逐理想,尽管刚开始我觉得这些事情我都不一定能做成,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一定有收获,也就这么一路走过来了”。
在李红谊多年的科研之中,频繁出现青藏高原的“身影”,其中又尤以松潘—甘孜地块为甚。
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北部主要构造单元,南边以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带为界,北边以东昆仑断裂带为界,东边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界与四川盆地相接。
在青藏高原演化和隆升机制的研究中,松潘—甘孜地块也一直是地球科学家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
作为青藏高原向扬子地台的过渡带,在以高原为中心的隆升过程中,此地区由于受到相对坚硬而稳定的四川盆地阻挡,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断裂错动。
据有历史记载以来,松潘—甘孜地区发生6级以上的强震多达近百次;近20余年来,更相继发生了多次7.0级以上的地震,如1997年西藏玛尼7.9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等。其中,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共造成十多万人失去生命,财产损失巨大。
那么,松潘—甘孜地块近20年来强震频发的原因和这一地块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深部构造背景与动力过程,就成为李红谊及其团队重点关注的问题。
于是,在研究中,李红谊带领团队尝试通过波形模板匹配技术和机器学习进行微震识别,完善地震目录,提取重复地震,获取断层不同深度的滑移速率,分析重复地震的波形和到时获取断层介质性质的变化特征,从而为深入探讨松潘—甘孜块体边界断层的大震孕震环境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这将会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结果。”李红谊说道。
但对于未来的计划和目标,她始终特别低调,只会牢牢铭记当初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聘信息时的内心所感,“想要尽可能探清地球内部的模样,这样才能摸准地球的‘脾气’,总结灾害的发生规律”。
而为了这份初心,她愿意披荆斩棘,不舍昼夜。
责编:关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