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他们来说,今年最高兴的事是回家过年|镜相

2023-02-04 18: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为镜相栏目 X 浙江大学“深度报道与非虚构写作”课程供稿入选作品。如需转载,请至“湃客工坊”微信后台联系。

采写 | 叶子

指导老师 | 李东晓

编辑 | 吴筱慧

编者按:

在重启的时间节点和全面复苏的生活秩序中,全新的一年幡然铺展于我们眼前。崭新的岁月里,我们将与无数全新的惊奇相遇,也期待能与那些怀恋已久的往日烟火重逢。镜相栏目此前发起「疫中重逢」主题征稿,试图记录这个春节里的日常观察、沿途见闻或人物故事,在新的开端之下,讲述这个不普通的新年。

下文是本专题下的第八篇作品,冬天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的季节,民间亦有“老人难过冬”的说法。今年春节前夕,因新冠感染住院的老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出院回家,与亲人一起过年。

2022年底的冬天,对于老人来说犹如一次大考,不少有老人的家庭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刻,有老人顺利挺过了第一波感染,也有老人不那么顺利,经历了肺部感染或基础病的恶化,不得不入院治疗。2023年春节前夕,我们接触到东阳、温州的几个入院治疗的老人,他们大多病情得到了控制,临近春节,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出院回家,与亲人们一起过个团圆年。

腊月廿一,82岁的老人谢兰心康复出院,子辈、孙辈悉心照顾着精气神越来越好的长辈,带她一起辞旧迎新。大年三十,77岁的老人彭军熬过19天的漫长病痛,和一直守在床边的大女儿一起回家过年。老人姚丽在病房中度过除夕夜,但病情已经好转。

老人的健康大考

20岁的张鹿坐在外婆谢兰心的病床前。82岁的外婆头发花白,脸上已有许多褶皱与老年斑,看向张鹿的眼睛却还有着“孩子似的好奇与单纯”。

谢兰心是在1月3日因肺部感染住进医院的,此前,她已被诊断出中度的阿尔兹海默症。

张鹿笑嘻嘻地晃了晃手中叉着的一块哈密瓜,吃了一口,逗着外婆:“好甜好甜好甜!外婆,你要不要来一口?”

外婆看着她,点点头,张嘴吃了张鹿喂的一块哈密瓜。“是不是很甜!超级甜吧?”张鹿看着老人咀嚼,继续“像哄小孩子一样”地跟她互动。外婆也是点点头。

这天的“战绩”比前几日好,谢兰心吃进了一块火龙果、两块哈密瓜、半根香蕉,“哈密瓜是甜的,所以愿意再吃一块”。

谢兰心感染新冠后,最先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反常的低食欲,最严重时一天只能喂进去一个早餐的鸡蛋,一家人最初以为这一异常是“衰老的某种迹象”,但谢兰心在村镇的卫生院打了两天葡萄糖注射液后不见好,也是在这时,女儿一家忽然由老人过低的血氧饱和度联想到了“新冠”。一家人决定带老人到市中医院接受更系统的检查和治疗,医院CT结果显示,肺部感染较严重,需要住院。住院前7天,谢兰心也还是基本吃不进固体的食物。

张鹿在喂谢兰心吃水果 图源张鹿

谢兰心所在的这一层是医院的老人康复科,穿过走廊,两侧病房里传来声声苍老的呻吟。冬天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的季节,民间有“老人难过冬”的说法,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叠加下,老年人的健康面临更大的挑战。谢兰心入院那天,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1月健康风险提示:浙江省已进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高峰,预计1月疫情将进入高峰平台期。兔年春节将近,面对疫情高峰,老人们遭遇“年关”。

病房内传来的呻吟声让张鹿心痛。一方面,她有些感激外婆还没到病重的程度;但另一方面,相比同病房的其他两位老人,外婆整体是一个消极的状态——“要不要吃这个”“要不要去上厕所”等所有“要不要”的提问,基本都是否定的回应,听到她轻轻的“哎哟”或叹息时,问她哪里不舒服,或许是因为没有力气,老人不回应身边的亲人。

住院区的标语 图源张鹿

病痛中“攥紧”的安全感

谢兰心的女儿一家是在1月8日晚上从杭州回到东阳的,那天下午,张鹿刚在线上考完最后一门期末考试。这次回东阳,既是担心老人家的健康,也是想换谢兰心大儿子的班。此前,照顾老人的主力是谢兰心的大儿子、儿媳妇。

病房里有许多护理的讲究,比如怎么越过卡口将输液袋从床的一侧滑动到另一侧、怎么在输液不滴落时调整线的位置等等,这些都是张鹿在遇到困难时从隔壁床护工处学来的。这让张鹿觉得自家人换班时,照顾的效率和水准可能难以保证。

谢兰心女儿一家回来的第一晚,女儿留在医院陪夜;第二天早上,因为老人不吃东西,张鹿买来豆浆、果汁等各种各样味道的流体。“这个‘骗’她喝一点,那个‘骗’她喝一点,多少喝了一点进去。”

张鹿注意到了外婆手里的又一团餐巾纸。“藏了jia(什)xi(么)嘞,hei(噶)宝贝?”

张鹿逗着外婆,把她紧紧攥在手里的餐巾纸拿出来,把自己的手放了进去,浅浅地搭着。指尖的温度和踏实感让她回忆起了小时候,当时的她就这样抓住外婆的一根手指头在小区里蹦蹦跳跳。因病住院这几天,谢兰心总是攥着各种东西。睡的时候握着,发呆的时候把着,因为输液不允许手握病床护栏的时候,她还是把餐巾纸、被角等一切能攥的东西紧紧攥着。在走路时,即使谢兰心的整个身体已经被身旁的亲人稳稳地支撑住,即使亲人的手可以随时搭到,即使她的“抓住”已经没有支撑身体的实质作用,她会去抓小小的纽扣状的门把手,或其它任何可以抓住的实物。

“Cling to”——张鹿想到了这个词组。高中的时候,她第一次在“百词斩”(针对英语学习开发的一款“图背单词”软件)里背到它。“那张配图印象很深,吊在悬崖上的身体和紧紧攥住的手。”她拍了一组医院的照片并发了条朋友圈,在外婆攥着护栏的照片上配文:“想用‘攥紧’攥紧的安全感。”

躺在病床上攥紧护栏的谢兰心 图源张鹿

张鹿能明显地感觉到,“外婆很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把握住自己的这颗心,但她其实做不到”。病痛让谢兰心使不上力,她在没有外界的助力时站不起来,也几乎不能自己移动。在她翻身或被扶着坐起来时,她会“哎唷”“哎唷”地叫,更多的时候,是不停地叹气。张鹿说:“老人家她会有非常失望或者厌世的情绪,再加上因为有了这个病以后整体是力气完全接不上来的那种感觉,所以呢,比如在声音的表现上,她会一直地叹息或者说哀叹。”

谢兰心已睡着了,张鹿走到病房窗前。最近几天是东阳难得的大晴天,没有雾,傍晚的夕阳很美。让张鹿长舒一口气的是,住院近一周后,外婆的身体在逐渐好转。

远处是一片工地,医院已在建造新一栋住院楼。再往前是连绵的小山丘,直至视野的尽头。在视野之外,从这家医院出发,沿着诸永高速蜿蜒向南就是温州。174公里外,温州下着小雨,天色阴沉。77岁的彭军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大女儿阿敏坐在床边。

彭军和谢兰心在同一天入院,1月9日这一天,是他住院的第七天。老人刚开始发烧时,阿敏带着父亲往返于医院和家中,但输液一周后,彭军依然高烧不退,阿敏担心父亲的病情继续加重,在各家医院询问空床位的信息,终于在1月3日将父亲送进医院住院治疗,自己也从此“扎”在医院里,没日没夜地照顾彭军。

病房的生活是单调的,阿敏照顾老人吃饭,吃药,吃饭,吃药,晚上只是“眯一下”,彭军一叫就起来,最多能连续睡两个小时。阿敏的弟弟或妈妈偶尔会来换班,她就可以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之前,阿敏一直经营着一家店铺,成日都在店里,父亲住院以来,她“顾不了这么多了”,留下外甥看店后,就一门心思地扑在父亲的身体上,店里有没有生意、有什么事情,都先搁在一旁。

单调、辛苦,这些都不会压垮阿敏。但病床上的彭军从早到晚不停地喊着“难受”,阿敏听得很揪心,“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很无能为力”。

一天、两天……病房里的时间被拉得无限长。“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好起来?”病床上的彭军一直经受着病痛,阿敏也在煎熬中度过一天又一天。这段时间,阿敏时常听到老人因新冠感染病重、离世的消息,在为这些老人惋惜的同时,她为病床上的父亲心焦。

在1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通过分析显示,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死亡病例中65岁及以上约占90.1%。在彭军所在医院的病房里,阿敏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她说:“像我们这些中年人嘛,感染了个把星期也就好了,很多老人是恢复得很慢,这次疫情对老人真的是打击很大。”

同样经受煎熬的还有姚丽一家。姚丽也在1月初入院,正好与彭军在温州的同一所医院治疗,在她的病房里,另外两位老人也因新冠感染住院,病房里,常是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呻吟与叹息。姚丽刚住院时,她的女儿张菁向单位请假,全天陪在身边,偶尔需要外出时便让姚丽的外孙女李刀陪床。请到护工后,张菁还是每天都会在下班后来病房,照顾虚弱的母亲。临近春节,姚丽能够早日康复出院,是张菁最大的心愿。

夜晚的病房窗外 图源李刀

久盼的团圆

1月15日,腊月廿四,温州小年,这天是阿敏父亲住院的第十三天,老人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阿敏动了转院的念头。

春节的气息越来越浓,街边偶尔有挂满红灯笼、红对联、“福”字的推车经过,顾客和铺主来回讲着价。阿敏心里惦记着新年,担心“万一阿爸过年还出不了院怎么办”。她听说打一针营养液可以让父亲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能先回趟家,但医生坚决不支持。阿敏和弟弟为父亲回家的事商量了好几次,还是拿不定主意。在陪护十几天后,原本体重140多斤的她,瘦到了120斤。

“还好,廿七、廿八那几天看他好起来了,医生也说过两天就可以出院。看他一天天好起来一切辛苦就都是值得的。”

廿八晚上,谢兰心女儿一家再度从杭州出发,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和年货回东阳过年。谢兰心在1月12日出院,回家一个星期以来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99左右,精神状态也不错。“比住院那几天好很多,能明显感觉到她对我们是一个很亲切的态度。”老人靠在沙发上,泡着脚,看着蹲在面前的女婿,笑眼弯弯。谢兰心出院回家,在外的儿孙们也回到东阳,家里热闹起来。

谢兰心和她的女婿 图源张鹿

张鹿对外婆谢兰心有着极深的感情。谢兰心在女儿怀孕2个月时,便从东阳的老家来到杭州,照顾女儿,守护外孙女的出生。在女儿忙碌时,她又陪着小外孙女吃饭、睡觉、逛小区。一晃19年过去,张鹿考上了大学。“她像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有些落叶归根的感觉,就回去了。”谢兰心女儿一家刚回到东阳的那天晚上,张鹿陪着外婆睡觉。由于担心外婆晚上需要照顾,她不敢像平时一样睡得太深,梦里突然梦到了外婆,想着是不是外婆有什么事情,她醒来了,谢兰心正好坐着。她问外婆是不是想上厕所,老人点点头,孙女就给她穿好衣服,扶着她出去了,“像是一种心灵感应”。小时候,张鹿半夜想上厕所时都会先叫一声“外婆”,等到一声“嗯”“去吧”的应允时,她才会起身下床。读大学后,祖孙二人见面的机会很少,张鹿坚持每天给谢兰心打一通视频电话。看着此时就在身边的老人,她“很感激还能有机会照顾守护我成长的亲人”。

廿九,阳光暖融融的,张鹿扛着外婆的一床被子去屋外晒。在家门口,张鹿的爸爸已贴上了“福”字和对联,喜庆鲜艳,屋内茶几上的果盘里放着十来个桂圆,寓意“团团圆圆”。带老人辞旧迎新的第一步,是给老人洗头洗澡。老人嫌麻烦,不愿意洗澡,张鹿和谢兰心的女儿也只能给她“拖”进了卫生间。

老人在吃年糕 图源张鹿

以往,三代人的除夕团圆饭,在谢兰心三个儿子的家里轮流办。今年,老人顺利出院,谢兰心的几个儿女决定以老人为中心,在她的房子里吃团圆饭。东阳初一有祭祖的民俗,见谢兰心身体好转,一大家子人计划如旧带上老人。

张鹿坐到谢兰心身边:“外婆,明天大年三十儿啦!”

“啊——?大年三十啦?谁告诉你的呀——?”谢兰心懒洋洋地躺着,拖着尾音回应孙女,听不出是在提问还是反问。张鹿咯咯地笑开了花。廿九这一天,一家人为老人洗头、洗澡、修剪指甲。“她自己可能已经没有什么小脑瓜子(脑袋)了,没有‘年’的概念。”

阿敏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再过一晚,住院十九天的彭军就可以顺利出院,正好赶在除夕这天。

在医院的17楼,姚丽正在输液。1月14日,她的病情得到控制,顺利出院,但在1月17日,姚丽因心力衰竭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这次住院,由于临近春节几乎请不到护工,女儿张菁和外孙女李刀轮班陪伴在姚丽身边。张菁与李刀约定,除夕团圆饭两人也先后回家吃,李刀去医院陪床时,张菁回家吃年夜饭,张菁回医院照顾老人时,李刀回家吃饭。这次春节,姚丽不能回家过年,但在输液三天后,她的身体已经逐渐好转。

大年三十中午,阿敏带着父亲回到了家。熟悉的一切让她安心。老人躺下后,她久违地放慢节奏,洗头,洗澡,换了身衣服。由于疫情严重,加上老人的身体还有些虚弱,阿敏一家决定今年不去饭店吃年夜饭,自家人下厨做饭。

温州的年夜饭有“高脚红碗冷盘十道”的特色——用高脚红碗装上瓯柑、鱼饼等,每道菜上放几片“红菜”(温州方言中的红萝卜),寓意着讨个好彩头,十个鲜艳的高脚碗上桌,象征着新一年十全十美、红红火火。阿爸在过年前顺利出院,这是阿敏觉得今年过年最高兴的一件事。“在饭店或者在家里,吃什么东西也是无所谓,只要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就很开心了。”阿敏笑了起来。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图片由作者提供)

欢迎继续关注「疫中重逢」专题:

海报设计:祝碧晨

投稿邮箱:reflections@thepaper.cn

(投稿请附上姓名和联系方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