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痛惜!巨星陨落!“一门三院士”天上重聚

2023-02-02 18: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3年1月3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肠外瘘治疗鼻祖、临床营养支持奠基人黎介寿,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30日18时59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至此,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黎鳌、黎介寿、黎磊石“黎氏三兄弟”穿越时空相聚。

南京中山东路,东部战区总医院一幢褐红色四层楼古朴端庄,楼顶两边竖立着两块醒目的牌子——全军普外研究所和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曾经,西边普外研究所所长是哥哥黎介寿院士,东边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是弟弟黎磊石院士。两位院士还有一个“院士哥哥”——黎鳌,“一门三院士”缔造了一代传奇。

黎家院士三兄弟

黎鳌:中国烧伤医学泰斗

“黎氏三兄弟”出生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成长在日益强大的新中国,他们各自在医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37年,黎氏兄弟的父亲因心脏病辞世。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断绝,母亲只好带着正在读小学的老二黎介寿、老三黎磊石去长沙投奔他们当中学教员的伯父。可伯父有6个孩子,尽全力只能解决母子三人的吃饭问题。好在黎氏两兄弟学习十分刻苦,最终考上了优秀学生可以免费的长郡中学。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读完高中的黎介寿、黎磊石不忍心再拖累伯父与母亲,按照自己的志趣,分别考取了不收学费还管饭的机械化学校和东方语言学校。然而,两所学校均在千里之外的重庆,上百元路费从何而来?无奈,兄弟俩只好写信向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在江西中正医学院当助教的哥哥黎鳌求助。

黎介寿、黎磊石接到哥哥的来信,便一起到了江西。黎鳌多方奔走,让他们当上了一家医院的检验练习生。白天,他们在医院里干一些洗瓶子之类的杂活,挣钱糊口;晚上,黎鳌则在昏黄的油灯下,指导他们复习功课。一年之后,介寿、磊石终于不负哥哥的苦心,双双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了中正医学院的大门。

在以后的岁月里,三兄弟靠着这非同寻常的亲情,将一个个风雨如晦的日子踩在了脚下。老大黎鳌194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我国烧伤病人陡增,当时医学水平,大量烧伤病例无法及时有效医治,于是黎鳌提交了一份烧伤防治研究的请战书。后来成为我国烧伤医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挽救了无数生命。他创建全军第一个烧伤中心和第一个烧伤研究所。1994年,他被授予国际烧伤研究最高奖“伊文斯奖”,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遗憾的是,他于1999年不幸去世。

黎介寿:90多岁依旧上门诊

2019年4月24日,90后的中国女孩小王终于踏踏实实地睡了一觉。在经历了斯里兰卡爆炸受伤后,她被送到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病房,当时为她查房的是95岁的黎介寿院士。黎老一走进病房,小王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是个女孩子嘛?”“还好吗?当时晕倒了吗?”黎院士很仔细地询问受伤情况并小心翼翼地对小王进行腹检。“有什么不舒服跟医生说,在床上少动,对损伤的内部情况不了解,怕弹片没有固定好,活动的话增加更多的损伤,坐起来可以,如果感觉痛不要太勉强。”黎院士细心叮嘱,然后迅速走出病房和医生们讨论起病情。随后,黎院士又和身边的助手反复确认了治疗的进展和下一步手术方案。

黎介寿院士给小患者问诊

黎介寿曾说,“你把病人放在什么位置上,就决定你能为患者做多少事。”从医70年,他所有的幸福,所有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就是为病人服务。这位老人90岁的时候,作息时间是这样:星期一早晨院士门诊,星期二上午要在37病区的重症监护病房看重病人,星期三在另外一个8病区,也是重病人,星期四早上在我们大病区查一个上午,星期五上下午都是业务学习。

黎介寿院士给年轻医生上课

2022年2月份,黎介寿院士还主动要求为医院年轻医生们再上一课,提醒大家重视战创伤救治,他自己备课、制作课件,结合自己参加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伤员救治经验深入浅出进行讲解,原本计划45分钟的课他讲了整整100分钟,他对战场救治的最新思考和研究深深吸引着台下的专家教授和年轻医学生们。

黎介寿院士

黎介寿从抗战时期开始投入医学研究,在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强国梦。他在肠道疾病治疗上创下过很多国内第一、亚洲第一,成为我国普通外科领域的一代大师。一个医生的眼界有多宽,他的舞台就有多大。为攀登医学高峰,黎介寿却从外科走进内科,称为加速康复外科和损伤控制性外科等技术与理念的倡导者。

黎介寿曾说:“所以在学医过程中我就在想,国外有的,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做出来,使我们国家的病人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黎磊石:做医生就要爱病人

与哥哥温厚儒雅不同,弟弟黎磊石秉性刚烈,从小就爱打抱不平。黎磊石1926年10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工作,1963年4月入伍,1981年4月入党,南京总医院副院长。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肾脏病学家,主任医师、教授,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创始人之一。俗话说“人过中年不学艺”,然而从事了20多年热带病和血吸虫病研究、并已拥有权威地位的黎磊石,却在52岁时决定转向肾脏病临床研究。这在当时实在难以理解。黎磊石一语道出心声:“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血吸虫病治疗在我国已经逐渐成熟,但肾脏病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我要做病人最需要的医生!”

黎磊石院士

在今天,治疗肾脏病的人都知道一种叫雷公藤的名药,但有多少非医学界人士知道黎磊石在雷公藤的发明中所作出的贡献?在一次查房中,黎磊石发现一名用雷公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病人,治疗前存在的合并严重蛋白尿症突然消失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激发了他的创新灵感。随后黎磊石即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证实了雷公藤是一种具有独特免疫抑制功效的药物,对肾病治疗有显著帮助。

但雷公藤也有剧毒,黎磊石不避危险,每天亲口尝毒,有一次他差点晕厥过去。最终,他掌握了雷公藤对治疗肾脏病既有效又安全的剂量。

为了拯救更多肾脏病患者,内科医生黎磊石还顶着压力和非议涉足肾移植领域研究并获得成功,从最初的每年移植十几例发展到突破1000例,黎磊石用20年时间奇迹般地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40年的发展历程。2010年3月16日7时58分,黎磊石与世长辞,享年84岁。从医50年来,黎磊石院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传奇,把医德修行作为终生课题,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终生追求,以大爱仁心,为万千患者送去健康和笑容。黎院士说:“在一个具有道德感的医生面前,歌星和纤夫,总理和士兵,没什么不同。”做医生就要爱病人,是黎磊石院士生前恪守的从医信条。

原标题:《痛惜!巨星陨落!“一门三院士”天上重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