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评教师辞职信刷屏:理解不是终点,需树立明确基本的规范

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
2018-06-06 14:53
教育家 >
字号

近日,河南省驻马店西平县小学老师的一封“辞职信”火了。写信的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老师在信中说,“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家长早上声称要我去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县教体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胜任四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请辞去。”

目前该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师与家长充分沟通。王老师未再提起请假条中流露出的辞职想法,也未向组织提交。目前,老师在正常上班工作,学生照常上课学习,家长也表示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件事情上,同情老师者不少,但撇开悲情视角,此事至少展现了各方行为失范的一面,教师、家长双方行为乃至教育部门的处理都显得随意了些。老师在微信群里公布成绩,家长就威胁举报,老师于是愤而辞职,最后教育部门出面协调。但此事件中的双方行为究竟是否妥当,也无明确说法。

一件小事,之所以吸引巨量的公共关注,可能是因为教育话题与人们切身相关,同时近年来出现的各式千奇百怪的类似新闻,养成了人们习惯性讨论的舆论姿态。其实类似新闻早已不鲜见,或是强势老师,或是霸道家长,或是奇葩校规。在这则新闻里,公众可能同情的是离职的老师,在上则新闻里,又心酸于唯唯诺诺的家长,在下则新闻里,又为“教室装天眼系统”的创意惊叹不已。

或许每个家长或老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如今的家校关系,堪称社会关系异常难解的一环,处理起来格外棘手。这种关系,不同于服务市场的契约关系,又不同于传统的师徒关系,常在尊师传统、个体权利、资源紧缺、行政规章等等现实状态和利益诉求的夹缝里伸展着。在这种重重压力之下,很容易导致关系的异化。

因此,教育格外需要树立明确、基本的规范,而不是只能诉诸于尊师重教、尊重个性等模糊不清的道德说教和价值表述。就以新闻源为例,双方相互理解,知道对方不易,远不是事件的终点。但在此基础上更该厘清,今后的成绩,究竟怎么公布才合理?家长的举报,在什么情形下是应当受理的?接受举报的部门,该怎样作出公正的裁判?每一个细节,其实都该从制度层面固定下来。其实,若无具体可行的制度,所谓师道尊严云云听上去美好的概念,就没有可以凭借的根基,在现实利益冲突面前,轻飘飘地就被摧毁了。

不可否认的是,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国家。这个传统是好的,但很显然,在现代教育格局下,不能凡事以道德感化来解决一切。缺乏细化到具体行为、灌注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行为规范,恐怕教育难以担当起培养现代人的任务。

(原题为《教师辞职信刷屏:教育需要基本的行为规范》)

    责任编辑:沈关哲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