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风云二号系列完美收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06-06 09:37
科学湃 >
字号

央视新闻客户端6月6日消息,在我国的气象卫星家族中,共有两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就是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这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是风云二号系列的最后一颗卫星,这也标志着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正式完成组网。那么风云二号H星作为收官之星,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呢?为此,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了风云二号工程总师孙家栋院士。作为该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从1997年风云气象卫星首颗星发射起便负责该项目。

本文图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

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 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风云二号原来有九颗计划,就等于说这个风云二号最后一颗星还没到发射的时候,风云四号就上去了。那风云二号这一颗星(H星),我们在用的过程中,就可以超额考虑原来的规划需要。不仅仅解决亚太地区的问题,一带一路问题,为全世界人民服务。

正是为了实现更高效、服务更广的目标,此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对入轨后的定点位置向西部进行了调整,由原计划的东经86.5度调整到了东经79度,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洋和大多数非洲国家,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来自中国的气象服务。

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 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这样的话在全世界组织空间,各国卫星的分布情况就比较更趋于合理。卫星比较疏的地方,比如中亚地区,它就可以多少集中一些。从全球角度来讲,也是我们国家应当能做到的事情。

风云二号:服务国民经济三十年

从1986年启动研制,到H星发射收官,风云二号系列气象卫星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作为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这三十年里,从提供简单的气象预报,到回传及时有效的防灾减灾信息,风云二号为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气象卫星最基础的应用就是对于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观测和预报。30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以及“多星在轨、统筹运行”的轨道布局,风云二号如今已经可以实现最高每六分钟一次的加密观测,对台风的登陆位置和路径都可以进行准确的预报。

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 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没有卫星的时候,几乎台风都快上岸了才能报出来。那有了气象卫星以后,起码三天五天以前,甚至有的还能更早一点,就把动向报出来。这样对这个防止台风对地面经济损失都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而随着地面气象系统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风云二号也开始承担更多的角色。通过在相对静止的轨道进行长期高点观测,可以达到凝视地球的效果。进而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 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这就是你作为应用角度,你要不断地开发,不断地增强认识。所以现在我们提倡呢,就是天基下来的所有的气象信息怎么结合的地面的应用,逐步地往其他领域扩大。

未来应用卫星:多方面多系统融合

孙家栋院士不仅参与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研制,同时还负责了我国多项通信卫星以及北斗导航卫星等应用卫星的研制。在他眼中,未来将是一个天基系统主导的时代,也就是以太空中的卫星等航天器为基础,为人类提供通信、导航等服务的时代。那么,这些应用卫星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孙家栋介绍,卫星的应用可以分为三大类,包括数据传输、信息获取和信息定位。此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就属于信息获取中的一种。相应的,针对地面资源的资源卫星和海洋系统的海洋卫星也都属于信息获取的类别。而在未来,这些同一应用类型的卫星会逐渐的向综合角度发展。

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 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将来天上卫星发展的过程中,我相信也要不断地在起变化,他将来一定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天上也不断要有各种调整各种组合,地面也有各种融合来发展。

此外,孙家栋还表示,应用卫星的技术提升和应用价值是由需求驱动的。只有当地面的使用者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认识,才会让卫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在未来,不仅是各类卫星的融合发展,还会是卫星系统与地面系统的综合应用。

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 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因为地面信息、天基信息,将来一定要综合结合起来以后,再产生新的效果。无人驾驶汽车也好,这个小型飞机也好,你完全靠地面信息来控制,它的有时候是不方便,但在结合的天基卫星控制起来以后,效果更好。所以今后信息发展肯定是天基跟地基信息越来越综合应用。

(原题为《独家专访“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风云二号系列完美收官》)

    责任编辑:伍智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