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把握中度CD“黄金治疗机会窗”?1例典型案例带你看

2023-02-02 12: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典型病例揭秘生物制剂如何在中度CD“黄金治疗机会窗”阶段进行有效干预。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可累及从口腔至肛门的各段消化道,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住院率、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如果在CD早期开始药物治疗,则可使患者的治疗获益最大化。

2011年,巴黎国际专家座谈会初步确定了早期CD的定义,并提出“机会性治疗窗”的概念,即CD患者确诊到出现并发症如狭窄、穿透前的一段时间[2,3]。在我国CD患者中,46.4%活动期CD患者属于中度CD[4],这部分患者处于“黄金治疗机会窗”,尽早有效干预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可以说中度CD患者是我国CD患者的主要群体,也是进行早期干预的重点人群。

近年来,随着对CD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炎症细胞因子或介质在C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发现,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系列用于CD治疗的生物制剂[1]。生物制剂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使患者获得内镜检查、影像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好转[1]。《2021美国胃肠病协会(AGA)临床实践指南》[5]指出:为达成CD治疗目标,最新临床指南均推荐尽早启用生物制剂。例如,对于中度至重度CD成人门诊患者,建议早期使用生物制剂联合或不联合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而不是延迟至5-氨基水杨酸和/或皮质类固醇治疗失败后才使用。

那么,在临床上如何使用生物制剂进行中度CD患者的早期干预呢?我们可以从株洲市中心医院何容医师的病例中窥得一二。

作者简介

何容

株洲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2017年7月-2014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

2014年7月-2009年9月,长沙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

典型病例

患者男,30岁,已婚,汉族。因“腹痛半年,加重2天”入院。

■现病史

患者半年前出现无规律反复左下腹疼痛,多为阵发性隐痛,间有阵发性加剧,与饮食及排便无相关性,期间外院完善胃镜检查未见异常,遂自行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服药后当时伴有低热(体温未监测),且腹痛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病情反复;2天前患者自觉下腹痛明显加剧,伴有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患者症状明显加重,来我院急诊,急诊完善全腹部增强CT后以“腹痛查因”于2021年7月7日第一次入住我科。自起病以来,患者食欲欠佳,平时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不明显。

■既往史

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无重大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急诊检查

2021年7月7日全腹部增强CT:小肠多处肠壁节段性增厚:考虑炎性肠病,小肠克罗恩病可能,腹腔多发来淋巴结增大,盆腔少量积液(图1)。

图1 全腹部增强CT图

■体格检查

体温 36.1°C,脉搏 83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122/84mmHg,BMI 19.3kg/m2。

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消瘦,心肺(-),腹平软,呈舟状腹,左下腹及中腹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无腹肌紧张,末触及腹部包块,腹部移动性油音阴性,肠鸣音5次/分,音调不高,肛门指检触及内痔,未见明显肛瘘。

■辅助检查

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均正常。

血常规:白细胞(WBC) 17.46*109/L、血红蛋白(HBG) 110g/L、血小板(PLT) 669*109/L,C反应蛋白(CRP) 71.6mg/L、红细胞沉降率(ESR) 37mm/h。

大便常规:大便隐血弱阳性。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阴性,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

■入院后初步诊断

小肠不完全性梗阻(克罗恩病?CMUSE?淋巴瘤?)

■初步治疗方案

胃肠减压、润肠通便、调节肠道菌群等对症支持治疗。

■进一步检查

血常规:2021年7月7日-17日,使用“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10天后,复查血常规为WBC 4.26*109/L、HBG 115g/L、PLT 432*109/L,CRP 2.8mg/L、ESR 15mm/h。

小肠CTE检查:患者症状缓解后2021-7-16复查小肠CTE:小肠多处肠壁节段性增厚大致同前,考虑小肠克罗恩病并小肠不全性梗阻,盆腔少量积液基本吸收(图2)。

图2 复查小肠CTE

肠镜检查:2021-7-10肠镜检查(图3)。

图3 2021-7-10肠镜检查

小肠镜检查:2021-7-19插管全麻下行小肠镜检查(图4)。

图4 小肠镜检查

病理检查:慢性炎症改变,伴有溃疡,隐窝炎形成(图5)。

图5 病理检查

■最终诊断

克罗恩病(初发,A2L1B2,中度活动);CDAI评分:241。

■CDST评分:18.44(图6)。

图6 CDST评分

■治疗与随访

2021.7.21维得利珠单抗第一针治疗,腹痛减轻,大便次数较前减少1次/天。用药10天后,大便无明显粘液,无明显腹痛,病情好转,出院。

2021.8.11维得利珠单抗第二针治疗,无腹痛,未诉特殊不适。

2021.9.11维得利珠单抗第三次治疗,未诉特殊不适,体重增加,贫血改善,白蛋白改善。

2022.11.12维得利珠单抗第四次治疗,未诉特殊不适,体重增加,贫血改善,白蛋白改善。

2022.1.11、2022.3.8、2022.5.21分别进行维得利珠单抗第五、六、七次治疗,均未诉特殊不适

2022.7.19维得利珠单抗单抗第八次治疗,未诉特殊不适,全面评估复查,明显改善。

图7 各阶段化验检查对比

图8 复查肠镜结果

图9 2022年5月13日复查小肠CTE

图10 2022年7月13日复查腹部CT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腹痛、腹泻严重,年龄仅为30岁,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小肠病变逐渐加重,可见多发溃疡,中度CD诊断明确。同时,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偏低,存在预后不良多种风险因素,而风险因素的数量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对于中度CD患者,尽早选择生物制剂可快速达到黏膜愈合,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6]。本患者经生物制剂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病情持续改善,SES-CD降至0分,实现内镜缓解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维持缓解。

专家点评

周红兵医生

C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病变[7],可依据内镜表现、并发症和炎症水平来判断CD严重程度。国际炎症性肠病研究组织(IOIBD)指出,中度CD患者是指从临床前仅有免疫反应和组织学病变不能诊断的阶段,包括内镜结果显示无深大溃疡、肠道损伤方面无活动性复杂瘘管、C反应蛋白(CRP)无显著升高(CRP:10-40mg/L,炎症程度较轻)的人群。

除此之外,临床上可以通过评分工具对CD的疾病程度进行更为精准的分级,一般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把Harvey-Bradshaw简化CDAI≥8分或Best CDAI≥220分定义为中重度CD[8]。本病例CDAI评分为241,故属于中度CD。但需要注意的是,CDAI主要反映某个时间段CD的疾病活动程度,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因此,IOIBD提出IBD总体疾病严重指数(overall disease severity index),其评估结果与疾病远期预后密切相关[9]。既往研究发现,这部分人群处于“黄金治疗机会窗”,尽早有效干预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3,10-12]。若将有效治疗保留到中重度时期,可能会失去成功治疗以实现缓解的更好时机。

那究竟如何把握机会呢?初始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其不仅作用于当下还可能会影响未来治疗方案成功的可能性。近期一项纳入25项RCT研究共6168例CD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制剂对短病程(≤18个月)的CD患者诱导缓解率显著高于长病程者,提示早期生物制剂治疗CD的疗效可能更好[13]。本病例患者属于中度CD,且病程只有半年,非常适合早期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那么,生物制剂有多种类型,我们如何进行选择呢?

《2018美国胃肠病学会(ACG )临床指南:成人CD管理》[14]指出,对于中-重度活动性且存在客观活动性证据的CD患者,抗整合素单抗(维得利珠单抗)无论是否与免疫抑制剂联用,均比安慰剂有效,可用于CD患者的诱导缓解。2019 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CD治疗指南:医学治疗》[15]提到,对于维得利珠单抗治疗获得缓解的中-重度CD患者,建议使用维得利珠单抗维持缓解。

VICTORY研究显示,相比于重度CD患者,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中度CD患者,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率更高[16]。VERSIFY研究[17]也表明,维得利珠单抗可以诱导CD患者达到影像学缓解(全壁愈合),第26周时,21.9%患者达到磁共振成像缓解,治疗第52周时升高至38.1%。在未经抗-TNF治疗患者中,这一比例则更高。而且,相比于重度CD患者,中度CD患者经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更容易达到内镜缓解(SES-CD≤4)。

一项美国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比较了不同生物制剂一线治疗CD的持续性。结果显示,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持续率最高,且中位治疗持续时间最长[18],可见,使用维得利珠单抗相比其他生物制剂具有更好的治疗持久性。一项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模拟模型研究旨在比较CD治疗中维得利珠单抗不同顺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维得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是CD治疗中的最佳策略[19]。

基于上述指南和多个循证证据,我们不难发现:维得利珠单抗可作为中度CD患者的优选治疗药物。不过为了保证疗效,治疗团队还是在治疗前通过V-CDST评分工具进行了评估。

V-CDST评分工具由美国VICTORY研究联盟的研究者开发,通过5项疗效的预测因素将CD患者分层为维得利珠单抗高应答概率、中应答概率和低应答概率3类人群[20],有助于提前识别和发现维得利珠单抗的优势患者人群。

此前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度CD患者CDST评分更高,维得利珠单抗治疗26周临床应答率更高,且黏膜愈合率更高,预后更好[20-22]。本病例CDST评分18.4,属于中应答,提示从维得利珠单抗治疗获益的可能性非常大。

事实证明,经过维得利珠单抗治疗,获益确实非常明显,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并在维持治疗过程中持续获益,至第七次治疗时,肠镜检查,SES-CD已降至0分。

总之,对处于“黄金治疗机会窗”的CD患者可不经传统治疗,而直接应用生物制剂进行早期治疗[23],维得利珠单抗作为新型生物制剂,有助于帮助CD患者,尤其是中度CD患者及早实现临床症状缓解、黏膜愈合乃至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持久改善。

专家简介

周红兵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导

株洲市消化内科学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医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湖南省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湖南省IBD协作组副组长,德国、意大利访问学者

发表核心论文30多篇 SCI论文4篇

参与国自然基金科研课题1项

主持省自然基金科研课题1项,参与省自然基金科研课题2项

参考文献

[1]郑晗晗,等.医学新知,2021,31(06):447-454.

[2]李世荣.胃肠病学,2015,20(06):321-323.

[3]Colombel J F,et al.Gastroenterology,2017,152(2):351-361.

[4]Li Y,et al.BMC gastroenterology,2019,19(1):1-14

[5]Feuerstein JD,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21;160(7):2496-2508.

[6]Turner D,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21,160(5):1570-1583.

[7]曹倩.内科理论与实践,2017,12(03):159-161.

[8]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2018,2(3):173-190.

[9]Siegel CA, et al. Gut,2018,67(2):244-254.

[10]Panaccione R, et al. Inflamm Bowel Dis. 2013;19:1645-53.

[11]Danese S, et al. Gut. 2017;66:2179-87.

[12]Corey A Siegel et al, Gut. 2018 Feb;67(2):244-254.

[13]Ben-HorinS, et al.Gastroenterology,2022,162(2):482-494.

[14]Lichtenstein GR,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8,113(4): 481-517.

[15]Torres J, et al. J Crohns Colitis. 2020,14(1):4-22.

[16]Dulai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7,111:1147–55.

[17]Danese S, et al.Gastroenterology, 2019,157(4):1007-1018.e7.

[18]Z. Huang, et al. 2021 ECCO. P267.

[19]E. Louis, et al. 2021 ECCO. P535.

[20]Dulai PS, et al.Gastroenterology. 2018;155(3):687-695.e10.

[21]Dulai PS.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0;51(7):738-739.

[22]Dulai PS,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0;51(5):553-564.

[23]王玉芳,等.中华炎性肠病杂志.2019,3(3):270-275.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