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桥下空间城市更新,赋予“死去的空间”生命

澎湃新闻记者 俞冰礼
2023-01-31 13:26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2023年1月16日,上海,已全面竣工的内环(四平路-政本路)桥下滨水空间焕然一新,桥下公共空间的儿童游乐区。

著名城市规划师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曾提到,世界上有太多“死去的空间”,这些空间重复单调、没有细节,让人觉得不安和乏味。

现代主义下的城市化进程,实现了繁荣振兴,尤其是城市道路和桥梁的急速增长,却也诞生了无数缺乏利用价值的消极空间。例如高架桥或者跨河桥的桥下空间,长期处于被人忽略的境地,无法给城市提供正面价值,这也正是简·雅各布斯所说的“死去的空间”。

2021年以来,上海对于内环以内高架道路、越江大桥、跨河桥梁等市政设施的桥下空间进行了整体形象提升,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这些“死去的空间”正迎来重生。

激发城市剩余空间新活力

日前,四平路至政本路的内环高架桥下空间提升改造工程竣工,被打造为开放式的“蘑幻森林”,拥有绿色慢行步道、儿童游乐区、篮球场、健身器械等,成为周边社区的15分钟休闲生活圈。

2023年1月16日,上海,已全面竣工的内环(四平路-政本路)桥下滨水空间焕然一新,桥下公共空间的篮球场。

如果稍加留意的话,桥上车水马龙,桥下焕然一新,这是近几年上海城市微更新的重要写照,城市更新并不仅仅是鸿篇巨制的旧区改造,当城市建设由“粗放式发展”转为“精细化运营”阶段,桥下空间等小尺度剩余空间的价值挖掘也被提上议程。

当下,越来越多的桥下空间正发生蜕变,长宁区北翟路中环的桥下空间经过改造成为洛克公园体育设

施区,凯旋路桥下空间成为孩子和老人的娱乐场所,静安区策划在南北高架苏州河北岸桥下空间增加滑板、攀岩、三人足球等多元潮流运动功能,宝山区计划将蕰藻浜两岸南北高架下空间打造为“北上海科创体验区”。

除了高架桥,跨河桥梁的桥下空间也在呈现更多的可能性,苏州河上有33座桥梁,年代不同,风格各异,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但是,桥下空间却是另一种存在,那里逼囧、灰暗,很少有人会在此驻足,仿佛是被遗忘的地方。

普陀区运用见缝插针的空间复合理念,在辖区内21公里的苏河沿岸将设计20余座水岸驿站,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客座教授张斌执笔设计的武宁路桥下驿站改造,是一次有趣的尝试,桥洞表面铺设了暖色调的木板,内部增添了公共卫生间、自动贩卖机,还在两侧设计了城市看台与迷你展厅,看台一端的小屋则被打造成咖啡馆引人驻足,时常会有音乐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户外俱乐部以及附近的居民在此聚集。

张斌认为,城市更新的本质不是为了把建筑或空间做得更好看,而是要为未来创造某种公共性,也就是创造了人和人连接的机会。

事实上,对于无人问津的桥下空间而言,公共性就是赋予的全新生命力,毕竟,人的行为创造了场所,一个有生命力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能够催生关系。把空间的存在与生活在其中的人联系起来,是城市更新应有之义。

这种联系有时候不仅局限于使用,当城市空间能够容纳新型的生活方式,老百姓也会自发地成为城市空间的守护者。高行镇城运中心主任周静萍介绍,申江路桥下空间原本是公交车的终点站,候车棚破旧,垃圾也随处可见。在居民区党组织的指导下,通过自治+共治、自建+共建方式,候车棚被打造成“语邻缤纷屋”,增加了花箱,墙体涂鸦等,成为社区居民养花赏花交流互动的会客厅。居民爱护候车棚就像爱护自家的客厅,会自发的去打扫卫生。

内环内桥下空间整治基本完成

桥下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形象、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若缺乏有效持续的管理,就可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滋生环境脏差、乱堆乱放、违法搭建等无序使用的问题,十分影响城市的整体品质、市民感受与精神面貌。

上海市住建委二级巡视员梁建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步入快车道,我们需要把“桥下空间”这类“城市细部”管理好、利用好,才能从细微处显著提升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进一步为城市各方面发展蓄力蓄能。

根据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截至2022年7月,我国公路桥梁数量将近80万座,高架桥的总长度约40万千米,作为城市公共资产,桥下空间可利用规模极大。

发达国家已经较早地进入了对于城市高架桥下空间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如日本,2008年就开始了对高架下空间使用的系统性探索,东京的中目黑高架桥下约700米狭窄空地,汇集了各种创意店铺,同时将象征日本风土文化的樱花融入其中,打造出一条连绵4公里的樱花景观线,被誉为“史上最牛桥底商业空间”。

而自2017年以来,国内对于高架下空间利用的政策文件也层出不穷,多个省市以城市更新和空间治理作为切入点,进行了桥下空间的创新优化,致力打造城市公共空间创意名片。上海对于桥下空间的改造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发起“行走上海——城市空间微更新计划”之“激活桥下空间”的活动,旨在对有桥荫、有改造条件的跨河桥进行改造,开启了这类剩余空间的全面激活。

梁建安介绍,2021年以来,市住建委(市精细化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指示精神,会同市交通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以及各相关区,对本市内环以内高架道路、越江大桥、跨河桥梁等市政设施的桥下空间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上海内环以内高架道路约58公里(桥荫桥孔约3500余孔),跨黄浦江、苏州河等桥梁37座(桥荫桥孔约300余孔),目前已基本完成桥下空间的整治。但目前桥下空间日常管理侧重于保基本,形象提升考虑不足且市民社会参与程度不高。部分区域虽有亮点,但线上不连贯,面上未完全覆盖,空间利用和意境塑造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

梁建安表示,接下来将以桥下空间改造提升为契机,结合新一轮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社区微更新、“高品质美丽街区”建设、绿色社区创建、“美丽家园”建设等专项工作,深化品质综合提升行动,塑造更加靓丽的城市环境。

    责任编辑:陈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