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编辑手记 | 《幼儿读古诗 藏在古诗里的鸟虫》:当古诗遇见科学
作者: 袁绣柏 编著
责任编辑:韩伟 任瑶瑶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06
当古诗遇见科学
——《幼儿读古诗 藏在古诗里的鸟虫》编辑手记
辽海出版社 韩伟 任瑶瑶
近日,《幼儿读古诗 藏在古诗里的鸟虫》付梓。这是一本融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古诗词类读物,主要精选适合幼儿阅读、与鸟虫相关的诗歌,配以简明扼要的内容解读,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之美。此外,普及鸟虫相关知识,进行知识拓展,让幼儿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本书的出版可以为幼儿古诗启蒙助力,也让我们对做书这件事有了更深的体悟。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根基和底色。古诗的形式工整,韵律优美,语言精练。朗读、背诵古诗,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节奏,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能让孩子了解历史、文学、地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中华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进而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语文课标大幅增加了古诗文占比,进一步肯定了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让很多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让很多家长陷入焦虑之中。如何针对幼儿做好古诗启蒙,在学前阶段为古诗的学习打好基础,成为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内容编排:创新是灵魂
市场上古诗类幼儿读物五花八门,在内容编排上,有按年代顺序的,有按诗歌内容分类的。如何做出创意、做出特色,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
考虑到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早期,认知能力、学习方法、感情思维、想象表达皆不同于少年和成人,我们认为,在编排上就应充分考虑儿童视角,不仅要让孩子感受诗歌之美,还要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我们与作者反复推敲,本着贴近幼儿生活、引发学习兴趣这一原则,选取了“鸟虫”“花草”“名胜”“节俗”四个关键词,以关键词为核心来搜集编排相关诗歌,共编4本。这种编排方式不同于市场上大多数古诗类读物,视角独特,定位鲜明,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除了编排视角的创新,我们还想到,可以将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起来,给孩子讲一讲关于鸟虫的趣味小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如以高适《别董大》中“北风吹雁雪纷纷”为切入点,讲解大雁为什么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以叶绍翁《夜书所见》中“知有儿童挑促织”为切入点,讲解蟋蟀是怎么发声的;以雍陶《宿石门山居》中“萤火飞来促织鸣”为切入点,讲解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在此过程中,让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同时激发他们对世间万物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培养科学兴趣,拓展科学视野。
创新是出版工作的灵魂,作为编辑,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编辑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
儿童本位:读者是中心
幼儿读物要结合幼儿特点进行编写,同时还要考虑家长的需求。
基于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围绕“鸟虫”这一内容,我们与作者多次商讨,选择了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贴近生活、童趣盎然的18首古诗,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有幼儿耳熟能详的,也有幼儿不太熟悉但清新活泼的,如杨万里的《小池》、戴复古的《山村》、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等,力求符合幼儿认知,格调清新明丽,内容活泼向上。同时,配置精美插图,创设美妙情境。生动活泼的图画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幼儿在情景交融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为了方便家长指导,我们将诗歌全部注音,对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并配有“诗意品读”和“名句链接”。此外,我们将开本设为20开,彩色精装,用纸精良,绿色印刷,不仅更适合幼儿翻阅,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份安心的保障。
在图书出版工作中,读者是中心,了解目标读者的特点及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做出精品。幼儿读物更要兼顾孩子和家长的双重需求,增强读者意识。
图文优化:质量是生命
在文稿加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并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字斟句酌,核对文献,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图画与文本的契合度。
在古诗版本的选择上,参考了《全唐诗》等权威文献,反复斟酌,选用最佳版本;对古诗中的一些字音、字形,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并参照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核对;对字词的解释及译文的表达,更是反复推敲,不仅力求精准,还要注重表达流畅、语言美感;对科普知识部分,同样查阅相关文献,并向专家请教,力求准确,保证质量。
图画的作用不仅仅是补充和点缀,还能让孩子在情境中加深对诗歌的印象。因此,对图画的审读也至关重要。在审读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图片不够理想,如《田家二首(其一)》中的画面未充分体现高粱稀疏的意境,《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图画过于现代,跟其他图画相比显得跳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与绘图人员沟通,进行了修改。
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作为编辑,必须当好“把关人”的角色,做好图书优化,从而推动出版社良性发展。
钱穆先生曾说:“读诗是我们人生中一种无穷的安慰。”愿《幼儿读古诗藏在古诗里的鸟虫》能让孩子在感受古诗韵律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的同时,学会感受和欣赏生活,体会世界的美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