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壮丽南盘江:大山放飞的蓝飘带
从苍苍茫茫的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的大山深处出发,一条长达900多公里,流域面积56809平方千米,总落差1854米,流经云南、贵州、广西三省的河流,便是南盘江了。
说起南盘江,或许有人不知,但要是说起珠江,则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实际上,南盘江为珠江的源头河段。
在贵州,最温暖的地方在最南边。古称“温水”的南盘江,正好流经贵州南部边缘,长264公里,流域面积7713平方千米。当祖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冬天的时候,贵州南盘江一线早已春暖花开。
虽在贵州的流域面积不是最广,但在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使得南盘江张弛有度,动时如万马奔腾踏着激情的节奏狂奔,静时如含羞的女子楚楚动人,在崇山峻岭之间一路深情地歌唱、纵情地演绎着它的诗与画。
当南盘江跨过其北岸主要支流之一的黄泥河,便从云南踏入了贵州。
三江口,便是南盘江贵州流域的起点。因贵州与云南的界河“黄泥河”、贵州与广西的界河“清水江”、广西与云南的界河“多依河“三江交汇而得名。它所在的三江口镇,与广西、云南隔江相望,是贵州省兴义市最边远的一个乡镇,有“一鸡鸣三省、一脚跨三江”之称。
在三江口镇,村舍依山而建、村民沿河而居,虽然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自滇黔桂三个不同的省份,但是都有种树的习俗。
三江口镇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良好的气候环境及土壤条件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三江口镇森林覆盖率达75%,是兴义市的林业大镇、生态大镇。尤其以杉树居多,有林地九万多亩,因此三江口镇也被称之为“杉木之乡”。
曾几何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给三江口带来了“成长烦恼”。为共同治理界河污染问题,贵州三江口镇、云南鲁布革乡、广西马蚌乡挂牌联合成立了滇黔桂跨省区联合工作委员会,并在三江口成立漂流党支部等,共管共治,合力守护三江口。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治理,使得南盘江贵州流域从源头上得以“重回青绿”。
贵州南盘江水系。制图:汪仕伟 杨荣榕
沿江而下,来到万峰湖,眼前湖面开阔秀丽、碧波荡漾、港湾幽深。沿湖两岸居住着风情浓郁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成千上万座岛屿分布湖中,构成一幅天然山水盆景;湖区内竹筏、游船穿梭其中,白鹭、红鸥上下飞翔;水上石林,布依古寨、峰林景观、峡谷峭壁交相辉映。这里早已成为各地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若是清晨时分,在湖上观看日出,让人恍如置身仙境,若是傍晩荡舟湖上,便见“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浪漫诗境。在这里,奔涌的南盘江得以片刻静默,留给人们的是一曲动人心弦的渔舟唱晚的歌谣。
然而南盘江的美不仅限于它的“温情委婉”,还在于它的“侠肝义胆”。
南盘江中、下游纵坡较大,水流湍急,拥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贵州在此建有多座水电站,其中平静而浪漫的万峰湖,便是建设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时,筑坝拦截南盘江干流而形成的,其容量达到102亿立方米。
2005年初,一场罕见的海水倒灌袭击珠江。咸潮肆虐使珠江三角洲各地水厂无淡水可取,南粤大地供水安全遭遇严重威胁。
彼时,南盘江“甩臂”千里济南粤。从万峰湖水库流出的一江清水欢快地向广东奔流而去,我国首次为减咸而启动的大规模、远距离、跨省区全流域“压咸补淡”调水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启动以来,平均每年带着贵州各族人民深情厚谊的近74亿立方米的清水,一路向东南奔流,在珠江三角洲击退咸潮,滋养出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
“压咸补淡”促成昔日的沧海变今日的桑田,“西电东送”造就东方之珠的璀璨不眠。
南盘江上的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便是“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上游的龙头电站。电站于1991年开工建设,1998年底首台机组发电,至2000年工程竣工。下游还建有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等,所发电能,为贵州、广西和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窥探到南盘江的“豪情壮志”后,辗转来到南盘江支流马岭河上的马岭河峡谷景区。与万峰湖的娴静不同,这条70公里长的峡谷,河流落差竟达一千米,平均每公里落差有十三米多,马岭河在此“绝处逢生”似银川飘舞般从深山凹谷中奔腾而出。被誉为“中华第一漂”的马岭河峡谷漂流由此诞生。
在这条深切的大裂缝河谷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神奇。峡谷深幽,群瀑飞流,彩虹水纹顺水而移,栈道攀崖而行,曲曲折折,引人入胜,沿道而游,如进画中,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仿佛进入了“爱丽丝的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据当地人说,天气好的时候,船上的每个人都会被一小团彩虹围住,感觉美极了。清朝兴义知县蒯关保曾写下“云奇石更奇,奇绝画难比。写奇唯有诗,诗在空山里”的诗句,赞扬马岭河峡谷的绝美。的确,马岭河峡谷便是空山里的一首诗。
地处马岭河峡谷中下游的万峰林,规模宏大,景色秀美,在高原喀斯特区首屈一指。一座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绝佳的生态环境,形成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
徒步在田野之间,骑行在道路之上,呼吸土地的香味,沐浴夕阳的余晖,远眺一路青青峰林,不禁感叹:难怪国民政府前军政部长何应钦故居、北伐军护法军总司令王文华将军故居皆坐落于这片峰林之中。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马岭河峡谷。习小远 摄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两进兴义对万峰林进行考察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赋诗云:“天下名山何其多,唯有此处成峰林”。当薄雾笼罩炊烟绕之时,万峰林美若一幅写意水墨画。
丰收的季节,走进万峰林腹地的一个传统布依村寨“乐立”,稻香飘飘,古树森森,阡陌纵横,风和水清。
明洪武年间的1368〜1398年,调北征南时随军征战的部分军人,由驻防军改为屯田军居留,遂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以屯田戍边得以繁衍生息。这便是乐立布依族村寨的来历。
布依语中“乐立”意为“谷地水田多”,村如其名,乐立村水源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
据说居住在这里的土著民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僚人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有国家级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已连续三年刷新贵州省水稻高产纪录,万峰林街道也因此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每年农历三月期间,乐立村的布依族人民都会举办独具风情的“浪哨节”,这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这里都会举行祭水放生大典。这是乐立村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最浓郁最隆重的活动。通过寨老迎神,敬献家畜、美酒等祭品,布依寨老恭读祭文、祭祀朝拜、敬献香火、纳灰河放生等一系列仪式,来祈求诸神庇佑,保证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西向东横贯整个南高原腹地的南盘江,像是从乌蒙大山放飞出来的蓝色飘带,蹁跹着,牵起一个又一个胜境,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滋养着一方热土,养育着一方人民。
在贵州延绵两百余公里后,于望谟县蔗香村与其并称“兄弟河”的北盘江汇合,融为了红水河,东下西江至珠江,奔向更广阔的海洋。
作者 | 安 芮 编辑 | 许 蔓
校对 | 李正兵 编审 | 马 华
来源 | 《生态文明新时代》
原标题:《壮丽南盘江:大山放飞的蓝飘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