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前后的各方博弈

吴思科/中国原中东问题特使
2018-06-06 11:4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2018年5月25日,伊核协议除美国以外的六个签署方(伊朗、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代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开会。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重启因伊朗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朗制裁,引发全世界关注。

5月21日,国务卿蓬佩奥向伊朗提出放弃核项目、撤离叙利亚等12条“基本要求”,作为停止制裁的条件,并威胁如果伊朗不改变当前政策,将面临“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对此反应强烈,总统鲁哈尼质问蓬佩奥:“你以为你是谁,替伊朗和整个世界做主?”并认为美国会像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那只猫“汤姆”一样,再次尝到失败的滋味。

5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伊朗仍在执行伊核协议,其提炼的浓缩铀浓度以及浓缩铀储量都在协议限制的范围内。与此同时,伊朗召集除美国之外的英国、法国、德国、中国、俄罗斯五国在维也纳开会,要求各国签字保证给予伊朗经济补偿,否则会考虑退出已经实施两年多的核协议。

伊朗核协议是2015年7月伊朗与“5+1”(中英美法俄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加德国)达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伊朗同意暂停提炼浓度高于5%的浓缩铀,浓度高达20%的库存将被稀释到5%以下;伊朗同意不再增设可加快浓缩铀提炼的第二代离心机,同时暂停兴建可生产军用钚元素的阿拉克(Arak)重水反应堆;伊朗也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每天进入纳坦兹(Natanz)和福尔多(Fordo)的铀浓缩设施进行核查,以及交出阿拉克反应堆的设计图。(阿拉克、纳坦兹和福尔多均为伊朗西北部城市。——编注)

应该说,为达成这一协议,伊朗也做出了重大让步,等于将伊朗未来发展核武器的路给堵堵死了。但允许伊朗从事浓度5%以下的铀浓缩活动,等于默许了伊朗有从事铀浓缩活动的权利,也因此,沙特、以色列和美国国内的强硬派一直对这一协议表示强烈反对。2016年3月,处于总统竞选阶段的特朗普在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年会上宣布:“我们的头等大事就是废除这个和伊朗签订的烂协议。”

因此,特朗普宣布退出协议的举动,本身并不让人特别惊讶。2018年4月,笔者去了一趟伊朗,和当地的官方和学界有一些接触,感觉他们对此也有心理准备。那么,事态未来会如何发展?伊朗真的会退出核协议吗?围绕着伊核协议的博弈,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伊朗与美国的核纠缠

伊朗核计划的历史已经有半个多世纪。1950年代,伊朗的巴列维(1919—1980;其中1941至1979年在位)王朝和美国关系密切,自美国引进核反应堆,并加入了1970年3月生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和美国的关系急转直下,伊朗转而寻求俄罗斯帮助建设核电站。美国根据其情报认定,伊朗建造核电站是假,秘密研发核武器是真。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四个制裁伊朗的决议,制裁的内容从最初的和铀浓缩、弹道导弹相关的技术和原料,逐步扩大到旅行限制、冻结财产等经济方面。此外,美欧还出台单边制裁措施,在金融、能源、石化等领域不断给伊朗施加压力。

这些制裁使得伊朗的外汇收入大幅减少,石油天然气出口额锐减,青年(15到24岁)失业率高达26%,通货膨胀高达40%。多年的制裁还造成伊朗石油生产设备老化,由于缺乏精炼设备,伊朗在大量出口石油的同时,50%的汽油消费却需要进口来补充。一方面,伊朗饱受西方经济制裁之苦,经济上处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最困难的时候,迫切希望解除制裁;另一方面,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需要在外交上取得突破,名垂青史,留下政治遗产。伊朗核协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达成的,这是伊朗重要的外交突破。

而伊朗现任总统鲁哈尼在2003年到2005年间是伊朗的首席核谈判代表,他早年曾在神学院攻读伊斯兰教法,是伊朗已故精神领袖霍梅尼(1902—1989)的忠实追随者。但在政治立场上,他是一个温和派,主张推行稳健谨慎的改革开放,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放宽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引进外资,提高国民所得,这些主张都很合中产阶级的胃口。

鲁哈尼2013年8月就任总统,几星期后就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上电话,这是1979年伊朗革命以来与美国之间层级最高的对话。2015年伊朗核协议达成,联合国制裁基本取消,伊朗和西方的关系得以改善。许多人相信,鲁哈尼并非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心目中的首选,但是看到他有能力跟西方列强和解,改善伊朗的国际处境,又不会颠覆体制,决定给予支持,这使得鲁哈尼在2017年5月获得连任。

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确认,伊朗在过去两年忠实履行了核协议规定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悍然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不仅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也会对伊朗的内政产生影响。事实上,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和革命卫队等实权人物和机构,一直对伊朗核协议存有戒心,只是以大局为重,看在鲁哈尼能改善和西方关系的份上隐忍不发,因此美国重启制裁必将削弱相对温和的伊朗总统鲁哈尼的地位。在这个情况下,伊朗可能重启核计划,从而导致同以色列的正面冲突。

日前有报道称伊朗对戈兰高地发动了导弹袭击,作为回应,以色列向位于叙利亚的伊朗军队实施了最猛烈的打击。如果得到证实,这将是伊朗军队首次从叙利亚境内打击以色列阵地。这表明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做法已经引发了严重后果,而这一后果,主要由本地区的国家来承担。

伊朗的抗压能力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面积168.4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万,人口的素质比较高,很多高官都拥有博士学位。这些年笔者多次去伊朗,感觉他们的精英水平很高,凡事皆有判断和定见。

伊朗石油储量世界第三,产量世界第四。在信仰上,伊朗人口的90%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而什叶派信徒在穆斯林里面是少数派,因此伊朗在中东的处境一直比较孤立。伊朗每隔四年进行一次总统选举,选举是实打实的,并不是走过场,仅凭这一点,伊朗就比大部分中东国家要强很多。

总体而言,伊朗的综合国力比较强。早在巴列维时代,伊朗就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轻重工业体系,人均GDP在1978年就达到了2168美元。但巴列维王朝过度西化,超越了伊朗社会的接受程度,加上贫富悬殊过大,导致宗教势力的反弹,在1979年被伊斯兰革命推翻。从巴列维王朝到伊斯兰共和国,这在政体上是一种进步,但宗教领袖成了最高权威,社会更封闭保守了。

当然,和沙特等国相比,伊朗的社会生活还是比较宽松的,电影院等娱乐设施都有,公共场合也没有实行男女隔离;女士戴头巾更多是象征性的,她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颜色也很多,样式很时尚。在日常生活层面,和民生相关的物资供应没有问题,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超市、农贸市场供应也很充足,民众生活总体上处于小康状态。

显然,伊朗在多年饱受国际制裁的过程中,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应对的办法,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封闭经济体系

当然,伊朗不是没有隐忧的。核协议达成了,联合国制裁也已经取消,但美国的制裁还在继续,加上油价下跌,伊朗民众的生活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改善。伊朗国内温和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也一直都存在。因此,仅仅鸡蛋的小幅涨价,就在去年年底酿成了蔓延多个城市的示威和冲突,最终导致2人死亡。国际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不过,伊朗官方应对这类事件很有经验,没有采取镇压等激化矛盾的方式,而更多是通过劝说等软性方式。考虑到社交媒体的威力,伊朗对社交媒体进行了管制,只能发文字,不能发图片视频,这一措施一直延续到今天。笔者4月去伊朗时使用微信,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他社交媒体也是如此。

伊朗的神权体制已经持续近四十年,面临着权威递减、控制力下降的问题。霍梅尼固然众望所归,到了哈梅内伊时代,其个人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而哈梅内伊已近80岁,接班人选目前还不清晰。

未来,伊朗可能更倾向于集体领导,突出专家委员会的权威而不是个人。

中国在伊朗有机会吗?

伊朗的恰巴哈尔港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相聚只有70公里。

2018年3月14日,伊朗外长扎里夫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表示,伊朗愿意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也已经向巴基斯坦和中国发出邀请,共同建设恰巴哈尔港。而在2017年12月,印度刚刚和伊朗签署了开发恰巴哈尔港的协议,承诺为此投资5亿美元。

恰巴哈尔港位于伊朗东南部,靠近伊朗与巴基斯坦的边境,距离中巴经济走廊终点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只有70公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过去很多年,伊朗的经济重心集中在自然条件更好的西部和北部,恰巴哈尔港所在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气候炎热干燥,缺乏油气资源,加上当地人口大部分是信仰逊尼派的俾路支人,因此这里长期以来得不到伊朗中央政府的重视。

两伊战争(1980—1988)爆发后,伊拉克频繁攻击伊朗在波斯湾内的商港,伊朗的海上运输和进出口受阻,这时才开始注意到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外的恰巴哈尔港,于是进行了紧急扩建,让这里可以停泊千吨级的船舶。两伊战争结束后,恰巴哈尔已经成为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重要城市。1990年代初,伊朗向俄罗斯订购了三艘基洛级潜艇作为反制美国海军的杀手锏,为了避开霍尔木兹海峡,决定在恰巴哈尔建立潜艇基地,之后各种配套设施在这里建起,使得这里成为伊朗重要的海军基地。

为了绕过巴基斯坦联通阿富汗和中亚,2003年印度开始表现出对恰巴哈尔港的兴趣, 同意帮助扩建两个码头,一个是多功能货运码头,一个是集装箱码头。由于印度本身财力有限,加上国际制裁的影响,工程进展缓慢,至今没有完工。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希望搭上中国“一带一路”的顺风车,用铁路把恰巴哈尔港和瓜达尔港连起来,再北上通往德黑兰,通往中亚,最终连通中国的西部地区,这样就同时能把海上与路上的丝绸之路连接起来。笔者最近几次去伊朗,和伊朗的高层交流,他们多次提到此事,很热心。

同时,这一港口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青睐。2015年,随着国际制裁的逐步解除,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恰巴哈尔港产生了兴趣。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期间与伊朗签署了建设两座核电站的协议,其中一座就位于恰巴哈尔港。

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后,不少外媒认为中国会成为最大的赢家,有机会扩展在伊朗的经济利益。不久前,伊朗外长“挽救伊核协议之旅”的第一站也选择了北京。

不过对中国来说,恰巴哈尔港和瓜达尔港离得太近,是否有必要在这么小的区域里同时全面开发两个港口,是一个问题。而且,在特朗普政府和伊朗关系紧张的当下,中国在和伊朗合作时难免会受到制约,难度加大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本文由国际问题自媒体“世界灵敏度”独家提供。)

    责任编辑:李旭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