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浪尖2023|熊友军:中国或成人形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

澎湃新闻记者 谷晓丹
2023-02-03 10:5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澎湃园区恳谈会推出新春特辑“浪尖2023”,五问经济学家、产业专家、企业高管、投资人,寻求元宇宙、芯片、光刻机、氢能、自动驾驶、机器人、脑机接口、创新药等产业的突破点。 

傅小凡 制图

澎湃新闻:您认为2022年机器人领域中最热的关键词有哪些?

熊友军:2022年比较热的关键词主要有两个,分别是人形机器人和ChatGPT。 

2022年整个机器人行业都一直非常关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比如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和小米的“铁大”,都被讨论得较多。而国家层面也很关注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以及对整个先进制造业产业的拉动作用,希望人形机器人成为产业中异军突起的角色,也带动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落地。 

人形机器人和其他机器人相比之所以有着独特价值,首先是因为它的外观像人类,这使得它在与人交互的时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容易被人接受,从而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点非常重要;其次,正是因为像人,所以人形机器人可以适应我们的生活环境,双足行走的方式也适合在其中工作,比如走楼梯、爬坡等,而我们生活中很多工具的操作,也要通过灵巧的手来完成,比如开门、端茶送水等,人形机器人在这方面也有优势。

2022年我在人工智能领域关注较多的则是ChatGPT,这是近期聊天机器人方面的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其实,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同属一个生态系统,其中任何一方的技术进步都会有利于相关产业的推动和落地。比如聊天机器人,就是人机交互中语音交互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如果该项技术实现较大的突破,就能让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交互更加自然,也为人形机器人快速落地打开一扇大门。 

澎湃新闻:关键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状况如何?

熊友军:近年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一直在快速发展,无论是它的运动速度还是适用场景都有了较大进步,人形机器人不再只能在平面道路上行走,而是能够爬楼梯、走斜坡,甚至完成后空翻动作,非常让人惊叹的动作和场景都已经有了。可以说,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为人形机器人深入到我们不同的生活场景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人形机器人人机交互能力的提升,无论是语音交互还是视觉交互方面,这对于生活场景中物品的识别,手眼协调技术的提升,都有帮助。 

同时,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也有了更多较大玩家的加入,这意味着整个产业开始变得繁荣了。不仅如此,政府和投资者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特别是国家层面,不仅多方调研人形机器人在未来产业的落地机会,以及对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还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因此,无论是资金,还是政策、资源都在投入这一产业,这让我们对于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澎湃新闻:人形机器人及整个机器人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熊友军: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之处,尽管该产业已经有了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经历过高潮期和低谷期,但仍有几个问题阻碍了产业的落地。 

一是成本偏高,这是阻碍人形机器人进一步走入普通大众生活中的重要原因;二是技术还有待提升,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普通大众对它的期望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比如要提升运动能力就需要有好的元器件、传感器等,这都会增加成本;三是整个产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还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更多的公司、科研机构加入进来,一起让产业和生态更加繁荣。 

人形机器人之所以成本高,首先是因为它的硬件成本较高。人形机器人要想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并在其中完成各种复杂任务,就会对它的功能性更有要求,因此工艺要求也特别多;人形机器人还需要有较高的运动能力、环境感知能力、决策能力。比较而言,工业机器人往往只需要六七个关节,但人形机器人动辄就是40多个关节,因为它需要直立行走并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对灵活性的要求较高,这也增加了它的成本。 

其次,人形机器人成本高的原因还在于它技术的复杂性。正如前面所说,由于人形机器人需要适应人类的很多需求,所以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这导致它的研发成本也较高,再加上研发周期较长,更增加了整个技术成本。 

澎湃新闻:您认为该如何解决人形机器人成本过高的行业问题? 

熊友军:人形机器人成本较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它也与产量有关,这是任何一个科技产品早期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量的增加,人形机器人成本会大幅下降,这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第一,需要加强技术研发,这方面需要政府支持和资源投入,只有国家、产业、资本都重视起来,才能让真正做技术的公司有足够的资源去安心研发;第二,行业需要更多人才,无论是算法、硬件、工程还是产品等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培养,这也需要政府政策和学校举措的支持,特别是在长期培养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等方面;第三,产业的培育需要大家一起来做,比如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渗透传统产业的过程中,虽然可以降本增效,但新产业肯定会对传统产业造成冲击,所以这方面也希望政府可以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并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在医疗、健康养老领域为企业提供更多试点,技术才能从中迭代发展。 

澎湃新闻:2023年,您最看好机器人领域在哪方面的发展机会? 

熊友军: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广泛,它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渗透率都会逐步增加。过去的十年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积累和沉淀的十年,未来的十年是它们快速融入我们生活、快速落地的十年。 

除了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在教育、养老、物流、商务等领域的应用也在快速提升,尤其是疫情加速了这一发展,以及机器人落地的进程。从本质上看,机器人其实是代替或辅助人类完成一些简单重复的、低附加值的劳动,或者是在不适合人类的、较为危险的环境中代替人类工作。 

比如,机器人在酒店、餐厅里能提供递送服务;机器人在养老院中可以辅助护理人员做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从而让人类把更多精力放在与老人的精神交流,以及其他更专业的事情上;机器人在教育领域,不仅可以辅助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更早接触、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这一应用也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机器人行业的普遍共识是,未来一定是人机共融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不仅有一般人类,有装有机械臂、机械腿的人类,还有机器人,就像美剧《西部世界》所呈现的那样。因此,人形机器人是未来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虽然和美国、日本相比起步较晚,在技术研发和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比较具有后发优势,整个产业链比较全,很多核心元器件在国内都有较好的供应商。不仅如此,中国的消费市场巨大,我相信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一旦繁荣起来,中国很有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应用市场。

海报设计  傅小凡​​​​​​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