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2年数字经济五大关键词:东数西算、数据要素
2022年,是决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
2022年,是国内科技政策的落实年;
2022年,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力的一年;
2022年,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年;
……
新年伊始,中大咨询将围绕国资国企、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四大主题推出系列文章,回顾2022、展望2023。
2022年数字经济五大关键词
前 言
2022年是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一年,也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力的一年。我国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擘画数据经济发展蓝图,制定数据经济发展行动路线图,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2022年有哪些数字经济关键词?释放出哪些信号?面向2023年,如何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一:东数西算
面对东部地区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的问题,2022年,我国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地区充分利用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特点,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
全面启动并加速推进“东数西算”工程。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截至2022年8月,8个国家算力枢纽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达60余个,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110万标准机架,项目总投资超4000亿元,算力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同时,西部数据中心占比稳步提高,全国算力结构逐步优化。
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甘肃省庆阳市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围绕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规划建设1.7万亩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园区作为打造全国算力保障基地的主要载体,布局枢纽资源调度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综合配套区、智算区、智产区、智能区6大板块产业区域,按照“企业主体、项目支撑、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体系。2022年9月,国办通报表扬庆阳市全力打造“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集群典型经验做法。
关键词二:数据要素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无形性、非消耗性等特点,可以接近零成本无限复制,对传统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提出新挑战。为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2022年,我国围绕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主题,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制度建设,筑牢数据安全屏障,活跃数据交易市场。
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探索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优先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
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2022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提出20条政策举措。首次提出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建立“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构建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体系。
各地掀起数据立法浪潮。回望2022年,以蔚来汽车用户数据遭遇大量泄露、平安人寿泄露4万条公民信息为代表的国内数据安全事故频出,数据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保障数字经济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必选动作”。2022年,各地围绕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发展应用、数据安全等重点内容,相继出台并生效实施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包括,《上海市数据条例》《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江西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数据交易所”持续扩容。2022年,苏州、福建、湖南、广州、深圳等地的数据交易所相继揭牌,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数据交易市场建设浪潮,抢滩数据交易新赛道。随着我国数据交易法规标准、交易制度体系、系统支持、交易服务等领域持续完善,数据交易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2022年,上海数据交易所累计挂牌超800个数据产品,涉及金融、交通、工业、通信等12个行业领域,数据产品交易额超过1亿元。
关键词三:数实融合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所趋,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1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强调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七大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
发展智慧农业和智慧水利。加快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构建智慧水利体系。
开展工业数字化转型应用示范。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面向原材料、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应用示范和评估。
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鼓励工业企业改造升级企业内外网,完善标识解析体系,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提升商务领域数字化水平。打造智慧供应链体系,健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开展全渠道、精准化营销创新。
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加快对传统物流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智能仓储体系。
加快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支付、智慧网点、智能投顾、数字化融资等新模式,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
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通过设计终端设备、改造工艺流程、搭建数字管理平台等方式,推动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设施的数字化升级。
关键词四:数字政府
2022年,我国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系统编制数字政府建设“任务书”“施工图”,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出台首份国家级数字政府建设指导文件。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革突破、创新发展,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明确提出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等七方面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国一盘棋。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10月,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总体架构,明确要求在继承现有的平台与系统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利用各地区各部门现有数据资源,推进政务数据共建共享共治。
关键词五:数字乡村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2年,我国积极开展数字乡村行动部署,搭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持续激发数字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部署安排“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工作。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数字乡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文件强调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引领作用,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明确数字乡村建设重点内容。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提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2022年9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进一步优化标准规划布局,突出标准有效供给,强化标准应用实施,为标准化建设引领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保障。
结语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数字经济布局全面落地的一年,是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开始活跃的一年,更是各产业全面加速走向数字化的一年。2023年,中大咨询将持续跟进数据经济发展动态,把握数据经济发展趋势,致力于为政府机构及企业提供数字经济相关咨询服务,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作者:陈丽竹
来源:中大咨询研究院
版权声明:中大咨询不止于解决问题,更致力于充分释放个人与组织潜能。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给小编(mpeditor)留言,否则作侵权处理,谢谢合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