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雕刻版《清明上河图》超惊艳,1:1仿原画用时4年完成

2018-06-01 21: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文原标题:《雕刻版《清明上河图》长啥样?超惊艳!嘉定这位工艺大师的“巨作”快来欣赏》

见过绘画版《清明上河图》

那你欣赏过雕刻版《清明上河图》吗?

在嘉定有位工艺大师

就创作了这样一件“巨作”

而且这件“巨作”太有名气了

不仅是“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之最”的

雕刻版《清明上河图》

还获得过“国匠杯”金奖

这件“巨作”以1:1比例仿原画而雕

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完成

5米多的长卷

分为郊野、虹桥、城镇等多个部分

但见郊野芳原细草,树枝泛绿

汴河两岸舟船往来不绝

(建议手机横屏欣赏)

画面中有几个精彩段落

虹桥周围

大船中把舵的、划桨的、下帆的、

拉纤的、船工的动作

刻划得细致生动

城镇周边

人烟稠密、屋宇耸立、店铺招牌高挂、

屋瓦鳞鳞可见

街巷之中

骑马的、抬轿的、赶牛车的、挑担的、

牵着骆驼过市的

各种人物千姿百态,形象逼真

……

完全再现了张择端原画中的

京都汴梁的繁华盛况

这件“巨作”雕刻大师喻立新介绍:

原画中有各色人物814人

牛、骡、驴牲畜73匹

车、轿20多辆

大小船只29艘

雕刻版中都一个不漏全部雕出

整整用了4年时间才完成

 

在嘉定区安亭老街的明代严泗桥附近

记者找到了这位工艺师古色古香的工作室

黛色瓦当、白色门楼

檐下挂着一对老旧宫灯

匾额上写着“如意堂”三个字

推门而入

一股木材芳香扑鼻而来

与其说那是艺术工作室

不如说是一间堆满木料、铺满木屑的工厂间

从紫檀堆中探出身的

就是“大师”喻立新本人

喻立新,海派紫檀木雕的领军人物,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紫檀雕刻》的传承人,他的名字为“圈内人”所熟知。

紫檀,木中帝王。从明清时代至今,紫檀家具、紫檀雕件向来被纳入“艺术品”之列,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藏有大量皇家紫檀精品。

 

古往今来,木艺师若是没有颇深的雕刻造诣,根本不可能选择紫檀木用来雕刻,而现在精通此木雕刻者,更是少之又少。在上海,喻立新就是一位能运刀如笔的木艺大师,将紫檀雕刻技艺展现得活灵活现,有幻画入木之绝技。

出生木雕世家,16岁便拿起刀具

喻立新祖籍江苏如东,家中四代从事木雕传承。他说,自己从小耳濡目染,16岁那年就试着拿雕刻刀具,简单构图之后开始尝试雕刻。他的第一件作品是一红木架子床上的一块花板,经过一整晚的努力,他终于偷偷完成了作品。第二天作品亮了相,客人很喜欢,父母却反对,怕他耽误了学业。恰恰没有想到的是,这反而成为他今后从事木刻雕琢的原动力。
几十年过去,他从最初的小件雕刻入手,到如今的大型立件,于漫长岁月中历经磨练。如果说如痴如醉的热爱是一块“敲门砖”,那每一个点滴进步都是十二分努力的结果。他还深深记得,早期木雕过程中,他会对每一件作品“因材施艺”谋篇布局许久,但雕着雕着,总会突然变得无法得心应手,有时还会直接弃刀,留下一件件未完成作品。
一次次失败的经历中,喻立新改进构图布局,改良雕刻刀具。如今他的工作台上摆放着近百把刀具,每把刀具所能达到的效果都不尽相同。有时为了设计一张画稿,他要反复琢磨徘徊到深夜,半夜醒来,一有灵感就抓住不放,打开台灯,拿起笔。有时为了雕一件作品,他可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出工作室。而他的工作室就是“前工厂后住家”,除了吃饭睡觉,他可以连续几个昼夜伏案雕刻。
对于雕刻界最忌讳的机雕问题,许多工艺师都表示“绝对不用电动道具”,但喻立新也有自己的见解和做法:“机雕其实同样必不可少,用它来雕刻物件的轮廓雏形,以及用来深掏或者深挖,可以让物品形制非常准确。”

木雕版《清明上河图》

还原5米长卷一草一木

工作室里,最醒目的是一条长2.36米的小叶紫檀龙船,这件作品已经完成了一半。

即便是不懂行的人,也会认同这是一件精品:龙船的龙头前倾,眼睛怒睁有神,龙船甲板上建有舱房四层,顶层还有一座五层方塔。整艘龙船不用一胶一钉,所有的拼接都是榫卯结构。

喻立新说,完成这件作品需要数年时间精工细作。雕刻龙船是一件系统性的工程,不亚于造一间房子,他展开龙船的设计长卷,这张图纸的确不亚于一幢房子的设计图,上面详细标注着每一部位的尺寸大小,粗细比例,甚至甲板上房屋的菱格式样也清楚标出粗细比例。不同紫檀木家具,龙船的榫卯结构要缩小许多,只有完全精确、分毫不差,才能让木与木之间的拼接变得天衣无缝,使整条龙船看上去有如一气呵成。
他最有名的一件“巨作”,要数获得过“国匠杯”金奖和“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之最”的雕刻版《清明上河图》。那是一件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完成的做品,以1:1比例仿原画而雕。5米多的长卷,分为郊野、虹桥、城镇等多个部分,但见郊野芳原细草,树枝泛绿,汴河两岸舟船往来不绝。原画中有各色人物814人,牛、骡、驴牲畜73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9艘,都一个不漏雕刻出,整整用了4年时间才全部完成。

开渔塘种瓜果,只为精微观察生活

在去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和普陀区共同主办的上海工艺美术类非遗精品联展上,喻立新一人就展出了20余件作品。记者有幸见过他的《南瓜蟋蟀壶》、《鸟笼》、《蟹篓》、《苍鹰》、《三足熏香炉》、《二十四孝》等等,每一件都极具写实特色。
《南瓜蟋蟀壶》的底座是一块被雕刻得交错繁复的紫檀木,木上卧着一个南瓜造型的水壶,壶柄为南瓜藤,壶盖为南瓜叶,壶颈之上一只蟋蟀爬行期间。底座的杂乱无序与水壶的别致整齐交相辉映,对比鲜明,更有一种静态和动态相互衬托,趣味横生。
《蟹篓》采用圆雕、镂雕、浮雕等多种技法而成,那蟹篓雕得肖形传神,像是全用竹子编出来的,竹篾则纵横交错,有股竹子所特有的韧性和张力,竹篓里的6只蟹已经有5只爬到竹篓外,每只都生动鲜活,似乎刚从湖上捕捞上来。
《三足熏香炉》造型极具创意,圆形炉腹与三只雄狮搭配,熏香炉外表轮廊线条优美和谐,气质端庄。炉的两侧耳部为狮子攀爬状,炉盖为雄狮蹲坐状,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将狮子的姿态刻划得活灵活现。

要创作这样极致写实的做品,喻立新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对生活的细致精微观察。为了雕刻《蟹篓》作品中那些鲜蹦活跳的螃蟹,他在老家开设了鱼塘,自己养殖螃蟹、虾等水产品。秋风起了,别家人都在品尝肥蟹,只有他端坐池塘边观察螃蟹的一举一动,一坐就是半天。为了雕好南瓜、桃子、玉米等蔬果和粮食,他还在老家买了几亩田,自己种粮食蔬菜,还开辟果园、饲养鸡鸭,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看到他的《南瓜蟋蟀壶》时会惊呼:“那片被虫咬过的叶子,就像刚从田里摘下来一样。”

如今,喻立新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写实雕刻风格,一派尚古气息中,还多了一种现代时尚之美。喻立新说:中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紫檀雕刻是中国木雕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支脉,集工艺和美术于一体。我作为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深感责任重大。”未来,他将不断创新自己的作品,还将做好传承工作。目前他担任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传帮带任务十分吃重,他希望带出优秀的学生,将紫檀雕刻这一非遗项目更好地传承下去。

(来源:上观新闻,编辑:陈玉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