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爱朗读新春特别策划丨亲子共读经典优秀作品展播(第四辑)

2023-01-24 14: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请您欣赏的是由赵春杨和妈妈朗读作家莫言的文章《过去的年》节选一、由周夏可和爸爸、妈妈朗读作家莫言的文章《过去的年》节选二和由李晞菡和妈妈朗读文章的《年的形成》,选自冯骥才先生主编的“我们的节日”系列丛书《春节》。

向上滑动阅读完整朗读片段

(妈)迎新春共庆我们的节日,

(童)品书香传承文化之经典。

(童)我叫赵春杨,今年11岁。

(妈)我是赵春杨的妈妈。我们来自

(合)阳光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

(童)为爱朗读,新年特别策划。

(妈)我们要为大家朗读的是《过去的年》节选,作者莫言。

退回去几十年,在山东乡下,并不把阳历年当年。那时,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春节才是年。对小孩子来说,春节就是一个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玩几天的节日,当然还有许多的热闹和神秘。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种粮食——其实只需七种,不可缺少的大枣算是配料。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比较富庶的人家,则要买来些关东糖供在灶前,上供的意思大概是让即将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儿,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也有人说,关东糖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这种说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坏话固然是不能说了,但好话不也说不成了吗?过了辞灶日,春节就迫在眉睫了。在孩子的感觉里,这段时间还是很漫长。终于熬到了年除夕。那时候,不但没有电视,连电都没有,吃过晚饭就睡觉。睡到三星正晌时,被母亲悄悄地叫起来。起来穿上新衣,感觉到特别神秘,特别寒冷,牙齿得得地颤抖。家堂轴子前的蜡烛已经点燃,火苗颤抖不止,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夜不如过去黑了——这是真正地开始过年了。

向上滑动阅读完整朗读片段

(妈)迎新春共庆我们的节日,

(童)品书香传承文化之经典。

(童)我叫周夏可,今年7岁。

(妈)我是周夏可的妈妈。

(爸)我是周夏可的爸爸。我们来自

(合)阳光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

(童)为爱朗读,新年特别策划。

(妈)我们要为大家朗读的是莫言的文章《过去的年》节选。

还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装财神和接财神。往往是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他们提着瓦罐,有的提着竹篮,站在寒风里,等待着人们的施舍。这是叫花子们的黄金时刻,无论多么吝啬的人家,这时候也不会舍不出那半碗饺子。那时候,我很想扮一次财神,但家长不同意。母亲说过一个叫花子扮财神的故事:一个叫花子,大年夜里提着一个瓦罐去挨家讨要,讨了饺子就往瓦罐里放,感觉到已经要了很多,想回家将百家饺子热热,自己也过个好年,待到回家一看,小瓦罐的底儿不知何时冻掉了,只有一个饺子冻在了瓦罐的边缘上。叫花子不由得长叹一声,感叹自己命运实在是糟糕,连一瓦罐饺子都担不起。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欢乐的年。

向上滑动阅读完整朗读片段

(妈)迎新春共庆我们的节日,

(童)品书香传承文化之经典。

(童)我叫李晞菡,今年8岁。

(妈)我是李晞菡的妈妈。我们来自

(合)阳光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

(童)为爱朗读,新年特别策划。

(妈)我们要为大家朗读的是《年的形成》,选自《我们的节日·春节》,冯骥才主编。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宏大、最具狂欢的节日。春节在过去和民间又叫年,过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庆,民谚所谓“百节年为首”讲的是年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第一大的节日。年的形成,来源于古人对季节、收成、天象、历法的认识。这是农耕文明的文化果实。我国古代的年首先是与农作物的一年一度的收获相关。甲骨文中的“年”字,是人背禾的象形字。《说文》曰:“年,谷熟也。古代星象纪年见于《尔雅》,《尔雅,释天》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就是说夏代以岁称年,岁是天上的木星,这是以星象纪年;商代以年度祭祀为年,一年一大祭,这是源于年成又加入了人天关系的年;周代以收获纪年,这是农耕文明的纪年,直接用上了谷熟而人背禾丰收的情景了。所谓“年者,取禾一熟也”(《尔雅,释天》)。庄稼的成熟与四季交替的周期以及星象天体运行紧密相联,靠天吃饭的古代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总结自然规律,分明四季,掌握日落月出,观测天体星象,得出历法以别年、月、日。年的确定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的寿命、时间, 庄稼的种收, 季节的轮回与冷暖变化,都以年开始从头来过和归于结束。农作物丰收年景,人们要在收获时庆祝,祭祀并感谢神灵庇佑,祈求来年丰收;农作物歉收或天灾连连,人们束手无策,唯求老天开恩,来年赐予丰年。喜庆、欢乐、饮宴、祭祀、祝福的过年气象,几千年来始终如一。

原标题:《为爱朗读新春特别策划丨亲子共读经典优秀作品展播(第四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