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今中外嗑瓜子都“上瘾”,原来是有科学依据的
自称“吃瓜群众”的人,凑在一起聊八卦的时候手里拿的往往不是西瓜,而是瓜子。一旦开始,口干舌燥、嘴皮磨破都停不下来,越嗑越上头。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揭开嗑瓜子“上瘾”的秘密,告诉你嗑瓜子的独特养生好处。
受访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杨晓军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张学新
中国注册营养师 于仁文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爱嗑瓜子
中国人喜欢瓜子,可能一开始是由于节俭,后来才深入到饮食文化层面。
据考证,嗑瓜子的习俗在我国明代已经流行,晚明宦官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记载了明神宗“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
明神宗朱翊钧
晚清之前主要是西瓜籽独占鳌头,晚清之后南瓜籽开始流行,民国时期葵花籽又异军突起,一直盛行至今。
从左到右:冬瓜籽、西瓜籽、南瓜籽、葵花籽
嗑瓜子最早兴于北方,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农闲时大家整天呆在家中避寒,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就是嗑瓜子聊天,于是嗑瓜子的习俗就这样蔓延开来。
除了嗑瓜子这种习惯在我国传播时间久以外,人们喜爱嗑瓜子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有利于社会交往
用瓜子招待客人能够体现主人的好客,做客的人吃瓜子也会有被“招待”的感觉,潜移默化中就定下来一种愉悦的社会交往基调。
能缓解紧张情绪
嗑瓜子可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这些动作简单、容易,让人感到愉悦,在吃的过程中能够缓解彼此紧张的情绪。
可以调节气氛
瓜子本身的趣味性加上调节紧张气氛的功能会使人放松,消除相处中的敌意,使交流双方表达起来更加轻松自然,观念和想法比较灵活多样。
有利于延长交谈时间
嗑瓜子是一种量少多次的进食行为,可以随时停下来,也可以随时捡起来继续嗑,拉长了进食的时间,能够给社交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
为什么嗑瓜子那么“上瘾”?
有人嗑瓜子直到口干舌燥,却依然无法控制将手伸向瓜子,像上了“瘾”一样。
这是由于完成嗑瓜子的目标可以刺激大脑的奖赏机制,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会被激活,分泌快乐激素。
嗑一个吃一个的过程刚好完成了“预设目标→行动→大脑分泌快乐激素→完成目标”的设定,这个过程循环刺激大脑,就会使脑内的奖赏机制敏感度变低。
所以大脑变得难以满足,需要不断提高刺激的强度,“瘾”就形成了。
嗑瓜子的“上瘾”机制:
【刺激】第一次看到瓜子,嗑开壳,把瓜子仁吃到嘴里。
【奖赏】大脑瞬间受到刺激,释放了大量的多巴胺,大脑获得了意外的奖赏。
于是大脑记住了这个奖赏机制:嗑瓜子会得到奖赏。
【刺激】再次嗑瓜子的时候,大脑会再次受到刺激。
【行动】多巴胺开始分泌了,给你动力想要再拿一个瓜子,吐壳,吃瓜子仁。
【奖赏】吃掉的时候,多巴胺再次分泌,大脑再次获得奖赏。
【嗑一个吃一个】:刺激→行动→奖赏→刺激→行动→奖赏
嗑瓜子可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世界上的瓜子消费大国,除了中国,还有美国、土耳其、西班牙和俄罗斯。
前苏联人民热爱向日葵,把它定为国花。电影《幸福的生活》的嗑瓜子镜头中,人们直接将瓜子从向日葵上拧下来吃。
西班牙嗑瓜子的人更多,有调查显示,64%的西班牙人都嗑瓜子,其中,约有45%的人在看电影时嗑,24%的人会在看比赛时嗑瓜子。
美国人嗑瓜子只吃味道,一股脑倒在嘴里。相比于嗑出瓜子仁,他们觉得瓜子的味道更能提神助兴。
东南亚国家的人也是吃瓜子的,但日本例外,他们几乎没有人吃瓜子,因为在日本礼仪中,把食物放进嘴里再拿出来是非常不礼貌的。
美国研究:瓜子中木脂素降低冠心病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吃富含木脂素的食物,如葵花籽、南瓜籽和芝麻等,冠心病风险会明显降低。
研究者推测,富含木脂素的食物之所以降低冠心病风险,可能是因为木脂素和膳食纤维的协同效应,导致血浆亚麻木酚素生成增加而发挥作用。
木脂素摄入量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瓜子营养丰富,不同品种的瓜子所含的营养以及功效也是各有所长。
01冬瓜籽利于降血脂
冬瓜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助于防治高脂血症以及冠心病。
02西瓜籽利于防老痴
西瓜籽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阿兹海默症。
03南瓜籽有助于降血压、稳定情绪
南瓜籽富含泛酸、烟酸、钾元素,可缓解心绞痛、辅助降低血压。心情不好时吃南瓜籽有助于对抗压力和消除低落情绪。
04葵花籽有助于缓解痛经
补充B族维生素有助于缓解腹胀、痉挛、疲劳等。葵花籽是维生素B1的重要食物来源。
专家建议:吃瓜子需节制
网上有传言称“吃瓜子等于喝油”,这是真的吗?
每100g葵花籽的脂肪含量大约25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人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为25-30g。但这并不代表一把瓜子等于一勺油。因为瓜子中的脂肪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仅占了14%。
但的确瓜子不能吃得太多,摄入过多热量和油脂,有可能造成高血脂,引发肥胖。专家建议瓜子每天吃50g左右即可,并且要多补充水分,以防喉咙痛、口腔溃疡。(生命时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