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时间修复师》精彩试读:一个故事揭开古董钟修复的神秘面纱

2023-01-22 18: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时间修复师》

卢欣 著

2023年1月出版

一个故事揭开古董钟修复的神秘面纱

在流逝的时间里静心修复

让停止的时间重新流动

内容简介:霍师傅是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修复中心的一名古董钟修复师。有一天,他迎来了一座铜鎏金转花人偶钟,他发现夹板上有个特殊的标记,有些眼熟,好像在外公那里见过……伴随着古董钟的修复,历史之门被打开。时代的变迁、家族的纷争、钟表行业的兴衰、小人物们的命运与选择……渐渐浮出水面。

精 彩 试 读

这古老的座钟,仿佛一个正走向衰老、缺乏动力的老人一样,一声不吭、安静地等待着救治。霍师傅放下钳子,换上更尖细的镊子。仍然是屏住呼吸,极轻极慢地伸向机轴。丽瑜担心惊扰到他,站在更远的地方,伸长脖子,安静地张望。只见镊子尾微微动了几下,极细微的,立刻又静止了。霍师傅轻微地呼了一口气,说:“固定住了。”换了一把针管大小的螺丝刀,把螺帽旋上。略缓缓,又换了一把更小的镊子,将指甲盖大小的齿轮放了进去。

丽瑜忍不住探过头去,吃惊地说:“这么细微的功夫,是怎么做到的呀!”

苏师傅在一旁笑,说:“小霍有天赋。”

霍师傅走进博物馆大院时,墙上的钟正好敲响了九下。

“当、当、当……当、当、当……”

清脆的钟声回荡在整个院子里。

打开办公室门,又是一阵“当、当、当……”。他略皱了皱眉,拍拍额头,说:“慢了一点啊。”桌上放着一座老式自鸣钟,钟摆还在左右晃动。这时,博古架上另一座自鸣钟又响了。

“当、当、当,当、当、当……”声音此起彼伏。

霍师傅走到工作室的另一头,把所有电闸打开。每天早上都是这样的习惯动作,他拉开窗帘,让阳光微微地照在工作台上。几个常用的工具箱打开来,他先摊开机油布,再将大大小小的刷子、钳子轻轻拿出来。这里是十三行博物馆的一个修复中心。广州十三行过去是专做洋行生意的,有一段时间,大量进口来自西方的自鸣钟。也因为这个生意,带动了整个广州的钟表制作技艺发展。在十九世纪末期,广州已经有了成熟的钟表制作技艺,广式自鸣钟的工艺十分精湛,外表装饰色彩艳丽,代表了机械时代的最高工艺水平。

《我在故宫修文物》

冬日的阳光斜斜地照在那些零部件上,反射着金属特有的银质的光。他将正在修复的一架铜镀双象钟细心地摆正了。这是一件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修复的作品,现在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个物件,刚收到的时候,残缺不全,简直可以说是一堆破铜烂铁。可是现在,经过霍师傅的精心修复,不断地修补调试,已经呈现出了它原有的样子。

霍师傅小心翼翼地掀开保护膜,安静地审视着,然后翻开修复日志,检查还有什么遗漏的。钟表的零件繁多复杂,需要十分小心细致。稍微一点差错,就有可能导致后续一系列烦琐的补救措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在那个橙黄的表盘上,三角状的分针缓慢地爬起,秒针每动一格就嘀嗒一声。窗外不时有响动,是上班的同事陆陆续续地进了院子。霍师傅将修复工具一一摊开,逐件擦拭。苏师傅也来了,穿一身淡灰工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上去像一个有多年教龄的历史老师。

《我在故宫修文物》

“晓明,那个定做的塔盘轮还没到吗?”苏师傅皱了皱眉。

霍师傅摇摇头,说:“已经寄过来了,快递在路上呢。”

钟表修复就是这样,每一个零件都很关键,有时缺少一个零件,就要多等十天半个月。霍师傅端坐在工作台前,用机油软布擦拭锉刀。几个纤瘦窈窕的身影从走廊晃过,她们是博物馆的讲解员。

霍师傅向她们点头微笑,礼貌地道了一声“早”。突然“哐啷”一声,在并排的几座钟表之间,打开了一扇小门。这对玻璃门位于钟表下方,随着钟摆响动,玻璃门被打开,一个带着鼓的人偶缓缓转了出来,举起手中的鼓槌,“咚隆咚隆”地敲。

“这座是刚装配好的,还没调。”苏师傅解释说。霍师傅点头表示理解。手机突然“当、当、当……”地响了。苏师傅惊讶地望着,说:“成天听这一屋子的钟敲的,还听不够?”

霍师傅无奈地摇头。听铃声,他就知道是母亲打来的。

“昨天晚上去你二姨家过冬,家里的亲戚们都关心着你们兄弟俩呢。工作怎么样了?自己住的地方一定要收拾好。都跑到广州去了,把我一个人扔在乡下。”

母亲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说着,霍师傅只好“嗯嗯”不停。“你哥也不理我,你嫂子就更不用说,半年也没有一个电话打来。没关系,反正我也不想跟她说话!”

窗外一阵喧哗,十点左右参观的人数是最多的。几个讲解员匆忙而过。霍师傅在人群中看到了周丽瑜,他略点头,算是打招呼,丽瑜冲他挥了挥手。

丽瑜是准备去做讲解了。她在这个博物馆工作了多年,已经是资深的讲解员了。她走路轻盈缓慢,说话也是这样。刚认识的人,能立刻感觉到她的性格沉稳、淡定,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令她惊慌失措。认识久了,也会感受到她性格中热情、友爱的那一面。霍师傅安静地坐在窗前,望着眼前时针、分针有序走动的钟面,不由得涌起一丝笑意。

十三行博物馆开馆时间不长,馆内所有藏品都与广州十三行发展的历史有关。博物馆同时挂牌成立了历史文化研究所,有利于更好地收集、研究文物资料。馆里根据藏品的特点,组建了修复中心。霍师傅进入修复中心以来,源源不断地接收着需要修复的广式传统自鸣钟。

十分钟之后,丽瑜推开门,走进了修复室。

“怎么,不是去做讲解了?”霍师傅向她略点头,放下了手里的工具。

“陈大姐去了,说是领导特意安排的。”丽瑜微笑着回答。

“听说都是一些退休老人,她去讲解正合适,”霍师傅随口问一句,“吃早餐了吗?”

丽瑜点点头,不作声,斜靠在工作台前。

“要不喝杯茶?”

修复室分内间外间,内间是恒温恒湿的,放着各种精密仪器,外间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主要作基础修复。于是,他们在外间用屏风隔出了一个休息区域。师徒俩干活累了,就到外间坐坐,喝口茶。

“师父,我这里有朋友送的单丛,要不要试试?”霍师傅转向里间,殷勤地问。

“不用不用,我喝惯了乌龙。”苏师傅说着,已经走出来了,熟练地拿出茶叶罐,舀出两勺茶叶,放进玻璃杯里。

“当、当、当……当、当、当……”随着十点钟的准时到来,所有的报时钟都启动了,然后是一些独特的打点的音乐声:“丁零零、丁零零……”茶的香气也弥漫了整个修复室。

突然,“当”的一声,把他们都吓了一跳。

霍师傅刚接了热水,茶杯一晃,滚烫的茶水从杯子里溅出来。他吃了烫,赶紧将杯子放下。

“这只钟,还没修好,又坏了!”苏师傅摇摇头,赶紧走到钟表堆里,将一只还在“当当”响的钟拎出来,起开钟盖,拆下柄轴,取出了机芯。

“不听话,就把你拆掉。”霍师傅笑着说。

苏师傅也向丽瑜打招呼,从橱柜里取出一个包裹,说:“老家带来的糍粑,尝尝。”

丽瑜摇着手拒绝,说:“谢谢了,我一个人不开火,还是留着你们吃吧。”

“电饭煲热一热就可以吃了,”苏师傅执意要送,说,“快过年了,家里新做的,特意带来给你们尝尝。”丽瑜觉得再拒绝就不好意思了,忙双手接过,向苏师傅道谢。

苏师傅连连摇头,说:“不用客气,你要觉得好吃,过年回去我再拿一些来。”

阳光斜斜地照着,桌面上的规尺、板牙隐隐反射着银光。苏师傅正在修复一个小齿轮,将指甲盖大小的齿轮夹在卡盘上,放到显微镜下,归零校正。丽瑜一边说话,一边不时看看表。面对着一屋子的钟,总是想确定它们到底准不准。修复室里挨挨挤挤的全是钟表,来这里的人,都难免感染上这种毛病。

“这只钟,需要修到什么时候?”丽瑜喝了茶,指着桌子上正在修的一座钟问。这是一座铜鎏金转花雀笼钟,送过来的时候,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如今已经很成样子了。

“还要一个月左右吧。主要是铜雕花瓣难做,现在正在等打铜师傅制好了送过来。”

霍师傅微弓着身,坐在工作台前。他掀开保护膜布,凝神观察了一会儿,然后找出了一把极尖细的钟表专用钳子。

一片圆形的齿轮,用钟表镊子稳稳地夹住。这个齿轮要放在机轴擒纵机构里,还要跟游丝连接,难度很高。他屏息凝神,以娴熟的手势、极稳的力道,将零件安放下去。

《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古老的座钟,仿佛一个正走向衰老、缺乏动力的老人一样,一声不吭、安静地等待着救治。霍师傅放下钳子,换上更尖细的镊子。仍然是屏住呼吸,极轻极慢地伸向机轴。丽瑜担心惊扰到他,站在更远的地方,伸长脖子,安静地张望。只见镊子尾微微动了几下,极细微的,立刻又静止了。霍师傅轻微地呼了一口气,说:“固定住了。”换了一把针管大小的螺丝刀,把螺帽旋上。略缓缓,又换了一把更小的镊子,将指甲盖大小的齿轮放了进去。

丽瑜忍不住探过头去,吃惊地说:“这么细微的功夫,是怎么做到的呀!”

苏师傅在一旁笑,说:“小霍有天赋。”

毕竟现在做钟表修复的少了,整个广州能做这个的,不过三五个人。

选自《时间修复师》第三章

End

原标题:《《时间修复师》精彩试读:一个故事揭开古董钟修复的神秘面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