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别让“我不配”,拖垮你的一生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是心理学佳作《冒名顶替综合征》。
总是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的人,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前行的勇气。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做成一件事后,在高兴之余也会感到惶恐,觉得自己只是运气好罢了;
面对别人的夸赞,总是很心虚,觉得对方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才这样说;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奖励,总觉得不是自己应得的,感觉自己像一个骗子,随时可能被揭穿。
如果你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那并不是因为你真的不够好,而是你很可能陷入了“冒名顶替综合征”。
心理学家米夏艾拉.穆逖兮在《冒名顶替综合征》中指出:
处于“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一直活在“我不配”的焦虑中。他们对自己要求苛刻,无法接受别人的肯定。
每一个“冒名顶替者”的内心,都有一场隐形战争。不停地自我攻击,让他们内心疲惫不堪。
然而,过度地自我否定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深陷痛苦,无法自拔。
丢掉“不配得感”,正确地看待自己,才能摆脱“冒名顶替综合征”,拥有更好的人生。
“不配得感”,是对自己的隐形攻击
在《冒名顶替综合征》中,作者讲述了马拉的烦恼:
马拉从小成绩优异,却饱受“不配得感”的困扰。
年幼时,马拉总能轻而易举地取得优异的成绩,让父母骄傲。在父母眼里,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但随着年纪渐长,马拉发现自己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轻松取得好成绩,而是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能超过别人。
这让她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一名“冒名顶替者”。
每次工作时,她总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力求做到完美。然而,当她取得好成绩时,内心却会涌起深深的“不配得感”
她觉得自己资质平庸,不配得到别人的赏识。
这种自我怀疑,不断蚕食着她的自信心,让她变得越来越自卑。
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屏蔽掉外界的恶意,却逃不掉内心的隐形攻击。这世上最严苛的批判者,往往就是我们自己。
想起朋友的一段经历:
在工作不久后,朋友因为做事认真、为人和善得到了领导的赏识。领导曾表示有意提拔她为部门主管。
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机会。朋友却很烦恼。
在她看来,自己性格软弱,并不是做主管的最佳人选。领导之所以提拔自己,是因为还没看清她的“真面目”。
在得知消息的那几天,她异常紧张,工作也频繁出错。最终“如愿以偿”地失去了做主管的机会。
就像心理学家米夏艾拉指出的:
陷入“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常常认定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喜欢将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比较,不断地自我攻击。
就这样,他们深陷自我否定的深渊,失去许多原本属于自己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面对挑战,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内心的自我否定,耗尽了我们的能量和精力,让我们失去了前行的勇气。
丢掉“不配得感”,才能重拾信心,改写自己的生活。
丢掉“不配得感”,停止对自己的恶意
在《冒名顶替综合征》中,奥利弗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奥利弗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他工作认真、能力出众,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喜爱。
在别人看来,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然而,这些优秀的表象,却无法掩盖他内心的惶恐。
他无法欣然享受自己的成功,对他来说,获得的成就越多,内心的痛苦就越多。
原来,奥利弗从小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
在他4岁的时候,父亲就抛下了他和母亲,离开了这个家。这让母亲深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因为害怕再次被抛弃,奥利弗扮演起了好孩子的角色,他对母亲言听计从。
可即便是这样,母亲依然很难开心起来。
童年的经历,让奥利弗在心底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他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配拥有幸福。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蒙骗了大家,就不会得到赏识。他非常担心有一天被人揭穿“真面目”,失去拥有的一切。
这样的想法,给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让他苦不堪言。
后来,在心理学家米夏艾拉的帮助下,奥利弗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状态就是“冒名顶替综合征”。
于是,他试着停止自我攻击,不再一直关注自己的缺点,而是去发掘自己的优势。
渐渐地,他找回了自信,开启了新的生活。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自证预言”,是指:
我们常常会按照心底的信念来行事,从而不知不觉地成为预言中的人。
总是自我否定,给自己消极暗示,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就会越积越多。人也会变得更加消极、自卑。
经常进行积极自我对话,内心才会越来越从容:
当你不小心犯错时,不要急着批判自己“我太笨了”,而是试着告诉自己“没关系,每个人都可能犯错。”
当你发现别人的优点时,不要急着贬低自己,而是试着对自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不需要和他人比较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删除内心的负面评价,看见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如此,才能找到心底的自信和乐观,从而吸引更多好事发生。
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当我们打破“不配得感”的枷锁,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人生才会拥有更多精彩际遇。
真正的成熟,是正确地看待自己
在《冒名顶替综合征》中,心理学家米夏艾拉指出:
你对自己的评价,影响着你的心态。如果总觉得自己不配,内心的羞耻与内疚感就会越强,你就越会坚信自己无能。
只有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走出冒名顶替综合征的恶性循环。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三个建议:
① 停止和他人比较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发奖金时,听到别人的奖金比自己高,立马陷入挫败;
参加聚会时,发现别人的事业比自己成功,立马心生自卑;
很多时候,我们的自卑和焦虑,往往是因为陷入无谓的攀比之中。
就像那些喜欢攀比的翠波鸟。一旦发现别人的巢比自己的更大,就盲目地扩建自己的巢穴,结果耗尽精力、身心俱损。
其实,生活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人生在世,看清自己,往往比仰望别人更有意义。
不因别人的优点而自卑,不因自己的长处而自傲,才是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
② 直面自己的缺点
最近,歌手周深因为空灵又有穿透力的歌声,火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曾因为没有经历变声期而饱受嘲笑。
周深从小热爱音乐。可是,读初中时,当身边的同学都在经历变声期,他却一直保持着稚嫩的“童声”。
那段时间,他经常被别人嘲笑声音太“娘”,不适合唱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周深都非常自卑,甚至不敢在别人面前开口说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好在,对音乐的热爱,让周深克服了恐惧。他试着直面自己的缺点,去寻找自己的闪光点。
渐渐地,他的歌越唱越好,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面对生命的裂缝,与其自我否定,不如坦然面对。
当我们不再害怕面对自己的缺点,它才不会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③ 学会自我疼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有一句话,引起过许多人的共鸣: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每一个“冒名顶替者”的内心,都住着一位严苛的批判者。
他总是习惯性地否定我们取得的成就,不断放大我们的缺点。让我们内心痛苦不堪。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学会“自我疼惜”,将同情心投射到自己身上。
当我们犯错时,不要盲从内心的声音,而是要试着转换视角。想象如果事情发生在最好的朋友身上,我们会怎么说?
或是想象一个安全温暖的地方,那里有一位有亲和力的长辈,他会无条件接纳你、安慰你,告诉你,你值得拥有一切美好。
试着用正面的言语,来代替内心负面的批评。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便能找到内心深处自爱的力量。
写在最后
在《冒名顶替综合征》中,作者写道:
一旦你不再让恐惧和觉得自己无能的想法来决定自己的日常生活,那些你以前不敢想的新愿望,便会慢慢浮现。
弱者自困,强者自渡。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总是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无异于给自己的人生套上无形的枷锁;
只有认清自己:
接纳自己的缺点,发掘自己的优势,用自我关怀的力量驱散内心的负面情绪。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原标题:《别让“我不配”,拖垮你的一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