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00个视角看昌黎】懒豆腐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懒豆腐
懒豆腐
童年的时候,关于吃的记忆有很多,特别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吃对于人们极其重要,所以记忆也特别深刻。
我们老家虽然离海只有七八华里,但不是以渔业为主,每一个生产队都有一只渔船,但那只是副业,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并不大。
海边有大片大片的盐碱滩,盐碱滩上除了盐蓬草什么也不长,但是全国农业学大寨,不长庄稼也得种。所以,盐碱滩上的庄稼,就像癞子头上的头发一样,东一块西一撮,没有连成片儿的。记得那时候参加大队的宣传队,有一个数来宝节目,还记得这样两句台词:种一葫芦收两瓢,穷苦的日子真难熬;有女不嫁盐碱窝,所以我们村光棍儿特别多。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我们村有大片大片的稻田,那是得益于50年代引来了洋河水自流灌溉。盐碱滩种水稻,水能够压住盐碱,所以稻子十分茂盛。但是山西大寨山上没有办法种水稻,所以我们这里也不让种水稻。大寨种什么我们就得种什么。种黄豆、粟子、苞米、高粱,五谷杂粮什么都有。秋天分粮食的时候才有意思。本来收成就不多,这个几斤,那个几斤,没有一样儿成堆儿的。口粮不够吃,就用这些粮食到产白薯的地方去换白薯,上顿下顿吃白薯,人们都吃成了白薯脑袋,害得我多年以后见白薯就犯晕,得了白薯综合症。
不过,豆子,家家户户还是都留下一些的。记得当时有黄豆、黑豆、红豆、绿豆、磨石豆(褐豆),过年过节的时候,豆子可以发豆芽,可以焖白薯干饭,可以换水豆腐,还可以“拉懒豆腐”。
记得有一次包村工作队来我家吃派饭,吃啥?母亲于是从隔壁借来了小石磨,把黄豆煮熟,放之花椒大料,拉起了懒豆腐。我想,所谓懒豆腐,关键还是一个“懒”字。做干豆腐水豆腐是在将水发的黄豆磨成豆浆,然后过包去掉豆腐渣,豆浆大锅煮开,用卤水或石膏点,然后上磨具挤压干水分即可成为了豆腐。但是懒豆腐就简单多了,豆子是煮熟的,放上佐料,支好小石磨,配以适量的水磨成糊状,下锅的时候,少放一些青菜,开锅就好了。记得那次主食是白高粱米红豆干饭。他们两个人将半锅懒豆腐统统报销了,然后摸着肚皮走了,害得我们眼巴巴看着干干净净的锅盆儿直咽唾沫。
当然,每当过年过节,或来了亲戚,母亲还是时不时地拉懒豆腐。那种来自黄豆的香醇气息,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里。参加工作头几年,经常回家,那时生活条件相对好了,吃一次懒豆腐也不是太难,所以经常让母亲拉懒豆腐吃。后来,由于工作生活的关系,很久吃不到家乡那种纯粹意义上的懒豆腐了。
现在的饭店,也有懒豆腐卖,不知道是豆子的原因,还是做法的缘故,就是吃不到原来那种味道。现在人们更懒了,拉懒豆腐根本就不煮豆子,把豆子用水泡了就磨,吃到嘴里是一股豆腥味儿。还有一种,用花生磨,美其名曰“花生懒豆腐”。既然是花生,怎么还能和豆腐贴上边儿呢?真是胡吃乱作!还有一种,大约是在龙家店一带,不吃懒豆腐,吃的是豆腐籽,就是磨好了豆浆,放上佐料,上锅大火蒸,变成类似于鸡蛋糕之类的东西。有的时候豆浆太稀,还真的需要加上一个两个鸡蛋,上锅炖了,才成了豆腐籽。虽然吃起来不错,还是缺少了家乡懒豆腐那种田野的醇香。就像我们吃昌黎大酱一样,吃来吃去,就自己的妈做的最好吃,这大概吃的不是大酱,吃的是记忆、感觉。(肖沛昀)
文图:100个视角看昌黎编委会
原标题:《【100个视角看昌黎】懒豆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