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城市青年融入乡村振兴,现代生活的定义是否正在变化?
原创 周奕 文学报
频上热搜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无疑是近日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该剧自1月3日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首播便创造了全网卫视收视榜冠军和猫眼剧集实时热度总榜冠军的成绩。
慢生活剧曾一度被认为是电视剧同质化的现象,难以创新,但《去有风的地方》结合了乡村振兴背景,直面“职场内卷”“精神内耗”等当下社会热点现象,给在都市中如许红豆一般的打工人带来温暖镇静的反思,在闲适的田园生活中展现了平凡但仍好好生活的意义,也为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文化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文 / 周奕
最近,由丁梓光导演,李现、刘亦菲主演的乡村振兴题材剧《去有风的地方》登上荧屏,紧贴社会现实,吸引了观众关注。该剧通过勾勒主人公许红豆在云南大理三个月的生活轨迹,展现了一幅恬静淡然的山水田园图。肆意自在的悠慢生活、大美如画的视觉景观吸引都市的打工人逃离快节奏的生活,来到云南小镇思考人生的意义。
“什么是幸福?”“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当许红豆的好友陈南星决定放下一部分“买房买车找男朋友”的压力、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与真正的幸福时,工作的重压与繁忙使得她后知后觉自己已处于胰腺癌晚期,最后以生命的代价给追求幸福的路途画上句号。“幸福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为此所做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作为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堂经理,许红豆从刚入职到再度升职,纷繁枯燥的工作与单调乏味的生活使她在快节奏中逐渐麻木,甚至还落下了胃病。好友陈南星的突然去世促使她停下脚步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真正的幸福。作为都市白领的缩影,许红豆“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人生理想也是大多数人生活的终极目标,但在职场“内卷”环境下,快节奏带来的压力往往使人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为数不多的自由时间。以遛狗为借口拒绝同事邀请、“躺平”在冰箱的过期酱料、因工作无法见面而分手的恋爱……许红豆在工作中填充着自己的生活。
与城市快节奏相悖的乡村生活凭借着悠慢闲适的固有印象使得无数都市人心往神驰,并将其誉为心灵的港湾,富有治愈的能力。重新思考人生意义的许红豆也放下单调繁忙的工作,为完成好友遗愿与找寻生活的意义而踏上当初一拖再拖的云南之旅。以山林河湖为依托形成的乡村空间往往能生产出不同于城市快节奏的闲适氛围,使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在舒适的生活中找寻人生的意义。不同空间生产的特有氛围往往给予在其中进行切换的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相比于城市,乡村则成了人们的心理避难所。
在许红豆落脚的“有风小院”中,有经历“网暴”远离现实的“博主”娜娜、追寻灵感的风趣酒吧驻唱胡有鱼、逃避家庭压力的作家大麦、沉浸式打坐的白日冥想家马丘山……有风小院的住客们在相似的经历与压力中产生心灵共鸣,互相安慰治愈。在人与人质朴友好的交往中,在人与大理风景、美食、文化的互动中,曾经逃避的过去与经历的伤痛在温暖中被接受与治愈。曾被质疑与辱骂而淹没的娜娜挥散心理阴霾,走出网暴带来的负面伤害,直面并接受真正的自己;遭受父母质疑与反对的大麦在与红豆等人的相处中,逐渐坚定了对写作的喜爱与坚持;靠打坐平定心绪的马爷也慢慢改变了“佛系”态度,解开创业心结……许红豆也在与人们的相知熟络中从一个厨房小白变成了制作鲜花饼与乳扇的能手。总之,剧中的人们在治愈温暖的生活中一起接生小马,一起经营村庄,一起找寻人生的意义。
《去有风的地方》在打造逃离城市、来到乡村净化心灵的都市打工人群像的同时,也展现了一幅有为青年奋力建设家乡的乡村振兴图景。以谢之遥为代表的返乡创业青年辞去在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大理,通过网络营销打造直播带货模式,在推广家乡特产的同时,也将云南的文化如刺绣、扎染、木雕等带出大山。外来者许红豆则运用自己多年的酒店从业经验,大大提高了乡村民宿的管理、服务等能力,马场、刺绣坊、木雕坊等也推动了乡镇的文旅业发展。在小镇生活的人们脚踏实地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无畏是否功成名就。
剧中通过描绘谢和顺日渐凋敝的木雕坊点出了非遗传承的困境,机雕成本低、耗时短,供求量大大超过手雕,木雕坊的学徒们有手艺、没钱挣,最后纷纷跑路。最晚离开木雕坊的学徒谢晓夏与“有风小院”中的人们逆行,疲于乡村的单调简单,他向往着繁华多样的上海,只身前往最后却灰头土脸回到家中。与谢晓夏不同的谢之远则只想待在安逸的农家大院,享受惬意无压力的乡村生活。“城市套路深”与乡村的简单再一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友好温暖的乡村形象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城市与乡村的形象也并非绝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印象。
该剧在云南大理的凤阳邑取景拍摄,剧中淡化了情节,从大理的日常切入,以生活化的视角将彩云之巅的田园风光与恬静生活尽数呈现在观众眼前,堪称云南大理的“非正式宣传片”。“去有风的地方”,许红豆在传统民居的斑驳小巷里感受风,在绿意盎然的宽阔草场上抚摸风,在如画般的澄澈洱海边追逐风,在挂满风铃的木质小院中聆听风。“风的本质是空气流动,人在感到疲惫寒冷的时候需要向温暖的地方流动,寻找幸福的力量、温暖的力量、美好的力量,或者,重新出发的力量。”在这里,谢之遥的风是自由自在的风,是回归家乡、建设家乡的风,是追逐人生真正意义的风。《去有风的地方》并非特意刻画角色态度,而是在角色间的相处中,在大理的生活中将其展现。除此之外,云南的美食如鲜花饼、过桥米线、乳扇、樱桃酒、炒饵块、诺邓火腿,云南的非遗文化如剑川木雕、白族的刺绣和扎染,双廊古镇、沙溪古镇、喜洲古镇的美景,茶马古道的饮茶历史均在平淡而又温馨的日常生活中呈现。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去有风的地方》将观众代入许红豆在大理治愈悠慢的生活,在满足都市人渴望到田园中寻求慰藉的心理的同时,将生活的真谛娓娓道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去有风的地方》标新立异,不仅在剧中有电商、文旅带动家乡发展,在剧外和许红豆同款的美食、物品等也销售量大增,也有大批游客来到大理打卡同款地点。
《去有风的地方》直面“职场内卷”“精神内耗”等当下社会热点现象,给在都市中如许红豆一般的打工人带来温暖镇静的反思,在闲适的田园生活中展现了平凡但仍好好生活的意义,也为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文化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原标题:《《去有风的地方》:当城市青年融入乡村振兴,现代生活的定义是否正在变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