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尚龙 | 宝庆路3号的“金瓯缺”

2023-01-20 08: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马尚龙 大上海小龙弄

老朋友朱耀华兄说,你一直写上海,写过宝庆路3号吗?他递给我一本书:《宝庆路3号》。我没写过,但是我对宝庆路3号有特别记忆。

许多人都知道上海曾经的时尚热地,都知道已故画家徐元章,有段时间,去过宝庆路3号,在平厅跳过舞喝过咖啡,见到过徐元章谈笑风生,似乎也是判断是否是局中人的一个衡器。

我去过平厅,也见到过徐元章。不过我还见到过一个人——平厅的摩登男女很少有见到过的。

徐霭龄供图:宝庆路3号的草坪,像森林

应该是宝庆路3号最疯狂的时候。某个晚上,有朋友要带我们一起去宝庆路,舞厅花园男主人,是她朋友。

到了黑擦擦的铁门前,朋友按门铃。枪篱笆铁门,我有些眼熟,可能是这一带平时常常路过,枪篱笆铁门也多见。

进了铁门,穿过花园,便是平厅,跳舞喝咖啡时尚之所在。我们进去,见到了徐元章。

徐霭龄供图:平厅内的爸爸画廊

主宾叙谈,徐元章问:马先生是第一趟来啊?我和徐元章是初次见面,当然是第一次。不过……我说:舞会我是第一次来,不过,我以前来过的……我在这里见到过令尊大人……

不必说朋友惊诧,徐元章分明也意外。我说,我在作家协会《文学角》杂志做编辑的时候,来采访过徐先生,那是在徐先生长篇小说《金瓯缺》获奖之前。

最初的《金瓯缺》简装版本

现在的《金瓯缺》精装版本

我不知道当夜平厅之内,除了徐元章和我,还有多少人知道徐兴业,还有多少人知道徐兴业的长篇小说《金瓯缺》。徐兴业是上海作家中最早获得茅盾奖的。可惜1990年已经作古。

当晚,《金瓯缺》话题像是花絮,在宝庆路3号的平厅里一阵风飘过了。

离开平厅后,朋友问我,吃晚饭时大家在说宝庆路时,你没说你去过啊?我说,你们在说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到,徐元章会是徐兴业的儿子,因为这两个人差别太大了,一个是时尚风流,一个是教书先生;直至到了宝庆路3号铁门外,想起了那么多年前的造访。

徐霭龄供图:前排左起,叔公、我、爷爷(徐兴业);二排左起,妈妈、爸爸(徐元章)、伯父、伯母

去采访徐兴业的年份,不是我记忆清楚,是由他获奖的时间推定的。1989年,徐先生获得了上海优秀小说奖,又是茅盾奖的热门候选。作家协会的杂志是有内部消息,领导吩咐我去采访徐兴业。采访应是在1988年底或者1989年初。

是冬天,早上。彼时宝庆路很是寂寥,有枪篱笆的铁门更是森冷,按了门铃还要等着主人穿过花园来开门。铁门打开,徐先生站在铁门内,一看就是老师气质,而且还是一个好好先生,温和,少语。

徐霭龄供图:爷爷一直非常宠爱我, 那条连衣裙是我当时最喜欢的

在此之前,我对徐先生毫无了解,当年也没有网络资讯可以借鉴,只知道他写了《金瓯缺》,只知道很有可能会获奖。

问徐先生的创作经历,别的没记住,倒是写长篇中途患癌症开刀,印象很深。徐先生说,小说写到一半,查出来癌症要开刀。手术后,他最担心自己写不完后两卷《金瓯缺》。大病初愈,徐先生每天早晨在花园里跑几圈,而后伏案创作。经年累月,天遂人愿,《金瓯缺》创作进入了尾声,估计还有半个月,可以大功告成。

徐霭龄供图: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无数个不可预测的可能

就在为自己庆幸之余,另一个恐慌袭来:半个月后写完《金瓯缺》,我还可以做什么?和时间赛跑,你战胜了时间,但是你只剩下了时间,而没有了可以填充时间的生活。徐先生说,最后半个月,他最不忍心的事情,是把《金瓯缺》写完。

采访完,徐先生带我到花园里走走。虽然心里也想知道徐先生和这个花园的关系,还有,这个花园里还住住哪些家人,这个花园洋房的来龙去脉,但是作家协会的杂志,似乎颇有“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追求,而且我不善于问,徐先生恰恰是不善于说。

徐霭龄供图:由于我的捣蛋,吴强伯伯(《红日》作者)把围棋战场转移到他家

徐先生带我去看了画室,十几张装了镜框的画倚靠在墙边,徐先生说是她太太的画。我“哦”了一声。徐先生没有再说下去。后来才知道徐先生的太太是徐元章的母亲。徐先生又陪我在花园里边走边聊,除了自己和《金瓯缺》,徐先生再没有说及家人家事,我也没有在花园里看到其他人,好像宝庆路3号只有《金瓯缺》与他相伴。

徐先生指给我看他花园里跑步的路线,随口说了句,我就像《红岩》里装疯子的华子良,每天跑啊跑。敦厚文良的徐先生,谈吐并不擅警句,但是这一句,几十年后我还清清楚楚记得,并且想起他这句话,就像是看到他每天“华子良式”的花园里绕圈跑,穿过太太的画室,回到书房写《金瓯缺》。一个写历史小说的作家,将自己的历史隐藏在心底。

昨天出版的《旅游时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我的文章《宝庆路3号的“金瓯缺”》,亦图亦文,图均是由《宝庆路3号》的作者、也即是徐兴业的孙女、徐元璋的女儿徐霭龄提供。

本文有3200字,公号里一次发太长了,明天继续。

马尚龙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编审

民进上海市委出版传媒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黄浦区明复图书馆理事长

上海评弹团艺委会顾问

著作主要分为三个系列,分别是《幽默应笑我》《与名人同窗》等杂文系列,《上海制造》《为什么是上海》《上海分寸》《上海女人》《上海路数》等上海系列,《卷手语》《有些意思你从来不懂》等随笔系列 。

原标题:《马尚龙 | 宝庆路3号的“金瓯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