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3年的最大愿望,我想好好旅游一次|精打细算播客

2023-01-18 08: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3年的最大愿望,我想好好旅游一次|精打细算播客
告别了“就地过年”的2023年春节,旅游市场终于迎来了强势复苏。携程数据显示,截至1月5日,春节期间旅游产品的预订量同比去年上涨45%,人均旅游花费同比提升53%。

两周前的元旦假期,第一波“阳康”的游客已经率先飞往三亚,在沙滩椰树边开启了久违的冬日疗愈之旅,三亚酒店的单晚均价也被拉到了1553元。

而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据途家数据统计,在三亚订一晚民宿的价格相当于订12晚海口民宿、7晚大理民宿。很多年轻人选择奔向性价比更高的小众旅游地作为“平替”。

国内游消费热情高涨,沉寂三年的出境游也正蓄势待发。各大旅游平台上各种出境机票、海外酒店的搜索量迅速上涨。有环球旅行摄影师蛰伏三年,如今将出行计划排到了2025年;更有人花3万5千元囤了2023年一整年的国际机票,誓要一次性补足这些年没享受到的快乐。

过去三年里,人们的旅游消费习惯发生了哪些变化?“阳康”后的旅游爱好者都去了哪里?2023年,旅游行业又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携程研究所@张致宁,和每周都想出去玩的新周刊编辑@林泽君,一起聊聊处于复苏中的旅游行业。

【本期主播】

丁珏汭,澎湃新闻湃客·财经栏目高级编辑

【本期嘉宾】

@张致宁,携程研究院 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泽君,新周刊 编辑

【时间轴】

03:28 “阳康”后去杭州跨年,人山人海

08:08 组团出境还需等待,预计到3月价格回落

16:16 被疫情改变,周末游和周边游火了

22:45 过去三年,出境组团游基本处于停滞

28:59 酒店预售被年轻人追捧,核销周期长

30:09 90后、00后依然是旅游消费的主力军

35:28 被搁置的旅行与遗憾的我们

38:05 遭受重创后,旅游行业不能立马恢复

42:53“说走就走”,在春节期间不太好实现

【配乐】

Funk Trap Heavy Kick 2018-D

以下为本期节目精华:

“南下避寒,北上玩雪”

2023年春节,旅游市场热起来了

丁珏汭:“南下避寒,北上玩雪”是这个冬天旅游消费的关键词。@林泽君,你今年出去玩了吗?感受如何?

@林泽君:元旦假期,我“阳康”后跟朋友去杭州跨年。西湖景区人山人海,感觉没有受疫情太大的影响,大家心情还是蛮舒畅的。冬天去杭州,街道边银杏、枫树的叶子饱和度降下来了,相比于常年绿色的广州来说,更有层次感。我上周末还去了长沙,因为看天气预报长沙会下雪,感觉会有冬天的氛围,因为在广州这个时候还可以穿人字拖。

2023年长沙的一场雪/受访者供图

丁珏汭:@张致宁,出行政策调整后,最近旅游行业的恢复情况如何?

@张致宁:今年元旦,根据文旅部公布的数据,国内旅游人次同比增长0.44%,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0%。从我们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看,今年春节因为政策的放开,长线旅游预定比去年同期有更大的反弹。

《2023年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携程研究院数据

在出境机票订单和海外酒店预订方面,今年春节都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从机票预定的目的地来看,中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等,都是春节期间的热门目的地。

丁珏汭:@张致宁,出境游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暴涨的酒店、机票价格预计什么时候回落?

春节期间中国到泰国与中国到日本机票价格/购票平台截图

@张致宁:一些国家对于中国游客有落地检的政策,如果检测出阳性,还需要7天自费隔离。之前也有用户反馈,在韩国落地检的时间基本在4小时左右,等待时间比较长,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从政策上来说,现在团队出境游还没有完全放开,如果是组团出境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现在正值寒假,临近春节,再加上政策的放开,所以短时间内会导致出境机票和海外酒店预订量猛增。但是在春节过后,清明和五一假期之前的这段时间,比如3月份,可能会有回落。

平替、小众、定制

年轻人引领下的旅游消费新潮流

丁珏汭:@张致宁,过去三年,旅游消费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致宁:疫情之下,国内旅游消费依然保持着比较旺盛的需求。有出境游需求的年轻人出不去,消费回流很明显。比如,三亚成为东南亚一些海岛的平替,之前去马尔代夫的人可能会选择去三亚。

国内的小众定制游和高端的旅游产品需求也比较旺盛,有钱有闲的用户在国内寻求更高端的体验。比如我们之前有一个单价50万的产品,国内七个城市环中国体验,产品上线不到半个小时就全部售罄。

酒店预售也比较受年轻人追捧。它的核销周期比较长,性价比相对高,除了住之外,还包含了在酒店周边深度体验的产品。

年轻人引领了疫情之下旅游消费的潮流,在接下来更短时间内,90后、00后依然会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

丁珏汭:@林泽君,疫情三年,你的旅行观念有哪些改变?会找一些平替目的地吗?

@林泽君:我不想去人多的地方。以前总是觉得草地很脏,有很多虫子,现在我可以接受去山里,去野营,去野餐。旅行也不用去很远,我发现家附近就有很多有意思的店和社区,哪怕是到小区楼下走一走,我觉得也是一种旅行。我去年还买了一辆电动车,方圆5公里,我都可以去;而且我越来越懒了,不想做详细的攻略,我现在去旅游,基本上是确定行程就出发了。

我不会找平替目的地,因为替代不了。一些网红平替景点的照片,饱和度、光线都很奇怪,有肉眼可见的滤镜。照片里的人穿得很精致,到现场拍照肯定好看。另外如果只看照片,住民宿也比较容易踩雷。照片里的民宿光线好,地板又干净,但可能推开门就是一股霉味,床单上乱七八糟,水压也不够,没有热水。所以我现在倾向商务酒店,如果遇到问题还可以投诉维权。

丁珏汭:@张致宁,疫情前后,你观察到了哪些变化?会持续下去吗?

@张致宁:露营在2022年的确比较火爆。数据也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我们平台的露营产品覆盖了国内的152个城市,订单主要以本地订单为主,人均露营消费超过1000元。人们会去体验带有餐饮配套或者其他体验配套比较丰富的露营产品。

我认为这种周末游和周边游还是会持续火下去的,因为在疫情之下,人们已经养成了这种消费习惯。周末时间相对比较短暂,如果全家人一起去周边的公园,或者是市郊的野生动物园,是比较好的体验。疫情会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个习惯会保留下来,人们还是会选择在周末跟家人亲近户外,而不是宅在家里。

熬过至暗,

过去、现在与未来相遇

丁珏汭:在过去三年里,我们其实积攒了很多目的地,收拾好行李又被疫情耽误,只能靠照片解馋。@林泽君,过去三年,你有哪些搁置的旅行计划?

@林泽君:过去三年,国内很多地方想去还是可以去的,所以我只有一趟没有去成的旅行。去年清明小长假,本来打算要去张家界踏青,但两次航班取消之后,我就在家里待了几天,哪里也没去。当你对一个地方有期待的时候,它却在你面前突然消失了,会有一点点失望,感觉像做梦一样。我也会再看看有没有其他活动能把假期补上,但是后来发现,除了这个地方,我都不感兴趣。

丁珏汭:@张致宁,过去三年里,旅游行业面临哪些挑战?

@张致宁:挑战确实非常多。一是因为游客需求的变化,导致订单减少,进而使得现金流吃紧,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着大规模倒闭的风险,也会导致人员失业,这是一系列链条式的反应。旅游行业遭受重创之后,不是立马就能恢复的,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比如在2020年2月,我们就有千万级的订单退订以及超过十亿级资金的垫付,客服团队当时也十倍承压。从2020年疫情暴发到放开前,我们的出境组团游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个人出境以商务或公务需求为主。

丁珏汭:@林泽君,@张致宁,你们对未来的旅游市场有哪些期待?

@林泽君:期待出境,期待旅游市场可以恢复到2019年的时候,不要有限制,不要有核酸,我只要准备好钱跟时间就可以出门。

@张致宁:现在全球疫情的大流行也还没有完全结束,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在出行之前提前做好准备。“说走就走”,可能在春节期间不太好实现,对于本地场景相对比较友好,但是对于境外长线来说,还是要提前做好规划。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预计2023年国内的旅游人次和收入可以恢复到疫情前的70%到75%,出入境的旅游人次预计恢复到2019年的三到四成,其实也是给我们稍微泼了一盆冷水。但我们始终没有停下全球化布局的脚步,已经为接下来出入境游的放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精打细算:

@准备出发的旅行人

不要过分地迷恋网上的攻略和网红打卡点

“摆烂式旅游”,怎么舒服怎么来

推荐去菜市场体验当地人的生活

去想去的地方,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出发

精打细算,关注年轻人喜欢的新消费话题

你可以在荔枝播客APP、小宇宙APP、喜马拉雅

搜索「精打细算」收听我们的节目 

主播 / 丁珏汭

撰文 / 白丽斐 丁珏汭

后期 /  白丽斐 丁珏汭 

监制 / 徐婉

运营 / 胡雅婷

未标注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