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罕见人生|他身患“罕见”的罕见病,饱受鳞屑折磨却努力活得饱满

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实习生 乔晓亮
2023-01-17 12:38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26岁的段冬,两年前被确诊为中性脂质沉积症伴鱼鳞病。

段冬身上的皮屑。

这一疾病可以说是罕见病中的罕见病,目前全世界也就一百多例,段冬是国内第一个被报道确诊该罕见病的患者,几乎没有可参考的病例和根本性的治疗手段。

段冬的脸皮看上去像绷紧的鼓面,仿佛轻轻一碰,就会裂开口子。“有时,就因为睡觉闭眼,就会造成眼皮拉伤。”段冬说。

段冬。

异常发红的脸,还让段冬看起来像酒精中毒患者。但折磨段冬的,不只异于常人的外表——该病由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先天性地对甘油三酯代谢障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皮肤脱屑,此外还有白内障、感音性耳聋、多器官损坏等并发症。

段冬却展现出比许多普通人更多的生活热情,努力活得饱满。

尽管连续走几百米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段冬却在2022年10月用了近两天时间,完成了他环厦门岛骑行的心愿。他热爱读书,2021年完成了全年阅读20本书并在朋友圈分享感悟的目标。此前症状尚不严重时,他还是一个游泳高手,几乎每天都要游泳1000米。

“把苦难当作责任。”这个自称“最孤独的男人”的罕见病患者说。

疼痛的身体和承受的恶意

段冬的家简单清净,书桌和书架就摆在客厅一角。书架上,贴着段冬参加活动的照片和鼓励自己的纸条。

段冬和病友互相鼓励的字条。

1996年,段冬在重庆出生,刚出生即被诊断为板层型鱼鳞病样红皮病,是典型的“火棉胶婴儿”——通体覆盖着一层薄膜,眼睛、耳朵等器官都被堵住,随时面临窒息的危险,身上也不同程度存在脱屑的情况。尽管段冬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但医生仍表示他活不过三个月。幸运的是,医生的预言未能成真。

由此,做小生意的父母带着他从山村到各大城市,辗转各类医院,段冬的症状却始终没有缓解。谁也没有想到,侵蚀他的,竟是全世界也就一百多例的罕见病。当时,“中性脂质沉积症”一词甚至都还没在国内出现。

治疗,更多只能是“对症下药”,比如用药水熏蒸皮肤加速鳞屑脱落、涂抹润肤露防止皮肤裂口。然而,即便如此护理,每过两三个小时,鳞屑就再一次起遍段冬全身。尤其换季期间,皮肤瘙痒难以忍受,段冬无法自制,伤口结了疤,又被无数次挠破。

直到现在,段冬夜里都只能在困意压倒抓挠的欲望后,才能入眠。

最近几年出现的痛风,更让段冬饱受折磨。由于肝脏功能受损严重,即便再痛段冬都不能吃药,只能咬牙忍着。

如今,段冬已能接受疼痛和别人的目光,而学生时代同龄人的霸凌,却是他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阴影。

段冬回忆说,自上学起,只有学前班的老师,让他感受到了善意,此后,随着疾病症状逐步显现,段冬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怪物”:耳朵畸形、眼皮外翻、走路不稳,分泌的鳞屑甚至让他夏天出不了汗,浑身散发着“腐肉味”。而开裂的手,让他写下的字成了“鬼画符”。有坏学生拿钉子扎他,用石头砸他,甚至有老师用“像个鬼一样”、“烂得无药可救”来形容他。

即便如此,段冬只能在那所学校就学,因为别的学校不愿收他。

校园之外,理发店师傅怕传染,不给他理发。买衣服时,服装店不允许他试穿。高中毕业找工作,因为身体残障、学历受限,更不容易,“治好病再来上班”,是他找工作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他人的恶意,就像皮肤上起的鳞屑,让段冬喘不过气。

段冬说,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喜欢上了焚香。客厅茶几上袅袅升起的香,能够让他平和。

“走出来”

幸运的是,屡次碰壁后,段冬终于找到一份杂工,勉强完成了他养活自己的执念。不过,他期待更广阔的未来,想“体面地活着”。

感觉自己专业资历不足,他就考取了二级建造师。工作之余,他还去重庆大学听课学习管理学。

然而,疾病挥之不去,异样的目光如影随形,对学生时期黑暗欺凌的记忆,都让他无数次在梦中惊醒。2018年,陪伴他成长的奶奶离开人世,受到打击的段冬一度沉沦,陷入抑郁。

“那个时候,真感觉自己活在这个世上没多大意义了。”他说。

心理状况出问题后,段冬要么整宿睡不着觉,要么不受控地把屋子搞乱,直到瑞·达利欧的《原则》这本书进入了他的视野。

段冬平时阅读的书籍。

用段冬的话来说,这本书像是打开他心灵的钥匙,书中传递的工具理性和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论,让他看到了摆脱苦难,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读罢此书,段冬爱上了阅读,政治类、心理类、文学类,形形色色的书籍,让他读到生命的可能性。

更巧的是,2019年底,段冬遇到了一位妈妈,她的孩子身患鱼鳞病。虽然症状不像段冬严重,但这位妈妈为孩子奔走求医的执着,打动了段冬。“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段冬回想起来,尽管自己生下来就被宣判“养不活”,但父母始终不认命,不在乎他人眼光,为他争取普通人唾手可得的权利。这种始于母爱的共情,让段冬决定不再沉湎于消极情绪,“走出来”。

不仅如此,段冬“看见了自己存在的人生价值”。他意识到,这个社会仍有大量已经确诊或尚未确诊,同样遭遇罕见病折磨的患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他想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

段冬开始联系一些大学生,组织起一个看望罕见病患者的志愿服务团队。在此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位渐冻症患者。这位患者全身瘫痪,只有眼球能动,但仍尝试通过眼控设备完成一些兼职工作。

这种生命意志让段冬认识到,人不管面临何种状态,都可以活出自己的优势和天赋,“即便身处绝境,人生仍有可能”。

2020年底,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的基因筛查,终于让折磨段冬的疾病有了最终答案,段冬最终被确诊为中性脂质沉积症伴鱼鳞病,该病系由基因突变所致。

段冬说,这种病会将脂肪颗粒随意沉积在患者身体各处,逐步影响患者的皮肤、肌肉、五官、内脏、神经,最终可能导致失明、失聪、瘫痪甚至是其他更加糟糕却无法预知的结果。因为没有特效药或治疗方法,主要是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

“你能够感受到身体发生的一些变化,在慢慢地向坏进展,但是你却没有任何办法去控制它。”段冬说。

自出生起就折磨着段冬的疾病终于查清,但作为全球罕见的疾病,中性脂质沉积症伴鱼鳞病的患者在世界范围内不过百余人,段冬更是国内第一个被报道的确诊患者,国内可供参考的资料几乎一片空白,有效的治疗更是无从谈起。即便如此,能够确诊对段冬及其家人而言,已是莫大的宽慰。“我感觉很坦然,至少把最深处的原因找到了。”

把苦难当作责任

对于中性脂质沉积病伴鱼鳞病等罕见病,患者病历是推进相关疾病研究的关键资料。段冬说,甚至有患者对自身所患罕见病的了解,比医生更加深入,因此患者的主动参与,对罕见病的研究至关重要,而他就想在“走出来”后再“站出来”。

“人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天赋和优势”,这是段冬的微信个性签名。

段冬现身说法,把疾病当作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将罹患罕见病的苦难,转化为科普罕见病的责任,通过向社会介绍自己所患疾病,鼓舞其他的罕见病患者,“至少不会再有这个病的患者,在网上搜索后,出来的结果是一片空白。”他说。

中性脂质沉积病伴鱼鳞病在侵蚀肌体的过程中,还随时可能要患者的命。段冬在确诊后,认识了一位比他小几岁的病友,对方也是中性脂质沉积症伴鱼鳞病患者。因为夏天天气太热,导致皮肤代谢不了汗水,这位病友可能被自己的汗水给“憋”死。段冬说,正因病魔恐怖,他才要科普罕见病,让更多人知道。

作出这个选择后,段冬暂停了工作和进修,全身心投入到相关公益活动中。通过查阅文献,段冬发现对该疾病的介绍十分晦涩,社会中可能还有更多没有确诊的潜在患者,于是,他设想用纪录片、漫画等形式,科普这一罕见病。

段冬与重庆、山东、福建等地从事这一疾病研究的专家建立联系。重庆的专家正与段冬合作撰写科普文章,山东的医生着手从事患者中性脂肪层的量表研究,福建的医生则答应免费为段冬等罕见病患者做基因筛查。

段冬还发起了中性脂肪沉积症(LSM)病友组织。目前这个病友群已有60余人。段冬说,他们现在还在寻找更多潜在患者,一来通过病友间的互助共建,帮助病友及时就诊,延缓疾病的发展,二来也为医生提供更多案例,探索治疗该疾病的方法。

段冬说,罕见病只是人生中的特殊经历,但他不想让罕见病成为患者们身上的唯一标签,更不愿罕见病患者沉溺苦难,无法自拔。

除科普疾病、联络病友,段冬也注重内心。目前,他每日除了读书、散步,还坚持静坐和复盘。

2022年,段冬完成了厦门岛环岛骑行。他希望能在2023年自驾川藏318公路,除了看看更加美丽的世界,段冬也想看看在不同环境中自己的症状会有怎样的变化。

谈到未来,段冬说,他想登上更大的舞台,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生命的态度。”

据公开报道,我国现有各类罕见病患者近20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在段冬看来,尽管患者数量众多,但罕见病患者在社会中仍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

“我们需要社会给予我们接纳自己的勇气和环境。”段冬说。

    责任编辑:崔烜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