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空间看城市高龄友善度:以台中市为例(上)
台湾的高龄议题
台湾已迈入高龄社会。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未来二十年将是台湾加速“超高龄化”的阶段。
从各县市的发展也可看出这个现象,台北市在前几年就已经成为人口负成长的城市,而新北市与桃园市则在持续吸纳有住宅需求的年轻家庭入籍。台中市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虽然比其他县市年轻,仍然要面对整体的少子化现象,因此也要面对人口高龄化的严峻挑战。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高龄化与少子化会造成人口成长数量的停滞,使得过去建立在“人口正成长”下的发展逻辑,产生改变。
可能产生的改变有两项: 第一,城市发展从“开发导向”的腹地与基础设施扩张,转向“更新导向”的既有空间活化;第二,现有的城市机能,将因人口结构改变而需有所调整甚至转移。
究竟城市资源应当如何布署才能有效发挥,并且能适应人口改变下的新兴需求?特别是针对当中最显著的高龄人口,我们如何才能落实“在地安老 (Aging in Place) ”的人本理念呢?
台中市市区范围内,高龄人口集中在市中心
台中市区不同年龄层人口分布。IVC 图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龄年长者都居住在哪里?”
由于台中市的行政范围辽阔,以下讨论我们将聚焦在台中市中心的区域。下面三张图的资料来自台中市数位地图馆与统计区居住人口统计,颜色越深的区块,代表人数越多。
前两张图可看出,幼童人口(0~14 岁)与青中壮年人口(15~64岁)明显分布在市区外围。而台中市高龄人口(65岁以上)则均匀散布在市中心区。
台中市区高龄人口分布。IVC 图高龄人口大多居住在市中心这个情形,与许多城市类似,也就是说发展历史较久的市中心区,通常会有较高龄的人口结构。
养护机构分布不均
市区高龄人口与养护机构对照。IVC 图依据 2010 年卫福部《长照十年计划2.0》的户口普查资料,台湾 65 岁以上人口失能比例约为 12.7%,也就是65岁以上人口中,超过一成为失能者。而养护机构常被选作高龄失能者的长照(长期照护)据点,因此,养护机构便是检视城市高龄友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养护机构。广恩老人养护中心 图
目前养护机构数量不足与医疗照护人力短缺,已经是社会明显感受到的问题。除了“量”的不足,其实“分配”也有不均匀的状况。
另外,养护机构的分布位置与数量,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差距,而且养护机构服务的对象,不见得是附近居民,这与长照政策“在地安老”的目标还有段距离。
台中市的情形是如何呢?以下我们利用空间区位来检视台中市中心的养护机构分布情形。
下图的底图是台中市高龄人口的分布,颜色越深的区块,代表人数越多;而养护机构则以红色三角形表示。可看出现况机构的分布不均,如西区南侧、北屯区、西屯区等,缺乏邻近养护机构。
台中市区养护机构分布图。IVC 图接着,我们画出每间养护机构,方圆一公里的涵盖范围,再依照养护机构“就近服务”的高龄人口数量,改变三角形的大小。三角形越大,代表样护机构周边的高龄人口数量越多,如下图。从中能看出,不同养护机构能“就近服务”的高龄人口数量差异大,例如:安建、永和、仁爱之家等机构,能够就近服务的高龄人口数则远低于大德、慈恩、宏泰、长庚等机构。
台中市区养护机构半径一公里内服务失能高龄人口数。IVC 图上面虽然估算出照护机构可能涵盖的高龄人口数量,但是,每个照护机构,实际上能负担的人数有限。
养护机构的供给远不及需求
上文提到,台湾 65 岁以上高龄人口失能比例是 12.7%。我们利用这个比例,试着推算照护机构周边的高龄失能人口数量,并与机构床位做比较。
结果如下图,从中可看出大部份机构床位数,都远低于附近的失能人口数,也就代表能够就近照护的供给量,远远不及需求量。而少部分床位多于失能人口的机构,应更积极承担更大区域的照护功能。
台中市区养护机构一公里周边失能人口数与床位数。IVC 图另外,从上图的数字来看,平均每间机构服务范围内的失能者,约有 390 人,然而,平均床位却仅有 62 个,平均约有 328 人的落差。这样的落差,都必须仰赖居家照护,因此可见居家照护仍占大比例。这部分或许需要靠提高居家照护的可负担性与配套措施,或增设机构与床位才能有效解决。
养护机构与医疗资源的连结
台中市区养护机构与医院连结性。IVC 图养护机构能提供高龄者一般性的医疗照护,但紧急或进阶的医疗设施仍需仰赖医院支持。
虽然大多数的养护机构已经有配合的医院,但从地理区位上而言,理想情形应该是将有需要的病患送至最近的医院。而目前的分布是否符合这样的理想情形呢?
我们将养护机构周边一公里,即车程约5分钟距离内的大型医院标示在地图上一起比较。下图中的红色三角依然代表养护机构,而红色十字则代表大型医院。
台中市区养护机构与医院。IVC 图接着,我们以距离筛选,只留下距离养护机构最近的医院位置,并以连线表示。
台中市区养护机构与最近医院。IVC 图从中可以看出如惠群、祥和、德康等养护中心,有相对便捷的大型医院做支援;而至善园、安健、永和等则距离大型医院较远,医疗资源的交通连结相对较为不便。
我们进一步以Google Map API计算每个机构到最近医院的最快路径,以此检讨交通输送的效益,结果如下图。
台中市区养护机构与最近医院最短时间路径。IVC 图整体而言,以平日下午非尖峰时段为例,市区的养护机构与最近的大型医院联系都可压缩在 10 分钟车程内,所以医疗资源的连结性尚可。
“在地安老”概念下的“长照 2.0”
卫福部的长照 2.0 政策,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即是建立“社区整体照顾模式,布建绵密照顾网”,而为了让社区照顾功能得以落实,卫福部对设施站点的功能进行了分级。 共分三级: A 级-社区整合型服务中心(长照旗舰店),以区域型服务为主; B 级-复合型服务中心(长照专卖店),以小规模多机能的在地化照顾为主; C 级-巷弄长照站(长照柑仔店),以具近便性与延伸社区活动之场域为主;
目前各级站点采取申请的方式认定,而不同的站点有不同的职能与角色,这是为了让社福机能与医疗资源相互辅助,以完善社区整体照顾模式。这样的立意虽好,但我们不免担心,若缺乏通盘的检讨依据,是否容易出现大者恒大、资源分配落差加剧的隐忧?或目前等级重叠认定的方式(即 B 包含 A 职能,A 包含 B、C 职能),是否会造成机构顾此失彼,只专注较高等级的服务,而无暇兼顾较低等级的责任?而从空间布局角度的检讨,以量化的人口数、交通距离、机构容纳量等指标系统性检讨,或许能帮助落实“在地安老”的政策初衷。
然而,城市的高龄友善程度,不光是长照与医疗,更包括综合的生活服务。下篇我们将探讨城市中,高龄者的日常生活网络。
(本文以“亚洲跨国黑客松”参赛队伍 KOH 作品与“台中数位文化地景”、IVC-InVisibleCities 社群参展作品为基础,衍生汇整而成。首发于“InVisibleCities在看不见的城市”网站,网址:https://ivc.city/blog/article/elderly-friendly_1。校编:林奕甫 (The News Lens)。影像:董其乐、颜嘉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