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津包子,不只“狗不理”

2023-01-16 08: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乔志远 食品与生活

作为“90后”,我与天津包子的初遇来自2000年冯巩与郭冬临的经典小品《旧曲新歌》,里面那句“这狗不理包子,究竟好在哪?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不仅成了儿时梦里心心念念的美食,也让我将天津包子与“狗不理包子”划上了等号。长大后去了天津,吃过后才发现,天津包子可不是一家“狗不理” 就能涵盖的,各个老字号背后的故事与内涵可谓各有千秋,供食客品尝之余,得以从中窥探到天津文化的一隅。

若论天津包子的起源,离不开天津城特有的“码头文化”。古时的天津城是水乡,因漕运而兴起,清朝诗人张船山在《过津沽诗》曾留下“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的名句,感叹天津如扬州城一般繁华兴旺,“小扬州”的别号就此流传开来。发达的漕运不仅让船工与商贾集聚于此,也将水路沿线的地方美食一并带入,构成了天津复杂多元的饮食文化。其中源自江浙一带的包子亦荤亦素、亦菜亦饭,不仅好吃,而且方便、实惠,成为人们忙碌时填饱肚子的不二之选。久而久之,包子铺在天津城越开越多,各家为了招揽生意,也在馅料、面皮上不断改良发展,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其中老城东门里的“双立园”品类齐全,口味极佳,在天津当地有“双立园包子白透油”的美誉。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咸丰年间,“德聚号”横空出世,生意兴隆,大掌柜高贵友由于过于繁忙,没空与食客说话,便被起了个“狗不理”的别名,也就是今日“狗不理包子”的前身……此外还有“玉华台”“林风月堂”“天利城”“半间楼”“恩发德”等诸多字号,都是老天津人难以忘却的美味。

天津包子的馅料分几类?怕是谁都说不清楚,仅流传下来的就有猪肉、羊肉、牛肉、鸭肉、叉烧、蛤蜊、海蟹、大虾、韭菜、蘑菇、梅菜、三鲜……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田里种的,山上采的,食客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天津肉包很是讲究,将当日的鲜肉切剁成泥,加葱水、姜末去腥,加酱油、盐、糖调味,辅以八角、花椒、胡椒等激发香气,再加肉汤、肉皮冻充分搅拌,最后倒些许香油和入馅料之中,蒸出的肉包咸香软糯,咬一口汤汁四溢,让食客大呼过瘾。与肉包相比,素包要更自由一些,新鲜蔬菜剁碎备用,可配木耳、粉丝,也可配虾米、扇贝,甚至配油条、炸鸡蛋,各有一番风味。

老天津城南关老街上曾有一家“卢三”包子铺,每天把和好的肉馅、素馅摆在柜台前,食客根据喜好自由组合,现点现包,新出笼的包子冒着香喷喷的热气摆上桌,真让人食欲大开。除了馅料,面皮上也颇见功夫。酵面与面粉用清水和匀,发酵一段时间,等面团膨大后再兑碱、揉面,这样出来的面皮既柔软又有咬劲,蒸出来的包子松软而不塌瘪。如果是汤包,还要用烫面做皮,做出的包子底才硬,兜得住汤汁。

包子吃得越来越多,天津人也开始寻找包子的新吃法——冬日里在煤炉盘上架起铁丝网,将包子放在上面慢慢烘烤,待面皮金黄焦脆、香气溢满屋内后取下,趁热一口咬下,面皮香脆的口感、馅料咸香的滋味与滚烫汁水接触口腔的痛觉混合在一起,实在是漫长冬季独有的生活情趣。此外,天津人还爱吃水煎包,平底锅锅底抹油,生包子依次排列,将调好的面糊水均匀浇在包子间的缝隙中,大火焖煮一段时间后,将包子铲起翻个,用小火将剩余水分蒸干,再在包子间淋上油慢煎,这样出锅的包子底部焦香酥脆,上部蓬松软糯,是天津人餐桌上的常客。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物质生活如何丰富,包子始终是天津人的心头好,这既是长年累月养成的饮食习惯,也是岁月积淀下产生的特殊情结。天津包子皮薄馅大,天下食材皆可放;天津人民也是心宽大气,宰相肚里能撑船。梁实秋曾在《雅舍谈吃》里讲了这样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飚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一则小笑话,把天津人幽默、乐观、爱自嘲的天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或许天津包子正是天津人民性格的真实写照。

原标题:《天津包子 不只“狗不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