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两会声音|褚晓波:上博北馆将“罩住”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参观同时进行
长江口二号古船模拟图 图片来源:东方网
上海博物馆今年将筹建其第三座馆,也就是上博北馆。2023年上海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座馆定位“考古”,是为长江口二号古船而建。将来,这将是一座活态博物馆,考古和参观同时进行。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步判定为清朝同治年间商贸船,是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2022年11月,这艘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并整体迁移至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
这次打捞,载入文物保护史册。2023年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写道: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进长江口古船考古发掘工程,完成国家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
褚晓波介绍,进入船坞,也意味着这艘古船进入了实验室考古和文物保护阶段。以往,文物打捞后,先建博物馆,因为建博物馆过程非常长,文物本体容易被破坏。所以,这次,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以及后续的博物馆建设同步进行,这种模式,褚晓波称之为“套娃式”考古,目前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次尝试。
首先,上海会在古船沉箱上建一个临时保护舱,防止沉箱被日晒雨淋,同时能恒温恒湿。这个“保护舱”预计于2023年10月前建成。
接着,在保护舱的外面,将建一个考古工作站。工作站建成后几年时间内,考古工作人员将原地展开实验室考古和后续保护。
在保护舱建造的同时,2023年,上海博物馆将启动第三个馆,也就是上海博物馆北馆的筹建工作。这个馆的定位,是以考古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核心内容就是长江口二号古船。
北馆选址就在船坞地块内,建成后,把古船全部安放在室内。“从我们现在开始建保护舱、工作站、再到博物馆,一个比一个大,就像套娃一样,一个个罩在外面。这么一来,保证我们古船始终处在一个室内的恒温恒湿的空间里。”褚晓波说道。
其介绍,上海博物馆北馆,预计“十四五”期间可以启动建设,顺利的话,在“十五五”期间会建成对外开放。
褚晓波称,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考古周期预计至少会超过10年,也就是说,博物馆造好了,考古工作还将在博物馆里继续进行。届时,很多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也能同步看到真正的古船考古发掘现场。“也因为此,我们说,上博北馆是一个活态的博物馆,观众的体验迥然不同。”褚晓波说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