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数据看北京老城②|哪些地方更适合老人生活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16年12月,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348.4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6.0%。通过文献查阅和现场调研,我们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便捷性问题逐渐突出,因此老年人视角下的基础生活服务设施非常重要。
本文以北京市二环内为研究对象,包括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该地区仍保留大量四合院和老式住宅小区,生活设施齐全,拥有大量公园绿地,有利于居民进行娱乐消遣,而且老年人比例大,接近30%。由于老年人的出行方式多以步行为主,因此,本文采用基于步行指数的分析方法,对居住小区的生活友好性进行了评价。
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包括两类,一类是问卷调查数据,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5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调查内容为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设施,包括菜市场、便利店、水果店、超市、饭店以及餐馆、幼儿园小学及中学、老年人活动中心、商场百货店、服装店、美容美发、诊所药房、银行、公园等20种日常服务设施。问卷中询问了老年人对各类生活设施的使用频率、经常使用的设施数量,以及能够接受的最长步行时间。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20份,覆盖了50-90岁全部年龄段的老人。
另一类是空间地理数据,包括基础路网数据、描述生活设施分布的POI数据以及环境因素数据等。本文采用2016年北京市二环以内POI数据用于设施分布的计算。数据来源于基础路网数据、街景图片、浮动车数据、微博签到数据等。其中,占道情况数据来源于二环内2000张街景图片,通过人工目视打分得到评价。
研究方法
首先,根据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各类生活设施的权重进行计算。然后,对20类生活设施进行归类,归为交通、购物、餐饮、科研教育、休闲娱乐、金融服务、医疗服务七大类,接着对各类设施的权重进行合并计算,并区分了老年人和普通人群的两种视角。
所谓步行指数(walkability)也就是一个地区适合步行的程度,不用开车就能到达附近的商店、学校和公园的可能性和数量的多少。在设施分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设施权重的距离衰减规律,我们计算了以案例社区为中心到达一定半径范围内不同节点的步行指数,而到达目的地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因素,可以用衰减系数来描述。
在普通人的视角之下,依据标准步行速度 80m/min 进行计算,5分钟通过步行可到达的范围是400m,这个距离是最适宜步行距离;10分钟可到达的范围是800m,这个距离是较适宜步行距离;15分钟可到达的范围是1200m,20分钟可以到达的范围是1600m,由于1600 m被认为是适宜步行的边界范围。因此,本文以20分钟步行半径作为研究范围,将设施权重按距离进行等比例衰减。
研究发现,对普通人来说,400m范围内的设施权重不发生距离衰减,而距离增加到400-800m范围时,步行指数受到一定影响,其衰减系数为90%;随着距离增加,衰减系数继续减小。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能够忍受的步行距离相对普通人较短,距离衰减较快,我们在此根据问卷中调查的“能够接受的最远步行距离”来调整距离衰减曲线。
普通人视角下的距离衰减曲线(左图),老年人视角下的距离衰减曲线(右图)。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绘由于步行出行受到周边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此考虑交叉口数量、占道情况、车流量、人流量、绿化度、开扬度(指在个人视角下,天空所占的比例)六类影响居民步行体验环境因素。
如果道路交叉口数量越多,街区长度越短,就会出现更多样化的步行线路选择。反之,对步行线路的选择就会变得相对单一。如果街道占道情况严重、绿化较差、天空遮蔽情况严重,则会影响居民步行的感官体验,体验感越差,则其步行意愿越差。而街道车流量和人流量则影响居民步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车流量和人流量大的街道出现事故的几率较高,而交通行动缓慢也会影响步行速度和步行感受。在此我们根据这些因素对居民步行体验的影响程度,通过衰减系数,对步行指数进行修正。
日常生活设施的步行性评价
最终的研究发现,整体来说,北京二环内是一个很适合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的城区。二环居住小区的生活步行友好性最大值为96.0,最小值为56.2,平均得分85.3,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
老年人生活社区友好性评价结果(左图)及热力图(右图)
从小区层面来看,二环区域存在五个生活步行友好性明显较高的区域,同时有两个友好性较低的区域。友好性明显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面,而低友好性的区域分别分布在东西两边。由于二环内南面的居住小区密度高,对社区设施的需要也相对高,设施的布局发展比较完善。而友好性较低的东、西两边的居住小区密度明显比南面低。
友好性评价较好的区域有长椿街区域、陶然亭和北京南站区域、天坛公园区域、国贸区域和新街口西里。深入调查时发现,前四个区域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有大面积的公园或高密度的绿地。然而,新街口西里并没有大块的绿地,从百度地图的POI数据发现,新街口西里一带有许多便利店、超市、水果店等老年人需求较高的设施。由于公园绿地一类与便利店超市、水果店相加的一类的权重差不多,属同一个级别,由此推断,权重较大的设施对生活步行友好性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步行环境影响因素评价结果
研究还发现,友好性区域分布的格局与车流量和占道情况格局相似,由此推断,由于车流量和占道情况较多而导致衰减率增加,降低了整体生活步行友好性。二环东面为重要商业区域,繁忙的人流带来较高的车流量,导致占道情况严重。此外,高楼林立的环境大大降低开扬度,影响步行感官体验。二环西面为另一个发展良好的商业区,有不少大型商业中心和大型购物中心,这类吸引人流、车流的设施,大大降低了步行环境的安全和友好性。
基于1102个居住小区样本点及各类适用于老年人的设施权重得分,按照小于400米、400到800米、800到1200米和1200到1600米四个半径范围,我们分别统计某类生活设施配套首次出现在居住小区的半径范围。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大部分小区而言,各类生活设施都可以在居住小区的400米半径范围内找到,而交通出行类(除了首个交通出行一类设施,如地铁站)则大部分可以在800米范围内找到。
本研究除了深入计算老年人专属的生活步行友好性外,还计算了一个适用于普通人群的生活步行友好性,并将两个友好性做对比。结果发现,普通人的生活步行友好性平均得分为84.5,略低于老年人的生活步行友好性, 但友好性布局大致相同。整体来说,二环是一个生活配套完善的区域,适合不同年龄的人群居住。
老年人(左)与全龄人(右)生活社区友好性比较结论
老年人生活范围不大。在调研中与老年人的对话中得知,他们其实对周边的设施要求并不多,就只会使用某几类设施。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包括:菜市场、水果店、公园绿地和交流场所等。有鉴于此,我们认为这类设施应该重点、优先规划,以减少日后建设的负担和压力。
虽然二环内的平均生活步行友好性已经属于高水平,但仍然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以达到更理想、更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小区。可根据使用人群的特征,在适当的步行范围内,优化配置合理数量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例如,老年人最经常使用的菜市场和绿地等,可考虑增加其多样性。这样不但能让老年人多个选择,还可以透过提升行业竞争以达到更大众化的价格或更优质的服务。此外,未来规划还可以考虑增加公交站点等设于地面且方便的交通工具,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本文改写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7年秋季学期研究生《大数据与城市规划》课程论文,指导教师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