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两会观察|科技、人才、教育如何联动?可以碰撞出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首席记者 陈斯斯 高级记者 朱奕奕
2023-01-14 08:3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你注意到了吗?从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看,教育的议题正逐步脱离民生范畴,而与科技、人才放在了一起讲。”上海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杨蓉说,“某种意义上说明,教育正逐步被提到战略高度,这也让教育回归了它的本质任务——人才培养。”

2023年上海市两会进入后半程。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科技、人才、教育如何联动,已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上海要着力强化科技人才教育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深耕教育领域多年的杨蓉给出看法,“要打破条条框框,创新制度机制,加快引领一批行业和领域拔尖人才,发挥顶尖人才引领作用,帮助人才组团队、出成果,以头部人才队伍建设筑牢人才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

如何将科技人才培养的端口前移?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给出方向: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启动新一轮公办初中强校提质工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上海市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深有感悟,他表示同济大学已经和附属中学所在区域开展合作,建设科技高中。

“在科技高中里,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概念、思考的方式,并且向中学生开放大学的实验室,将国际前沿的科学问题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与中学生进行探讨,引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好奇心与关注。”方守恩透露,科技高中的建设,将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力量提前介入,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埋下种子。

“科创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上海市政协委员、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也谈到,要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建议出台支持科创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科创配套一条龙政策,“我们力争20岁左右出科创人才,而不是让其25岁还在象牙塔里。科创教育要努力把学校办成科学家工程师的摇篮,为学生未来解决‘钱学森之问’奠定基础。”

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开展国家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

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好的平台、舒适的环境建设至关重要。

“任何城市要立于不败之地,任何国家要长期可持续发展,一定是依靠教育、科技和人才。”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向澎湃新闻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复旦大学正在全面推进大人才战略,把人才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来抓,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人才的计划。“既引又育,引育结合,让复旦校园的每一个人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建设人才友好型校园。”焦扬说。

从科创企业的角度出发,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捷鑫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桃旭认为,上海要想把人才留住,服务是重中之重。

“服务要做细,也要做精,在住房、孩子读书、就医等方面给予他们便利舒心的服务,这样才能把他们留住。”章桃旭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生物医药、公共卫生方面的科研力量也备受关注,如何建设、储备此类人才,引发了诸多代表、委员的思考。

“三年来,我们看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原先我们公共卫生人才的储备是不够的,包含预防医学、政策研究等领域,另外我们临床上对于传染病这方面的学科发展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各个学科的临床医生也要不断学习,让传染病实现早发现、早干预。”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副院长谢国群表示。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同时表示,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拓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本市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立公共卫生人才专项计划,培育壮大公共卫生队伍。持续推进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员待遇政策落地,完善人才选拔聘用、培养储备和激励制度,提高行业吸引力。加快推进各类机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备队”建设,提升技术能力储备。

激活“源动力”,点燃“新引擎”,筑牢“引凤巢”,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下,上海将奋勇争先,绘就城市发展新蓝图。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