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京再续王羲之特展:“兰亭修禊”将再现

宗和
2023-01-13 11:42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从2013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书圣王羲之”大展,到2016年大阪市立美术馆“从王羲之到空海:中日书法名迹”特展,再到2018年九州国立博物馆的“王羲之与日本书法”等,这与东京国立博物馆书法史学者富田淳的策划研究有着较大关系。

澎湃新闻获悉,日本东京又将再度呈现王羲之大展。由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联合策划的“王羲之与兰亭序”将在2023年1月31日对外展出。展览将在两大博物馆分四大主题,呈现王羲之书法与“兰亭修禊”相关的书画、文房精品。

富田淳多年前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坦言:“我还是希望以后有机会把中国、美国、日本的王羲之唐摹本集中起来做一个大展,我非常希望!从东京《书圣·王羲之》特展最初的缘起——就是把各个地方的王羲之双钩摹本集中在一起,包括中国的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303—361)

展览海报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晋人对王羲之仪容与笔势之美的赞叹,然而右军真面目到底如何?流传至今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又有着怎样的背景?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赵孟頫 《兰亭十三跋 》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3月12日起展出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经典杰作,有“天下行书第一”之称,其书法劲媚流畅,如行云流水。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称:“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兰亭流觞图并兰亭诸帖墨拓巻(明拓)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兰亭流觞图并兰亭诸帖墨拓巻(明拓)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据悉,此次展览将集结众多日本所藏王羲之书法相关作品,重点聚焦于《兰亭序》后世传拓或临摹的各种重要版本。

现存的《兰亭集序》石刻首推“定武本”。所谓“定武本”,相传是唐代欧阳询据王羲之的真迹临写,且获得唐太宗认定是诸临摹本当中的“夺真之作”,遂以此临本刻勒上石,留在宫中的学士院。此原石尚在时,北宋熙宁年间,薛向帅定武,其子薛绍彭曾翻刻一石,易去原石,为了暗记真伪,就将原石的“湍、流、带、右、天”五字刻损,由此,后世拓本便有损本和不损本之分。

有学者认为,东博所藏《定武兰亭序》吴炳本,是传世“五字未损本”之一。

启功先生曾在《兰亭帖考》中将其列为“真定武本”:“……五字未损,拓墨稍重,时侵字口,还有后人涂墨的地方……后又宋人学黄庭坚笔体录李后主评语一段,又有王容、吴柄、危素、熊梦祥、张绅、倪瓒、王彜、张适、沈周、王文治、英和、姚远之、崇恩、吴郁生、陈景陶、褚德彜诸跋。”

定武兰亭序(吴炳本)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2月28日起展出

但亦有学者认为,吴炳藏本部分字迹经过涂墨,和原石应有一定差距。

此次展出的两件重要的定武兰亭版本——《定武兰亭序》吴炳本;独孤本《定武兰亭序》则因被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反复临摹而广为人知,也是当下最为可靠的“定武兰亭”之一。此次除了展出其中火烧的残卷,还将同时展出此本后赵孟頫的《兰亭序十三跋》。在《兰亭序十三跋》中,赵孟頫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书学思想,在以后流传极为广泛。

定武兰亭序(独孤本)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3月14日起展出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版本的《兰亭序》,包括东博所藏许彦先本《定武兰亭序》、王晓本《定武兰亭序》,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韩珠传本《定武兰亭序》;东博所藏传褚遂良所摹的《兰亭序》、王铎临《兰亭序》,皆是后世珍贵复本。从唐摹到宋拓,《兰亭序》形成了多种流传谱系,弥足珍贵。

定武兰亭序(许彦先本)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3月12日起展出

 

定武兰亭序(王晓本)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3月12日起展出

 

定武兰亭序(韩珠船本)局部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1月31日-3月12日

 

褚摹兰亭序 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1月31日-3月12日

一般来说,传世王羲之法书复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墨迹本,一种是拓本。其中,墨迹本又可分为临本与摹本。临,即根据原作字形、笔势来模仿书写;摹,相当于描摹,将纸覆在原作上,按字形运笔。摹有许多种做法,其中,双钩填墨是技术相当精细的一种。有学者认为,这种手段需要向光照明,以纸覆帖,仔细勾勒原字笔画,再用墨笔填充。

东京国立博物馆副馆长、书法史专家富田淳先生此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认为:“墨迹本中,临摹最具自然之趣,但是,往往流露出临摹者的主观心态。因此,双钩填墨本作为运用极为精巧的技术制作的复制本,在考察王羲之本来的书法面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唐摹本,其质量之高,被认为是“下真迹一等”,且存世极为稀少。如今,公认的王羲之书迹双钩填墨本不出十件,有四件现存日本——《丧乱帖》《孔侍中帖》,及此次将展的《妹至帖》与《大报帖》。

妹至帖 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1月31日-2月26日

《妹至帖》和《大报帖》都是在最近半世纪之内的震撼发现。一直秘藏于民间的《妹至帖》,直至四十多年前年在日本五岛美术馆“昭和兰亭纪念展”上才初次公开,为世人所知。日本自古有制作“手鉴”的传统,即将书法作品中的一部分剪下来,贴在书册上,作为书法字迹的收集,用以欣赏、鉴定。《妹至帖》与《大报帖》都是被剪贴在“手鉴”中,流入私人藏家之手。

《妹至帖》不见于中国历代著录,它的出现,成为了王羲之研究方面的新资料。虽然仅存两行,但摹写同样精细,保存良好,很是珍贵。2007年,《妹至帖》曾上拍佳士得香港,一度有望回国,但因买方出价未达预期而遗憾流拍。

大报帖 展期:2023年1月31日-2月26日

《大报帖》在2013年的发现,更是引起海内外的共同关注。东京国立博物馆在鉴定后表示,从字迹与内容判断,这当是属于7-8世纪由唐代宫廷所制作的王羲之书迹精摹本之一。

将这两帖放在一起谈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有不少学者认为,它们很有可能原本出自同一部作品。有人将两件作品拼合起来后反复观察,发现两者无论从书法风格、纸张和字间距方面都非常相像。祁小春也曾专文讨论过这一问题,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鉴定《大报帖》的富田淳先生也在接受采访时说:“即使是出自同一作品也不足为奇吧。” 

《十七帖》刻本,亦是习书者追踪书圣王羲之、学习其草书的最佳范本之一。此次东博展出的为江川吟舟旧藏,因而称之称“江川本”,此本刻拓极佳,惜残损严重。

十七帖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3月14日-4月23日

在东博展出的作品中,还有众多与兰亭雅集及后世文人雅集的绘画作品。

兰亭图卷 万历本 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1月31日-3月12日

 

明王建章 兰亭春禊图扇面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3月14日-4月23日

 

元任仁发款 琴棋书画图轴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展期:2023年3月14日-4月23日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4月23日。

(本文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东京国立博物馆资料、相关书法史料及展玩公号等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