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3年读的一本书,太好看了!

2023-01-12 19: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魏小河 魏小河流域 收录于合集 #不止读书 176个

前几期发了各种总结。,,还有。一通总结下来,2022算是彻底告别了。

接下来,就是新的一年了。

01

其实,新年第一天,我就读到了一本让我特别兴奋的书。

很厚,大概500多页。看了一周,终于可以来和大家分享了。

它就是李硕的《翦商》。

我之前读过他的《孔子大历史》。讲孔子,也通过孔子去勾勒那个时代。好读且有创见,令人印象深刻。

这本《翦商》虽然厚了不少,读起来仍然很畅快。

从书名我们大概可以猜到,他要讲的是周灭商的故事。但看完全书你会发现,周灭商只占一半内容。

另外一大半,作者通过大量的考古报告和文献分析,几乎重新构建了夏-商-周之间的历史。

其中当然免不了推论和猜测,但作者都能做到自洽,而且很有说服力。即使不能成为定论,也可备一说。

02

夏商周三代之间,李硕关注的重点是商。

和一般的历史研究不一样。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激情。他受到了冲击,心中有许多疑问,然后通过研究和书写,去回答这些疑问。

这个冲击,在《引子》中李硕就告诉了我们。

两个字:人祭。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于人祭完全不了解。只知道上古时期有殉葬制度,但并不知道人祭的场面是如何残暴。

或许正是为了给读者来一个冲击洗礼,作者在《引子》中用非常具有现场感的文字复原了一场殷商晚期的人祭仪式。

这是一个三层的祭祀坑,每一层之间用陶片、土块和朱砂隔离。书中配有平面示意图,再配合着作者冷静的文字,阅读的效果相当可怖。

按照顺序,“第一轮杀了19人,身首完整的只有两具,被砍掉小腿或脚的有五具……”“接着开始第二轮杀人。这次至少杀了29人,身首相连的尸骨19具,单独的头颅9枚……”“然后是第三轮杀人。这次杀了24人。”

被作为人牲祭祀的有成人,也有儿童。他们有的尸身完整,有的被砍去了腿脚,有的被分尸,有的只剩头颅,身体的其他部分在仪式上被分食了。

这样一个「现场教育」,实在令人震惊。而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么可怖的人祭行为,在周朝之后就绝迹了。并且,后人对商朝普遍存在的人祭现象似乎一无所知。直到我们发现了甲骨文,有了考古发掘,才认识到这一切。

作者认为,这个改变在于周人。李硕感兴趣的是,这是怎么办到的?以及,如何办到的?当然,还要追问,为什么周公要这么做?

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向上追溯,商朝如何取代了夏?商人从何而来?他们的政治、文化是怎样的?恐怖残忍的人祭宗教,为何盛行?甚至再往上,华夏文明的源头在哪里?

要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如果研究明清史,可以有大量的文献支撑。但春秋以前的历史文献实在少得可怜。虽然《诗经》《尚书》等古书中有一些记载,但其可靠性并不稳固。

所以,李硕在这本书中更多的是去分析考古报告,以及甲骨文研究,来重建上古中国的世界。

03

回到最初,这本书是从距今6000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开始讲起的。

那个时候,几个村落形成部落,但还没有国家。

作者在这里做了很多有趣的推论。他认为,夏朝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得益于两种技术的传播,一是水稻种植,二是青铜冶炼。

水稻种植需要比较大规模的共同体,统一规划施工,有利于国家的形成。但是,以前大家都认为夏人主要的粮食是粟米,和水稻不相干。

李硕通过对二里头遗址浮选碳化粮食颗粒的统计,引入“千粒重”的概念,指出二里头出土的稻米数量应该是粟米的四倍,由此推论二里头人的主食是水稻。而大禹治水的传说,很有可能是改造湿地,开发平原。

至于冶炼青铜的技术,二里头人已经掌握,但是严格保密,并不扩散。他们的统治范围还非常小。

仅仅到这里,李硕就提供了很多假说。当然,这不是乱说,而是在一定材料和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猜想。

至于商人,作者认为他们是一种特殊的「游牧族」,借助水牛群,活跃在黄河下游的大平原和湿地。

而人祭宗教,实际上是是古文明中常见的一种宗教形态,在其他文明的遗址中都有发现。

这是因为,那时人们还没有明确的善恶观念。人们认为鬼神会随时、随意给任何人降下灾难,大到灾荒战乱,小到生活中的不如意,都有鬼神在背后操纵。所以要获得鬼神的恩宠,就需要祭祀。

所以,人祭并不特殊,人祭之后的文明走向,才特殊。

「其他文明人祭宗教的消亡,都源于外来文化的干预,罗马人后来皈依了基督教,传统的阿兹特克宗教被西班牙殖民者的天主教所取代,殷商则不同:周灭商后,人祭被周人消除,但周人并未开创一种新宗教,而是采用世俗的人文主义立场,与极端宗教保持距离,不允许其干预现实生活。这奠定了后世中国的文化基础。」

在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只有华夏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这是一种过于早熟的世俗文明,一直持续到今日。

04

那么,周朝是如何灭商,又为何走出了独特的一条文明道路呢?

书中介绍,周人来自于羌族。在商晚期,他们成为了商朝的附庸,为商人捕捉祭祀用的人牲。

同时,有一件事,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就是文王被纣王拘禁。我们上学时都背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作者认为,《易经》并非文王专门编写的算命教材,而更像是他自己的练习簿,里面有大量的私人琐事。而《易经》的终极目标,就是翦商。

这一部分,作者对《易经》卦辞、爻辞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还原出很多历史细节。

作者带入了一种情感维度,去理解当时周文王,以及武王和周公的处境。

“周公吐哺”这个典故,我们都知道。意思就是周公经常会吐出自己正在吃的饭食。后世人的解释是周公忙于招贤纳士所致。但作者认为,这是源自他和兄长在殷都营救父亲,被迫吃掉兄长的肉酱,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作者认为,正是因为周公经历了这种可怖的事件,才迅速废除了人祭宗教,并抹去了与此相关的的文献与记忆。

并且,他重新定义了「德」。此后,王朝更替是因为末代君王德行缺陷的观点才深入人心。对于商人祭祀的对象上帝,周公也用天的概念来代替它,从而开创了和平、宽容的「华夏新文明」。

李硕甚至猜想,多年以后,孔子可能也了解到了这段黑暗的历史,但他继承了周公的意志,再一次确认了华夏文明的核心。

而至于孔子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是怎么做的,就要去读《孔子大历史》了。

05

对于中国历史,我了解的非常粗浅。对于上古史,更是如此。不好意思的说,我对商周之际的认识,大概都来自于《封神榜》。

这本书正本清源,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华夏文明之所以成为华夏文明的决定时刻,更让我们看到了之前漫长的黑暗时代。

虽然书中仍然免不了许多猜想,但读完这本书,心中至少有了一个更稳固的框架,去面对遥远中国的真相。

Ps.不知道和李硕的北大中文系背景有没有关系,这本书写得非常流畅,让人手不释卷。

既然在今年开始,就读了本中国历史的开端。那么,今年尽量多读一些国史吧。

---

总有人说发文怎么不带链接。

下面就是这本《翦商》的京东链接。

可以直接购买。而且是单本五折,且免运费。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

原标题:《2023年读的一本书,太好看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