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张北草原开始种植安第斯山脉的藜麦

2023-01-14 23: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斯小乐 风味星球

“天地不舍万物,谷物和人一起成长,共同繁衍。平常的种子,历经万年岁月,养育了全人类,创造出非凡的奇迹和人世间万千风雨。”

---《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第6集

每年11月前后,河北张家口张北县的玉狗梁村开始下雪,进入漫长的零下20度低温期。

膝盖深的白雪,覆盖了田野、道路、村庄。天地苍茫。

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5岁的村民们,几乎都在8点前起床;裹上厚棉衣先扫雪,铺上瑜伽垫,打开手机直播,伴着晨乐盘腿坐在垫子上,闭上双眼调整呼吸,开始倒立、劈叉、倒钩一系列高难度瑜伽动作。

半个小时的瑜伽练习后,老人们开始回到屋里,在锅中蒸上一锅土豆和莜面窝窝。然后面带骄傲地,向镜头展示一种他们自己种植,但日常不太舍得吃的“新型”作物——藜麦。

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的藜麦,被玻利维亚当地人作为主食存在了数千年,在当地人餐桌上演绎出不同的美食形态,如今它以一种“新型农作物“的姿态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01

村子里的人

等来了一种“新型庄稼”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做了一场食物的“选举”:如果人类在太空长期生活,只能自给自足,内部循环,那么要优先种植哪种又好种又有营养还能量产的作物呢?

票选出来的结果是藜麦。《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第六集里最后出场的“谷物”。一种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区,比水稻种植历史还古老的印加土著居民的传统食物。

半个世纪前,藜麦迎来命运的转机,高含量的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让它变成健康饮食的宠儿,甚至是世界性的食材

虽然名字里有个"麦",植株顶端的序状花序看起来也很像麦穗,但它在植物分类学中跟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并不是亲戚。藜麦甚至不属于谷类粮食,它跟菠菜、甜菜等同属藜科植物,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英文中称它们为“假谷物”(pseudocereal)。

古印加人的传说里,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的山区,食用藜麦的信使能连续24小时接力传递150英里。古印加军队的战斗粮食是藜麦和油脂裹成的藜麦丸,战士们靠它铸就了强盛的印加黄金帝国。

玉狗梁村的村民并不太知道这些。

这座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的村庄,气候常年寒冷干燥,几百年来,经济作物主要围绕莜麦、亚麻、土豆为主,由于雨水稀少,作物一年一熟,土地收成仅限温饱。

藜麦的身世不在村民的关心范围内。

村支书卢文震是石家庄人,8年前他还是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普通音乐老师,单位里接到任务说要组织扶贫工作小组下乡,卢文震考虑了下,去报了名。

村里的情况还是震惊了他。仅达到温饱的玉狗梁村,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那顿在9点,吃完后抓紧踩着日头的暖意到田里农作;下午那顿在3点,地里忙完整天回家吃顿热腾腾的莜面窝窝;北方冬天日落早,4点多已是满天红霞。寻常大概5、6点,老人们就开始拾掇拾掇上炕,邻居家相约打打牌,就直接休息了。

安第斯山脉下的茫茫盐湖,场景跟玉狗梁村的村民在茫茫大雪中行走竟有几分相似。艾马拉人相信,这是很久以前,神的乳汁和泪水混在一起,最终变成了这里的盐沼地。

村子里还有一种主食是土豆。张北县一带的土豆憨憨圆圆的,蒸起来雪白粉糯,特别好吃。但因为运输问题,不少土豆坏在路上,作为扶贫项目一直卖得不好,乡亲们对土豆并没有多大寄望。

卢文震带给的改变玉狗梁村的第一种“新型庄稼”,是瑜伽。他挨家挨户走访的时候发现,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炕上轻松自如地把双脚掌都能一左一右盘在大腿上,盘坐数个小时。

这个普通人做5分钟都感觉难受的体式,竟是莲花式双盘腿坐姿!卢文震上网一查,常年双盘式坐姿的人,不仅能锻炼到筋骨,也把全身经络打开,僵硬的胯部被打开,全身的血液循环尤为顺畅。

动员全村一起练瑜伽的想法由此而来,很快,就有了网上那些经典的老人瑜伽村的画面和故事。

家家户户热火朝天地说:瑜伽就是他们的“新型庄稼”,比土豆更靠谱。

02

藜麦

应该像瑜伽一样传递给大家

玉狗梁村在过去不断收到各地电视台的表演邀请,卢文震带着老人四处出征。66岁的村民张喜英逢人便说卢书记和瑜伽的好,她在去年人生第一次坐上了飞机和动车,就是因为瑜伽,南京她都去了好几趟了,湖南卫视,央视她也是打过卡的人了。

爷爷奶奶们叶尝试在快手上卖瑜伽课程,19块9的瑜伽课两年来断断续续卖出了1千多节。扣除了电费和网费,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效益。

卢文震最开始是从其他地方的瑜伽爱好者里知道的藜麦。一场聊天后发现,张北的地貌竟然恰巧与藜麦原产地南美洲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接近。根据资料,藜麦易种植,经济价值高,冥冥之中和瑜伽村最为契合的“新型作物”。

藜麦的原产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海拔和气候环境与日照充足、“沙平草远望不尽“的张北草原十分接近。

2015年,农科院藜麦所成立,张北这片几百年来都种植土豆和亚麻的土地,开始尝试播种藜麦。

早期,张北直接从国外引进了100多份种子资源。但“洋种子”有明显的水土不服,真正成熟的只有30多份。

最关键的还是气候。张北县无霜冻的季节比较短,同样的种子在南美的生育期能达250天,引进张北没种多久便冻伤了。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张北的科研人员决定将种子先拿到三亚培育,再移回到张家口。

这场遥相呼应的藜麦种植跨越了4000年。藜麦,最终成为横穿了大半个地球的两个地区、两种文化的人们的连通桥梁和共同语言。

爷爷奶奶们也开始掌握到了规律:种藜麦不难,但需要将地犁得细一些,藜麦苗埋苗比较浅,仅2公分,一段指节的深度。着土后,沾染些湿气它很快就能发芽。刚出苗的藜麦只有两片小叶子,在干旱的土地上显得非常柔弱,锄草的时候就要格外细心。

如今,本土化的白藜、灰藜已经逐渐在玉狗梁村形成了规模。中秋过后,玉狗梁村最高的藜麦能长成到170厘米的大高个。五颜六色的藜麦的出现,坝上的老人开始有更多积极和年轻的气息。

曾经被印加人尊称为“粮食之母”的藜麦,不远万里地来到了河北的坝上草原,以耐旱、耐寒、耐盐的优秀特质,帮村民增收的同时,也让他们找到了一条更广阔的连接外部的通路,一种世界更为流行和应用广泛的超级食物语言。

吃藜麦、练瑜伽…接下来办瑜伽节,积累人气,扩大种植藜麦,增加收入,开发相关健康旅游产业….卢文震的笔记本上反反复复写下围绕瑜伽和藜麦的玉狗梁村发展计划。下一场风雪来临前,卢文震和藜麦背负着对他们满怀信任的乡亲的寄托。

从土豆到瑜伽到藜麦;一种很新的种植方式正在被尝试,而我们,正在见证和参与一场新的“谷物”全球迁徙中。

尽管藜麦尚未在这片土地成功。藜麦在村子里最常见的烹饪,是煮粥和蒸米饭。有客人来的时候,村里的奶奶会拿走锅里蒸好的莜面,煮上一碗藜麦粥,是他们眼中高规格的接待:“爷爷奶奶知道(藜麦)价格贵,很多人舍不得吃,只在孩子们回来时吃。”

《风味人间4》中的艾玛拉人加入南瓜和羊驼肉汤,用红陶锅熬煮藜麦粥;玉狗梁村中的奶奶们无师自通的烹煮藜麦方式与这种料理方式接近。

卢文震书记说:“我们也知道藜麦应该有更好的做法和吃法,但还需要时间。现在我们都在等着,真正藜麦自由那天。”

地表植物的籽实被人类挑选播种

种子变成了谷物,它带来温饱

让人有了稳定的栖居地,开启出多样的烹饪

成为文明的基本粒子

谷东们,冲啊

作者:斯小乐

图片:赵占南、斯小乐

排版:风味君

头图:《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

原标题:《当张北草原开始种植安第斯山脉的藜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