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市政协委员姜雪峰建议:加强对基础研究支持的力度和广度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2023-01-11 08:27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姜雪峰。

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1月10日至14日在沪举行。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姜雪峰拟提交一份提案,建议加强上海地方财政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

姜雪峰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之根,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是厚积薄发之基。我国基础研究投入近年来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6.5%,但与欧美发达国家15%的比例相比,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上海的这一比例虽然也排在前列,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匹配前瞻引领的科创中心角色。姜雪峰在提案中认为,上海市加强对基础研究支持的力度和广度,进一步完善支持的细化分类,不断加强薄弱不稳定的交接环节,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充满后劲、不断飞跃的重要环节。

据姜雪峰分析,欧美的基础科研投入之所以高,是因为形成了“国家+地方+企业”三者共助的局面。“但我们目前企业资助基础研究的氛围与土壤还未完全形成,地方资助基础科研比较少,企业资助更加寥寥无几。这也与产学研实践的形式、导向、支持、结构紧密相关,是一项体系性工程。”

此外,基础研究的支持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姜雪峰表示,“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基础研究有许多细分种类,自由探索、问题导向、价值牵引、协同创新等等,需要针对性地给予资助。”还有一个问题要直面,那就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衔接支持是断线的”。当基础走向应用时,这是有一个中间态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科技走向产业会牺牲在“最后一公里”上。姜雪峰指出,企业有资金闭环、项目完成的要求,而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又往往不可预测,令许多即将打通链条的科技创新无法进入良性“自产血”的阶段,十分可惜。

综上所述,姜雪峰据此建议,加强上海地方财政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在税收减免、政策倾斜、人才扶持等方面着力,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和科创领衔态度的深刻体现。

姜雪峰还建议,增加“揭榜挂帅”项目的比例,形成面向全社会的“非层级审报制”的自由申报体系,让有能力、愿意干的科技工作者,把国家的需要转化成自己的科学问题,用智慧力量突破“卡脖子”问题;建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项目支持体系,建立交叉学科申报体系,形成上海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形成上海创新创业新局面。

据经济日报2022年9月5日报道,针对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刘辉锋也表示,美日欧的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基本保持在12%至23%之间,“未来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须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优化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大幅提高基础研究比例”。

在上述报道中,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表示,中国企业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占比仅为0.5%,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占比普遍在5%以上。要鼓励更多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同时,政府部门继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吸纳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研发活动。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经费长期在低位徘徊,如果不能优化调整研发经费投入结构,将不利于从源头上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

2022年8月31日国际统计局网站发布的信息称,《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R&D经费超过千亿元的省(市)达到11个,比上年增加3个(湖南、河南和安徽);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6个,分别是北京(6.53%)、上海(4.21%)、天津(3.66%)、广东(3.22%)、江苏(2.95%)和浙江(2.94%),R&D投入强度的头部效应愈发显现。

    责任编辑:沈关哲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