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彦宏的“盲人与魔方”论
撰文 | 吴先之
编辑 | 王 潘
新旧年交替之间,人们的关注正在悄然变化。
无论是此前炮轰PPT的刘强东,还是张勇从“定”到“进”的转变,抑或是马化腾不再相信买量与李彦宏的内部讲话,科技巨头们在年前针对时弊,透露出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重视一线工作实态,另一个是着眼于可持续的增长。
1月10日,百度Create 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在演讲中用2000年世界人均GDP变化,以宏大叙事讲述了一个基本常识:拉动经济增长的从来都不是风口,而是一次又一次科技革命。
与此同时,这些年不断有人提及第四次科技革命。
前三次科技革命都有如下共性,即:引发生产资料革命,改变传统价值链,从而提升整个社会效能。眼下,以深度学习算法为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或许已经到来。
从人工驾驶到自动驾驶,从传统能源调度到智能调度,内容创作形式从PGC、UGC到AIGC,深度学习算法在方方面面加速落地,重构交通、政务、电力、教育、工厂、医疗、金融、文旅、农业等领域的价值链条。
科技革命的道路根本不是什么康庄大道,只有一条“独木桥”,那就是创新,这或许是大厂不约而同转向增长的内生动因。
盲人与魔方
“科技创新驱动了大的增长,那创新本身,它又是从何而来呢?”李彦宏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他的解法,即:反馈式创新。
为了解释这个抽象的名词,他在百度Create AI开发者大会讲了一个“盲人与魔方”的故事。
科学家把魔方打乱,交给盲人还原,假设盲人每秒转动一次,复原需要137亿年。如果盲人每转动一次魔方,有人提供一次接近目标的反馈,那么最快两分半钟即可完成复原——是反馈让结果有了云泥之别。
同样的道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也像盲人一样拆解着魔方,在没有得到正向反馈的情况下,一切创新都将陷入迟滞。因而,李彦宏在大会上才会有如下带有开放色彩表述: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有机会进入市场。
较为典型的案例便是百度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之一的萝卜快跑。
一年前,萝卜快跑每个季度都会发布订单数据,在市场眼中,订单增长情况通常只是狭义地反映商业化进程。过去五个季度中,除2022年第一季度受到众所周知的影响外,其余四个季度保持了环比高速增长的势头,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外界对于tobotaxi变现难的担忧。
对百度而言,订单增长的价值要丰富得多。在订单面前,企业就像参与季考的学生一样,通过横向对比,从全球同行中完成自我定位。更为重要的是,每一笔订单就相当于提供了一次正向反馈,当一家企业长期保持订单规模上的绝对优势时,那么就能从中获得最多的市场与用户反馈,全面感知市场。
听起来就像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都多。
李彦宏在大会上提到,北京一位小伙,一年打了600多次无人车的次数已经超过传统出行方式,成为出行首选。大量社交媒体中,用户反馈的信息大多希望无人车能够开到家门口,这意味着robotaxi可能会比传统网约车,有更多可挖掘的服务潜力。
“司机师傅总能在早晚高峰时,找到让你位移的理由,而robotaxi只会无限接近你。”
这表明,创新技术驱动的全新场景,并不是只有商业价值这一个维度,而是企业究竟能有多少渠道感知市场反馈,从而完成“创新-修正-创新”的螺旋上升过程。
另一个李彦宏没有在大会上深入展开的案例是AIGC,眼下它正在显著改变传统内容生产形式。
上一次内容市场变革由“两微一抖”引发,PGC独霸市场的格局,因为UGC崛起而发生改变,内容去中心化大潮让两种生产模式平起平坐。然而无论UGC还是PGC,都只是内容创作主体发生变化,无涉创作本身,而AIGC则直接改变了传统内容生产形式。
TTV为纯图文创作者提供了“两低一高”(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视频化解决方案;AI作画平台“文心一格”能够满足个性化图片的需求。大模型响应需求的同时,也在感知来自市场的反馈信息。
百度大脑是百度AI能够实现“反馈式创新”的基石。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为AI应用创新提供了一片广袤的试验田。
“反馈式创新”的实质其是本体与客体的交互,回溯历次科技革命可以看到,创新从理论到实践的周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模化与商业化实践的广度与深度。
创新应用既要“通”还得“专”
“盲人魔方”是反馈式创新最经典的叙述,然而创新本身是需要长久的耐心与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能实现。
如果没有过去十年,持续投入上千亿研发资金,百度不可能建立自己的AI技术架构,事实上,这套由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组成的AI技术架构本身就是一系列反馈式创新的结果。
百度的搜索服务,每天响应几十亿次真实的用户使用需求,并进行1万亿次深度语义推理与匹配,使搜索引擎能够提供真实与及时的反馈,从而倒逼大模型、深度学习框架以及芯片的优化。
此前百度所发布的昆仑芯片能够从一众AI芯片中脱颖而出,便是仰赖其十年优化的搜索服务所提供的正向反馈。在数实融合的大背景下,百度四层AI技术架构的通用性与专用性有了横向与纵向的拓展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成熟,开发与应用的门槛和成本势必下降。
例如百度自研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百度飞桨,聚集了535万开发者,服务20万家企事业单位,基于飞桨创建了67万个模型,已建立起一个繁荣的深度学习生态。可以将飞桨视为AI时代的OS,开发者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开发AI应用,加速各类场景落地。
此前,人们关注硬件卡脖子问题,而忽略了软件卡脖子的问题,基于飞桨的大模型大规模部署,让人们看到了解决AI新型基础设施自主可控的希望。
在数字经济与智能经济时代,基础软件自主可控关系到个人与整体安全。一个眼前的案例便是俄罗斯遭受Oracle、Apple、Google等科技巨头断供,这场危机所造成的后果完全不亚于基础硬件方面的断供危机。因此,软件层面的独立自主创新如何强调也不为过。
过去的一年,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是大模型产业化的元年。由于大模型集成了NLP、CV、ASR与TTS,具备多模态能力,结合多种行业和业务场景的调优,解决了传统AI应用低效、分散的开发方式,截至目前,百度文心已经累计发布了11个行业大模型。
大模型的通用性,类似于蒸汽机、内燃机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核反应堆与发电机。而专用性则为人工智能深入产业创造了条件,如同蒸汽机、内燃机、核反应堆与电机在交通、制造、能源领域的应用一样。
智能交通所创造的价值链条将多层次激活实体经济,如城市交通拥堵所吞没的成本、传统拥堵治理徒耗的资源以及不断增长的人货流通问题。
除了提升交通效率与节约社会能源成本,李彦宏在会上还预测,智能交通方案可以在2027年以前,让中国一线城市不再需要限购限行。此外,智能交通所激发的效率革命,还将从微观上为实体经济复苏注入活力。试想,如果解决了拥堵问题,限购随之松绑,汽车消费市场将迎来喷涌时刻。
困难与凯旋是一体两面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这条路少不了崎岖。
哪怕是被寄予厚望的自动驾驶领域,也经历了一次次认知修正与路线变化。此前业内认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会因循L2到L5的线性发展逻辑,然而L3的事故认定悖论,极有可能被L4替代。
L3一边言辞凿凿说要解放驾驶员的手脚,汽车独立完成几乎全部的驾驶操作,可是另一边又要求驾驶员保持注意力集中,以便随时介入、干预。这相当于在食品标签上标注一句“产品很营养,要吃得备药”。
目前来看,L2很可能跳过L3,直接过渡到L4。因而大众与上汽这类主机厂,才会同时开发L3与L4来规避前者的权责悖论。
智能交通这段曲折之路只是诸多落地场景中的一个,像AIGC版权与权责界定,内容质量不佳、效率提升并不明显等问题,都预示着人工智能的前途依然充满挑战。
对于百度而言,即便AI已过寒冬,但是依然春寒料峭,挑战无处不在,正如所有美丽的鸟儿,都会经历破壳时的声嘶力竭,一家伟大的公司也势必同时面对困难与凯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